正文
不知不觉我那碎了屏的红米Note2使用也接近两年了,如无意外再战一年后可以考虑换一台新的。啧啧,穷人命苦,一台破手机都要用满三年才不心疼。
就在刚才看了看各路手机的报价,虽然基本都买不起,但过过眼瘾总是可以的。不可否认手机的出现,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你我的生活。一方面它让我们更方便,而另一方面他让我们更忙碌,更焦躁。
也是同样的手机,价格的相差亦让人吃惊。便宜的有两三百元的山寨机,能触屏、听歌、看电影、玩APP。贵的有水果牌价格可以上万,同样是触屏、听歌、看电影、玩APP。当然了水果机与低质山寨机的操作体验是天悬地殊的。(至于比水果机还贵,各种镶钻、贴金的奢侈手机就不在考虑范围内了,因为它们本身的意涵已不仅仅是个手机。)
在这两三百山寨机与上万的水果机之间,林林总总夹杂了太多品牌、理念、风格、格调迥异的手机。比如我们喜欢讲究性价比的理工男“小米”,比如强调“拍照好”的文科生“步步高”(OPPO + ViVo),比如通讯产业实力雄厚的跨界生“华为”,还比如“漂亮的不像实力派”的“锤子”。
在其中我们每个人都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尤其是在相似价位与配置上,不同品牌的偏好,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做的选择。与此同时,哪怕是同样的选择,背后的动机亦会不同。
比如选择水果机,有可能是因为听说它简单、易用,有可能是因为它打游戏流畅,也有可能是期望以此获得他人的艳羡。
比如选择不足千元的红米,有可能是觉得够用就好,有可能是想体验下MIUI,也有可能是像我一样简简单单因为穷而已。
我发现人们选购手机总有一个奇怪的心理。
在未做下选择时总是犹豫不决,左挑右选期望挑一个最好的。在作下决定之后又显得顽固而坚决,总是相信自己的选择是最好的。
其实本没有所谓
“最好”
的选择吧。手机的世界便是人心的投影,之所以有如此多不同的品牌、如此多不一样的理念,莫不是人心如此的不同,向往的去处如此的不同。
对你的“最好”,未必“最好”于我
。
就像喜欢自拍的达人爱着自拍,而热衷于游戏的戏迷则沉浸于游戏中。人心的偏好不同,所以才会有摄影手机、游戏手机的区别。
如果非要制定一个通用的手机选购标准,标准应该是“用心”吧。毫无疑问,越是用心的手机,使用起来越容易给人带来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