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去吉林某地旁听一个案件庭审,来回都取道长春龙嘉机场。
隔着车窗玻璃拍下这张暮色中的机场航站楼,不禁浮出几分感慨来。对我而言,这其实是个相对熟悉的地方——在十几年前,它还不叫龙嘉机场,那时的名字叫龙家堡机场。
围绕这个机场的人和事,我先后写过两篇报道,都刊发在南都周刊。2008年11月这篇是《一个北京记者的牢狱之灾》,2009年12月跟踪报道的是《XX案背后的官场角力》。
做这两篇报道的原因,缘起一位财经媒体同行的牢狱之灾。这位同行入狱是因为2005年7月14日两篇不到3000字的署名报道:《质量问题安全隐患凸现,龙家堡机场延误交付背后》和《质量安全不能打折扣》。
这两篇指向时任吉林民航一把手张军的报道,爆料人是这位同行的校友——吉林民航副总张广涛。
但报道起到的作用,和爆料人与报道者预期的正好相反,仅仅两年后,张广涛及其手下李申、前述这位财经同行,均先后被这位一把手(准确地说应该是被当地司法机关)以贪贿等罪名送进监狱。
对这位财经媒体同行,我始终尊敬和佩服他在出事后敢于站出来向媒体讲述的勇气。但这也肯定是一个有瑕疵的舆论监督案例,还是一个媒体人被卷入当地官场角力与暗战中的悲剧。我在第二篇稿子的一段环境白描,可作该案背景注脚之一:
距长春市卫星广场不远处的民航花园,是吉林省民航机场集团公司的家属宿舍区。张广涛案所涉及的几个当事人,均住在这里。
张广涛住其中一栋的七楼,郝虎臣和张军,则是旁边一栋第九、十层的上下楼邻居,张广涛父亲张文生一家也住在郝张对面一栋的9楼。
这四位原吉林民航管理局的局长和副局长们,就在这个数千平方米的小区里毗邻而居,甚至彼此可以从客厅的窗户里,清晰地看到对方的动静。
这个表面看来安静祥和的小区里,丝毫看不出地下的潜流。6年前郝虎臣下台时,这里就是吉林警方指控张广涛和李申组织燃放鞭炮的现场,也是郝虎臣座车轮胎被戳案的现场。
该案并不算特别复杂,但在长春采访时的短短几天经历让我印象极深。
从采访资料里翻出2009年9月15日采访回来写给报社的采写经过备案,摘抄一段如下:
本月7日晚自北京坐火车出发,8日晨抵达长春市,入住如家快捷酒店人民大街店。当日下午即和XX取得联系。XX和亲友随后驾车到达本人房间接受采访,晚近7点时和本人一起出酒店用餐。
本人和XX等人乘坐的汽车出酒店不久即发现被跟踪。跟踪车俩为一俩白色旧捷达,左侧前车门有擦伤,车牌号为吉OA03XX。
晚上结束采访后本人继续入住该酒店,次日晨出门即发现该吉OA03XX捷达车依旧停在门口,并跟踪本人所上的的士。途中该捷达车上下来一人,换乘另一俩牌照为吉AX78XX的出租车继续跟踪。
因已与该案辩护律师联系好采访,为避免干扰并保护受访对象安全。本人即搬离该如家快捷酒店,甩掉盯梢后通过私人关系换到当地高校一家内部招待所入住(无需登记身份资料直接入住该处)。
这些都不奇怪,众所周知,采访中被跟踪和监控是很平常的事情。
感谢长春的哥的飞车水准,很少的小费就帮我干脆利落地甩掉了跟踪的车辆。
在那个智能手机还没普及的年头,甩掉盯梢后立即隐匿身份换秘密住处潜伏起来这个惯用的手法通常还是有效的。但后面的搞法还是让我开了眼界。继续抄一段汇报材料:
当天下午五时许,本人收到相关信息,该招待所负责人接到当地自称警方人士的指令,称我涉毒,已被全面监控,务必让我立即搬离该招待所。
候机时无聊,把这段往事发了条票圈。一位央视老同事看了后忍不住感叹,说他采访生涯中最诡异的事情也发生在这里。
“似乎满大街都是眼线,我被跟踪三四天都没有任何知觉,甚至点了几个菜人家都晓得。采访结束,对方拿出一封信让我带给X台(央视台领导)。那人,竟然是X台的大学辅导员。”
想了一些办法,最后还是完成了对这位一把手的面对面采访。采访过程也挺有意思,对方十几个人的录音笔和摄像机把我团团围住,说“要见识一下有个性的记者”。
今晚码这些字,是因为发了这条票圈后,一位朋友告诉我,这位彪悍总裁后来也进去了——我这才注意到,下面这条一年多前完全被我忽略了的消息:
想起张军进去前,这位财经同行出事后,其所在报社为了营救后者,专门派人赴长春采写了两篇往回找补的报道,其中一篇即是对前者的专访《如何为龙嘉机场穿上廉政“防水鞋”》,抄一段如下:
媒体:
对于机场建设这样一个投资巨大的工程,可以说诱惑非常之多,在很多环节都可能产生贿赂和腐败。而廉洁往往是说到容易做到难,你是如何做到龙嘉机场建设期间没有出现一起关于腐败的有效投诉的?
张军:
过去有一些观点说,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我觉得这个提法不科学。我曾在进行廉政教育总结大会上讲,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这是我们的美好愿望,但它做不到。怎么办?我认为应该是:常在河边走,穿双防水鞋,什么是这双“防水鞋”呢?那就是防腐倡廉的措施和我们全体干部职工的觉悟。
我们的做法是:通过教育,提高员工思想觉悟,使员工不想腐败;通过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增加工作透明度,使员工不能腐败;通过监督,严肃查处,使员工不敢腐败。
教育这一块我们做得很有特色的是服刑人员现身说法的教育形式。我们请检察院与长春市铁北监狱联系,让一位因接受贿赂正在服刑的原处级干部,到机场建设工程现场,讲述自己的犯罪过程,这对大家触动很大。
龙嘉机场在项目筹备阶段就已经推进廉政建设。我们在吉林省率先实行检企共建机制,与长春市人民检察院结为“检企共建”单位。共建机制确立后,指挥部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请长春市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处的同志,为员工们介绍法律知识、剖析典型案例,让廉洁从防范开始。
除了防范,更重要的是有效的监督。机场建设中大大小小100多个标段,每个标段的招标、编标底,抽取专家、评标,最后跟这个单位签协议,全过程都有检察院和纪检部门监督。这样即使个别人有不好的想法,有这双防水鞋在,他也很难达到目的。
又想起我采访张军时,他对着我的录音笔说的那几句掷地有声的话:
吉林首都机场集团财务管理规范,账目清楚。如果国有企业都能做到这样的话,党和人民就放心了。
现在想来,不由人不佩服
这位老兄极好的心理素质。当然,做官做到这个级别,这种过硬的心理素质应该是标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