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千帆育儿网
上海地区的育儿探讨(包括园托择校,幼升小、小升初、中考、高考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常青藤爸爸  ·  节后刚需:不饿肚子,也能减肥? ·  16 小时前  
育学园  ·  孩子睡觉为什么满床打滚? ·  3 天前  
常青藤爸爸  ·  警告!DeepSeek特别擅长一本正经地胡说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千帆育儿网

『经验分享』普娃考入七外的阶段性总结(编者推荐干货!)

千帆育儿网  · 公众号  · 育儿  · 2018-06-02 11:02

正文

(本文系千帆育儿网原创,欢迎大家转载到朋友圈,以及其他公众号用微信里的转载功能原样转载,但是不免费开放白名单。)

幸好有千帆。在考试之前,参考了很多很多的案例,各种经验与教训。印象比较深的是austin_dad,行文如流水,洋洋洒洒,最后把自认为重要的经典的案例都打印出来装订成册,看了好几遍。但毕竟人都是主观的,自己认可的才会去接受,不认可的照样不会接受。所以完全适合自己家的几乎很少,因此我们家的情况包括个人观点也只是其中一例,绝不代表唯一正确,仅供参考。


因为篇幅较长,观点先列出如下,这样不认同以下观点的家长可以节省点时间直接略过此帖了。
1. 对普娃,没有快乐教育。
2. 不是你家娃在考试,是你在考试。
3. 有些知识可以投机突击,有些本领是一辈子的事。
4. 学习无处不在。

ertert


01
对普娃,没有快乐教育


牛蛙的家庭另当别论,牛蛙的家庭为什么也没怎么激也能考得很好呢?我认为他们的爸妈很关键,家庭环境很关键。父母很优秀,无论学习与工作,平时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在影响和教育他们的牛蛙,把他们优秀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交流风格,情商,知识,礼仪等等,都偷偷地传给自己的孩子,这样的教育是最有效的,比去机构一板一眼地加以灌输更管用。所以我们经常见到论坛里有这样的成功案例,排斥机构或不依赖机构,靠兴趣,靠天性,靠自己也能成功。

但是对于普娃,所谓普娃,个人认为事实上是指父母属于比较普通的家庭,正常的高校,正常的工作,正常的生活。我们家属于这一类。由于自身的思维、知识、时间和经济能力所限,没有太多机会给孩子足够高效的言传身教,让孩子释放天性,快乐学习,就等于放纵和自生自灭,说是不忍心,其实是不负责。所以,个人的观点较偏激,既然父母不够最优秀,就更要花时间注意想如何能让孩子的将来比自己更好,更自由。简单点说,就是一件苦差事。让孩子学习是一件苦差事,战术上可以以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学习变得高效,但战略上这就是一件需要长期的努力付出的事。一个整天快乐地在pad游戏或玩具中或整天在田间自在玩耍的小孩,和一个整天有计划地被爸妈看着读各种书籍,做各种运动,参与各种交往的小孩,其结果一定是不一样的。时间就这么多,做什么就看自己了。我曾经幻想,要是重来一次高考,重来一次读研,我会怎么怎么样,没有如果。只是这里可能会让人误解为:整天只知道学习,即使成为学霸,长大会不会成为书呆子甚至另一个马加爵?这一点我们都得注意,虽不是快乐教育,但不代表就是往死了压迫小孩,而忽略孩子的情商。个人认为情商第一,智商第二。成大事的人,情商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足够聪明。

2
不是你家娃在考试,是你在考试


小孩子几乎什么都不懂,即使早熟,偶尔能说几句震撼我们内心的话,他们仍然是小孩子,此时此刻,是我们在决定他们的未来。考上了,最开心的是你;挫折了,最受打击的也是你。普娃能不能考上好的小学,是看你有没有这个毅力。家长的执行力才是关键。你偷懒,娃会很开心;你严格,娃可能会郁闷。学习注定就是枯燥的。同样练钢琴,打乒乓球,跳舞,刚开始开开心心,那是兴趣,练到最后,那是付出,都是痛苦的,就看谁能忍住坚持下来,谁就是胜者。我们只看到朗朗,孔令辉的成功,他们的童年是怎么度过的,压力和负担远超过所有孩子的童年。我们这丁点坚持和毅力和他们实在是没法比,应该感到庆幸。所以,只有自己下了决心,不后退,不放弃,才能带着你的宝贝勇往直前。你很重要!

3
有些知识可以投机突击,有些本领是一辈子的事


很多家长很关注量化指标,如认识多少字,会多少诗,算术有多快,做了些思维训练。也有很多成功的家长也在分享类似的指标。现在想想,仍然是有必要的,但它不是全部。 不必完全按照考试模式去针对性地学,考的就学,不考的就不训练。这样略显功利,比如哪些可以快速突击的:
七巧板:突击了两天,拼了几十个图形后,女儿就有感觉了,没那么吃力了。因为七块板子的形状组合特征是有限的。
数方块,数列规律,图形规律,数三角形,算术,乘法,拼音:这些老师或者自己教了要领掌握规律之后,突击练习巩固加以变化就可以了,没有什么特别的。

有些知识我认为是要学一辈子的:

