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奇遇电影
电影即生活。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奇遇电影

这是一份很大胆、很动情的片单。敬请收好

奇遇电影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06-16 22:44

正文




每一年,FIRST影展竞赛初审们都为了一份入围片单,阐述、争论、抗辩,角力力争,直到最终做出选择。有初审将这个讨论的过程形容为“精疲力尽的焦灼肉搏“。这个过程让人愈发觉得,当代青年电影创作中容纳了太过繁杂的可能性,对于青年导演的作品,尤其是处女作,电影评价的标准本身或许会在这样的过程中吐纳更新。经过长达两个月的审片和整整两天的初审会议,从1116部竞赛报名影片中入围的45部影片都在这里了。有极低成本制作,粗砺感,但故事结构和表现手法创新的处女作;也有扎实完整,成熟老练的处女作。



低 成 本 粗 粝 影 像:

不 像 处 女 作 的 成 熟 作 品



剧情长片入围,在相持不下的局面下,最终破格入围了11部作品,足见今年163部竞赛剧情长片整体素质之高。有各方面扎实成熟的作品,更多的是影像稍显粗粝,但极具生命力,表现方式大胆创新的处女作。除《笨鸟》《米花之味》《杀瓜》为导演第二部剧情长片,其他均为导演处女作。另外,除《笨鸟》《石头》为亚洲首映,其他9部入围剧情长片均为世界首映。


黄骥和大塚龙治导演的《笨鸟》深刻而轻盈地展现了少女“独自”成长的复杂况味,延续处女作《鸡蛋和石头》原始而切肤的生命力基础上,呈现得更加饱满。《米花之味》把相对陈旧的社会题材做出了新意,剧作和影像层面气质独特,观影感受也很奇妙。



曾凭借处女作《目击者》获得第七届FIRST影展“评委会特别奖”的导演高则豪《杀瓜》也再次入围,单一空间娴熟的叙事结构可以看出导演在类型创作上的潜能。FIRST影展11年来,再次隐约可见青年导演在创作能量上的延续和成长,作为见证者,颇感快意。


或许若干年后,FIRST影展将看到越来越多的青年导演从处女作开始,从FIRST影展开始,成为不断更迭电影表达的活力。而去年从FIRST创投会脱颖而出,如今杀回竞赛单元的周子阳处女作《老兽》,同样欣慰地看到FIRST影展能够在资源匮乏的阶段,为青年导演独立创作提供系统而有效的支撑。



 “看过前20分钟差点放弃,看下去才发觉惊艳之处”。似乎每年都有这样的故事,剧情长片《南京南》,一个机械工程专业“电影爱好者”仅依靠4000块制作成本,2个主创人员完成的作品,在拍摄与编剧工作同时进行的情况下,用电影内外的虚实、黑白与彩色影像转换的电影表现手法和故事结构的探索,惊艳众人。


而《睡沙发的人》是一部轻巧有趣的小品,流露出难能可贵的幽默感,在众多沉甸甸的社会议题题材影片中,显得格外显眼。《小寡妇成仙记》则是一个寓言式的本土邪典故事,荒诞有趣而引人深思。


 

参与侯孝贤导演多部作品,并积累创作的导演黄熙拍出了一部功底扎实,情感克制而饱满的处女作《强尼凯克》。另一部台湾电影《川流之岛》中,一种有趣的关系再次将人物串联或者分开,人性的挣扎与微妙的关系耐人咂摸。曾与王小帅、陆川、刘杰等多位导演合作,电影创作经验相对丰富的赵祥导演处女作《石头》也强势入围。段一郎的《西流湾》呈现出导演隐匿却巨大的能量,日常的生动质感分外动人。


讨论之外,初审工作组的各位成员也现场押宝今年最大赢家,结果颇有趣味。在此,期待在西宁展映过后,影迷、观众、业界嘉宾、评委纷繁各异的观点。




年 轻 和 成 熟 纪 录 片 导 演

集  中  爆  发 



由于新增设初审环节的纪录片工作组,今年纪录片入围讨论也更加充分而胶着。面对多番激辩后确定无疑的入围结果,纪录片评审工作组试图用各种不同的评价维度来权衡出一个兼具活力和质量的入围名单。达成的共识是,今年FIRST影展竞赛纪录片竞争非常激烈,135部纪录电影中,年轻和成熟作者齐飞。


相对成熟的导演今年集体推出了新作品,年轻导演则在题材上展示了大胆的关注和形式上的探索。马莉《囚》、王久良《塑料王国》同时入围。曾经凭借《子非鱼》获得FIRST影展最佳纪录长片的黄肇邦导演新作《伴生》,娓娓道出了两代人对生与死价值观的差异和矛盾。


