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笃行启新篇,勇担使命向未来。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滨城”样板的重要一年。作为天津经济发展的战略引领区,滨海新区进入战略机遇叠加期、动能转化加速期、功能位势跃升期,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步履坚定、方向明确、热情高涨。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今年的市两会,来自滨海新区的代表委员们底气十足,扛牢支撑引领的担当之责,抢抓国家赋予的政策机遇,以落实全市“十项行动”为主线,统筹“三新”发展、“三量”共进,推动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行动见行见效,在支撑引领全市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好“顶梁柱”“压舱石”的作用。
打造高质量发展“主引擎”
“这次市两会为做好全年工作确定了发展目标、规划了实施路径,我们将把落实两会精神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善作善成’重要要求联系起来,与落实全市‘十项行动’贯通起来,更好地发挥经济大区的支撑引领作用。”市人大代表,滨海新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单泽峰表示,滨海新区要在服务重大国家战略上彰显新作为,围绕打造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战略支点,紧盯创新协同、产业协作,深度融入“六链五群”产业布局,合力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同时还要在实体经济发展上闯出新路子,推动绿色石化、汽车等优势产业焕发新机,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扩能提质,核心芯片、脑机交互等未来产业抢占先机,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打造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单泽峰说:“令人振奋的是,《进一步支持天津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印发,为滨海新区加快高质量发展赢得了新的历史窗口期和战略机遇期。”滨海新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以更大的信心、更足的干劲,进一步增强科技研发转化能力、强化海空两港枢纽作用、提升金融赋能实体经济发展质效、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切实把政策点转化为经济增长点、把政策“含金量”转化成实物“工作量”。
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全市高质量发展为使命,近年来,天津港集团加快打造智慧绿色枢纽港口升级版,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2024年,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双双创下历史最好水平。
“新的一年,我们瞄准‘推动天津港向航运服务智慧化转变、向综合型港航物流营运商转变’的目标,充分发挥天津港‘硬核’优势,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全市发展大局,提升天津港海陆枢纽双向辐射能级,打造我国北方地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支点。”市人大代表、天津港集团总裁焦广军介绍,天津港集团加快数字孪生天津港建设,推进物联网等新技术深度应用;加快风电、光伏建设,提速港内短倒车辆清洁运输更新替代,同时拓展加密南美洲、地中海、中东等地区的航线,以及铁水联运通道,做精“一单制”服务,量身打造“门到门”全程配套物流服务;精准引进与港口高度关联的适港产业,拓展临港贸易、特色物流、期货交割等业务,打造融合发展“动力源”,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全市发展大局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当好新质生产力发展“主力军”
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的一道重要考题,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要找准着力点。
市人大代表,中新天津生态城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国良告诉记者:“政府工作报告关于2025年的工作安排多项涉及生态城,是历年来最多的一次。生态城将贯彻落实部署要求,以更高标准打造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升级版。”
生态城积极构筑绿色低碳产业矩阵,横向布局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绿色高端制造等重点领域,纵向延伸技术研发、产品试制、场景应用等关键环节,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提质升级。“我们将服务好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支持其建设全国性交易平台、创新研究院,助力我市成为国家循环经济战略布局的‘主战场’。”王国良透露,生态城还将深化与新加坡在绿色发展、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合作,举办2025天津投资推介会和中新绿色发展论坛,为构建“京津冀—新加坡—东南亚”双向经济走廊提供支撑。
作为首批国家级经开区之一,天津经开区今年将如何做强产业优势,培育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
“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聚焦高质量发展,结合经开区产业基础、整体布局和创新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市人大代表,天津经开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洪世聪说,汽车产业加快向新能源和智能网联转型、石化产业聚焦精细化工和新材料领域、电子信息产业发力车规级芯片、医药健康产业重点打造北方最大核酸产业基地,同时发展产业金融、港航服务、平台经济等重点领域,提升创新协同与产业协作层次水平,主动融入首都科技服务圈,搭建类中关村创新生态体系,实现“在地小配套”与“区域大配套”有机融合,提高产业集群竞争力。
“滨海新区支撑引领作用凸显,为天津发展筑牢了核心增长极。”市人大代表,天津滨海高新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夏青林表示,高新区始终与全市大局同频、与中心工作共振,积极抢抓发展机遇,扎实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
2024年,高新区创新动能持续积蓄,成果不断。展望今年,夏青林说,高新区继续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增强自主创新、原始创新策源能力,推动天开华苑园打造核心区创新成果产业化首站,促进区内三大海河实验室加快成果转化;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在信创、新经济服务业、细胞、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持续发力,同时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围绕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行动,锻长板、补短板。
市人大代表,天津港保税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尹晓峰说,保税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牢记经济大区职责,聚焦国家战略需求,确定了低空经济、生物制造、基因科技、绿色氢能四大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
尹晓峰介绍,依托中航工业集团,直升机技术孵化转化平台、航大雄英民用直升机整机维修与研发中心等一批优质项目落地,打造天津低空经济示范区;围绕天津工业生物所,以国投生物落户为契机,筑起生物制造高地,推动华大鉴正法医DNA试剂北方总部落户,助力基因科技产业迈出新步伐;建成法液空氢能供应基地等项目,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保税区将当好新质生产力发展“主力军”,通过四大领域布局一批重大项目,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构筑对外开放“主平台”
今年的市两会明确提出“以更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而开放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