1
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理工科必备。把复杂的归纳成简单的;把简单的扩充成详细的。 看图说话就属于这种,长大以后就是写作文和文章。女儿有段时间偷偷和外婆看择天记,我就说,用一句话说择天记讲的是什么内容。女儿说:是陈长生改命的故事吧。为了锻炼表达能力,我会练习:介绍一下你的外公,介绍一下你的爷爷,介绍一下你的小区,介绍一下你的小书包,介绍一下。。。  我知道这些介绍在考试时根本不会考,但我认为这种描述事情的能力将来一定用得到。
看图说话,除了老师教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之外,我告诉她,你还有个秘密武器,就是形容词。看图说话和作文写得好不好,关键看形容词。心情表情的,声音动作的,大小形状的。有了形容词,还要举例子证明这个形容词。比如开心,可以说他很开心,也可以说他开心得哈哈大笑;也可以说他开心得哈哈大笑,笑得弯下腰,肚子都疼了。再比如,把没有生命的东西拟人化,也是很吸引人的,小草害羞得弯下了腰。介绍非生命的东西,最终还是要回归联系到人会更精彩。讲一个事情,只有引起别人高兴,恶心,悲伤或各种变化的心情才算是好的讲述,不能平平淡淡,流水帐,零分。一定要让人心里起波澜才叫成功,如踩到狗屎了;妈妈养花结果最后都养死了;我现在不喜欢古筝,但以后可能会喜欢吧。这种曲折的讲述才会让人感兴趣。

2
求知的欲望

爱读书,爱问为什么。无论故事,天文,地理,历史等等。买了很多很多的书,寓言,神话,脑筋急转弯,思维,动漫,百科,地图,地球,自行去补,考试不一定考,但只要有兴趣,就会慢慢积累。无需四五快读,识字量也会渐渐大起来了。

3
情商

遇到困难如何化解,勇敢。对我家来说,这点很不容易。一直在强调要勇敢,不要怕别人笑话你,我的粗话就是即使做错了,说错了,别人也不会拿刀砍你,不要怕。但效果不明显,还在加强。

4
国学底蕴

琴棋书画,从小打点基础,长大后不轻易屈服于诱惑。法律和道德都是很脆弱的,能牢牢束缚一个人的行为的善恶,那一定是信念。我认为国学会有帮助。她想做一件坏事,可就是不敢做,除了法律和人言,可能还因为孔子在约束她。三字经,千字文全背完了。考试不考我们也让她背。不懂也要背。因为将来某个时候还要背第二遍,第三遍。先打个基础,留个记忆的根。每句或每个字都有一个故事,一个哲理。把重点的给她讲讲,作为故事,小孩子很喜欢听,以后会潜移默化地受影响。声律启蒙也背了一点,明白了什么叫对仗,什么是平仄,什么五绝,什么是七律。她看到中国诗词大会的飞花令特别开心,我就把近两年的精彩片段视频都找给她看,有时候运气好别的少年团里的小朋友没有回答出来的她竟然知道答案,李清照的如梦令,特别开心。有天晚上问我李清照为什么总喜欢喝酒?(教她的两首如梦令里面都提到了喝酒)。我开始胡说,古时候女诗人的结局都不太好,所以心情不好就要喝酒,所以你要考上好学校,长大才能更自由。
古筝:国学培养计划的一部分,不喜欢也要学。唯一一个明确强迫女儿学习的内容。我说练古筝是一辈子的事情。
跳舞:顺其自然不强求,目标是将来有个好的行动姿势。曾经代表幼儿园参加区里的比赛,领舞位置。


4
学习无处不在


讲故事是很有效的办法。给女儿讲故事,有时候主动给她讲,顺便扯到历史,诗词,歌曲,抽象的东西马上百度把图片和视频现场播放给她看,加深印象。有天教了她一个小令: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解释了以后,就让她自己画一下想象中的情景,拍照留念,将来再画第二版。然后百度上再找几个图片看看人家是怎么画的,进一步加深印象。看了《芳华》,给她听绒花,她很喜欢,我说还有个叫李谷一的歌唱家也尝过,百度给她听,她说不好听,还是韩红的好听。

诗与远方的路上,行走在林间:来,给我背个乘法口诀,17-9等于多少?要快!去园林度假,给我来段声律启蒙。回老家的火车上,给她看看拼音卡片,或者做个pad玩玩换零钱的游戏。除了在机构里的针对性功利性培训,学习其实无处不在,这样可以稍微缓解学习的紧张气氛,但是家长的神经一直没有松懈过。

5
最后


最后,照例分享一下小孩的近两年的学习情况,仅供参考。
孩子这两年很苦,多数情况她没意识到,有时候意识到了,也会哭。几乎每天都在有计划地激娃。参加了幼升小培训机构专门强化语数外三科,英语也额外在机构学了9册教材近2年,把大部分的句型都背熟了。英语听力用趣配音app是个好办法,强化几次后有效果。逻辑思维也单独参加了一个培训机构近一年。

1
自激方面

把学而思小学数学一年的两册教学用书和两册练习用书都做了个大概;淘宝上买百花365的4册刷题没刷完;淘宝上还买了学而思七大能力的题库和教材打印出来刷了一遍;速算,不能间断,这样可以越算越快;等量代换能用乘法的就用乘法,这样才能保证5秒内能快速计算出来;专门买了两本看图说话的书,练过的隔些日子要再练,确保这次说的比上次好,形容词比上次多。英语自己买了I can read。 这里自激的关键有两点:1.做错的题要反复练习,否则刷了等于没刷。2.要重复,要复习,下次要比上次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