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银行监管文件密集出台,银监局先后发布“四不当”“三违反”“三套利”等多条文件,剑指银行乱象。4月份,银监会、各地银监局及分局开具了百余张罚单,监管风暴刮起。
上海银监局于4月28日就发布了8项行政处罚单,多家银行等牵涉其中,罚款原因涉及票据违规、违规支付土地出让金、员工私售等。
继年初江苏银行上海分行因涉及土地融资违规贷款、被上海银监局开具今年土地融资首份罚单之后, 4月28日上海银监局发布的沪银监罚决字〔2017〕16号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于2016年以“投资资产管理计划——发放信托贷款”为通道,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放款,部分资金用于支付土地出让金。并对此作出罚没合计人民币420.3428万元的处罚。
法询金融监管研究院副院长刘诚燃撰文表示,从处罚来看,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属于典型的“监管套利”。
“单子上写得很明确,贷款是不能用于土地出让金,相关制度有规定的,我们开具的罚单也都是有事实依据的。”上海银监局某内部人士表示。
“出表银行将资产转让给代持机构(通道),同时向代持机构出具兜底或远期回购协议。虽然多份监管文件禁止这种协议,但很难禁绝。”国泰君安首席银行分析师王剑认为。
虽然近年来,银监系统针对土地融资监管趋严,严禁违规发放或挪用信贷资金进入房地产领域,但仍有银行顶压去操作输出贷款。部分银行借用资管计划、发放信托贷款,通过第三方金融机构变相放款,目的是绕开针对信贷领域的监管。
“银行通过资管、信托等非常规渠道向企业放款,能够绕开一些政策的障碍,降低银行的风险指标。”北京某投行分析师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如果银行给企业放贷受到政策限制,就可能通过资管计划或者信托计划给企业放贷,绕开限制,也就是银行的表外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