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延长退休终于尘埃落地。
为什么要延?
为了适应人口发展新形势,充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综合考虑预期寿命、健康水平、人口结构、受教育程度、劳动力供给等因素,实施渐进式延长。
我们逐一看一下上面提到的这些因素。
宏观经济学理论上有2个癌症,一个是“负通胀”,一个是人口下降。
我们的总人口数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增长后,在2021年达到顶峰,为14.126亿人口,随后人口总数开始下降。
出生率在过去50多年呈现出下降趋势,2023年出生人口只有902万人,出生率降到千分之6.39,
死亡率则在近20年的时间里呈现提升走势,2023年死亡人口到千分之7.87。
2022年,出生率和死亡率在这一年首次交叉,人口首次负增长。
人口下降似乎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
宏观经济学理论有2个癌症,一个是“
负通
胀
”,一个是人口下降。
人口自然增长率随着经济发展下降在全世界范围内几乎是一个通行规律,没有一个国家实现逆转。
再看人口结构,老龄化非常明显。
下图是1990年开始分年龄段人口结构图,从上到下,分别是0-14岁、15-65岁、65岁以上,分年龄段人口占比,
可以看
到:
0-14岁年轻人占比从28%下降到16%,
15-65岁劳动人口占比从67%提升到2010年的75%,然后开始下降。
65岁以上人口
占比从
6%提升到15%。
有一个概念是总抚养比,也称总负担系数。指人口总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
公式:
(14岁及以下人口数 + 65岁及以上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 100%
我们的总抚养比
从2011年34%提升到2022年的47%,劳动人口的负担是在不断增加的。
未来会如何推演?劳动力下降加速
从结婚人数角度看,2006年之后结婚人数不断攀升,这部分结婚带来的生育人口从2020年开始不断进入到15-65岁年龄段劳动人口中。
2013年之后结婚人数断崖式下跌,人口生育也随之不断下降,这个冲击预计在2028年开始逐渐体现在14-65岁劳动人口中,也就是说,劳动人口会在4年左右之后开始更大幅度的下降。
从这个角度,能理解为什么着急延长退休。
当然这只是一个角度,还有其他重要原因,
不断增长的退休人员,对养老金的压力也逐渐显现。
养老金就像一个池子,年轻人工作,向池子中蓄水,
老年人领取养老金,从池子中拿走资金。
如果存钱的人越来越少,拿钱的人越来越多,这个东西就难以为继了。
目前的情况是,领取养老金的人越来越多,而且寿命越来越长。
卫健委8月29日发布的2023数据,我们的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