纵览,今年竞赛纪录长片涵盖了田野观察、人物志、家庭录像、私影像、论文电影等多种纪录电影类型。其中相对匮乏的私影像中,魏晓波导演《生活而已3》跃然而出。就像讨论过程中所提到的,私影像等纪录片类型的缺失,是纪录片多样性的损失,将导致外界对纪录片认识变得越来越狭隘,影展入围片单中有必要考虑影片的多样性。

 

90后导演徐胜永导演拍出了锐意生猛的3小时处女作《卤煮》,虽然结构和影像略显粗粝,但以独特的视角将底层人物拍出了高光,来自底层的小人物骄傲而昂扬。邢菲的《我要参选》以一位海外华人的竞选故事回望了并不多见的政治题材。《我有一个忧郁的,小问题》中,画幅的改变,画面的重新着色等视听手法新颖而有效。



在丰富多样的议题和热点议题纪录片中,关注临终关怀的《失控的生命》,以及关注油画工厂—深圳大芬村临摹画师的《中国梵高》脱颖而出。或许今年年轻和资深纪录片创作者同时在FIRST影展的交流和对话将带来有趣的观点。





短 片 蕴 含 可 能 性

国 际 影 片 丰 富 多 元




入围的短片部分,看到了极有潜能的新作者,像《游泳》与《野潮》;也有并不规整的特质作品,像《乌玛》与《小谢》。



入围的国际长片中,自主投递的影片第一次对选片人选送的影片占到了压倒性的优势。来自东南亚、欧洲、南美、中东的五部长片,在叙事与影像上做出探索的同时,也呈现了具有地域特色的视听影像美学传统,以此脱颖而出。



国际短片入围数量只有6部,相比去年有所下降,但在题材与风格上依然保持了丰富与多元。Home与Import两部短片,虽然都延续了欧洲电影创作近一两年对难民/移民题材的持续关注,却展现了截然不同的剖析途径与表达方式,即使放在广泛的视野中也不显陈旧和平庸。



最终这45部入围影片将到达西宁,7月21日—30日在西宁万达、星美、耀莱、横店进行集中展映,影片主创、观众、影评人及多元身份的人将在观影中分享、交流、对话,最终让有能量的青年电影人和作品走向更广阔的视野和开阔的成长空间。请持续关注接下来FIRST影展公布的展映排期及购票信息。




产业场展映,为青年电影人

争 取 广 阔 准 确 的

发行渠道 和 市场空间




此前,FIRST影展已多次公开提及今年将增设产业场展映,竞赛入围影片除在电影节期间面向公众进行公开展映之外,影展将从今年竞赛入围剧情长片中选择5部进入“产业场展映”,通过系统和平台的搭建为青年电影提供与发行、版权代理等产业公司开放对话的机会。

 

近些年来,在院线发行资源倾斜的鸿沟依然难以跨越的态势下,越来越多的产业资源持有方开始积极地为青年电影争取多样化的发行可能。《心迷宫》《黑处有什么》都是经验样本,而去年FIRST竞赛入围影片中最典型的莫过于《八月》,在FIRST影展参赛展映过后,观众和影评人中间集聚的口碑,以及产业方的注视,给予了创作者自信。最终选择与爱奇艺影业合作寻找更广泛的观众。


虽然以票房来衡量,《八月》仍然不算商业发行的成功案例,但不管是传统院线,还是流媒体渠道,都让一部青年导演处女作触达了更广泛的观众。为青年电影人争取尽可能广阔和准确的发行渠道和市场空间,依然是青年电影实现最大观看价值,被普通观众认知、理解和接受的必要路径。

 

今年FIRST影展“产业场展映”通过系统对话机制的搭建,意图以电影节艺术评价标准和对产业生态的审度从交易的两端给出准入标准。以期有效对话和交易的达成。从开始,爱奇艺即对“产业场展映”的深远价值高度理解,并全力支持“产业场展映”平台价值的实现,作为首届FIRST产业场展映“独家合作伙伴”,以抽离的姿态和真实的力量,为青年电影链接广阔的市场发行空间助力。本届FIRST入围片单中将有哪些进入“产业场展映”也将逐渐清晰。



7月21日—30日,青海西宁,第11届FIRST青年电影展见。请期待 6 月 2 8 日 提名影片的公布,及近期各展映单元片单的公布。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FIRST青年电影展微店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