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低价手机模式走红多年之后,
这是国产手机的第一次集体涨价。
春节过后,国产手机市场的竞争依旧激烈,为了赢得更多市场份额,很多手机厂家都曾大打价格战,但近日,小米、魅族、乐视等多家手机厂商相继宣布为其手机产品调价,
涨幅从几十元到一两百元不等。
那么市场对此反应如何呢?涨价趋势是否会持续下去呢?
记者走访深圳华强北的手机卖场发现,涨价的多为一千元左右的国产智能机,但
消费者对于本次涨价反应平静。
顾客:会有一点点感觉999和1099,就是心里感觉好像一下子变成了四位数字,从三位数字,但如果看中的话不会在乎100块钱。
深圳某家电卖场总经理 邢松坡:
消费者对这种敏感度不大,
因为厂家也赠送了一些壳和膜,
这种附加值的价值可能远远大于这100元。
从几家厂商的涨价公告中可以看出,元器件采购成本上涨是本次国产智能手机价格集体上涨的核心原因,而这一趋势可能仍将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
OPPO副总裁 吴强:
在2017年整个智能手机行业面临着非常大的压力,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个是上游的这种原材料,比如说芯片、屏、内存等等,包括照相摄像头这些关键核心器件的涨价,包括它的资源的紧缺。
此外,
国产手机高端化进程也在明显加速。
目前,我国大多数消费者已经从对手机性价比的单方面追求,转向对品牌、产品、服务、工艺等各方面的综合考量,愿意为“品牌溢价”买单,买手机的预算也有增加。
消费升级为国产手机拓展高端市场提供了必要条件,以往在千元市场厮杀激烈的厂商们也都纷纷开始上探至2000—3000元的中高端市场,
多家厂商也纷纷表态,未来的手机价格上行是必然趋势。
金立集团副总裁 俞雷:
消费水平升级的能力已经超过了我们的预期,而未来2000以上这样的机型已经被认为是大众机型了,随着整个消费市场的发展,它是在转向中高端。
看来手机厂商是看准了消费者对数码产品升级换代的需求,而开始敢于涨价。实际上,根据“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统计的相关数据来看,数码、家电的确已经进入“换换换”高峰。
在2017年的消费意愿中分别排名中,电脑、手机等数码产品和家电占比分别达到了42.33%和40.42%,智能化时代,
从电脑、手机、数码产品,到电视、冰箱、空调,百姓统统都要换。
其中,90后年轻人和60岁以上的老人对电脑等数码产品的换代需求相对更强烈。
智能时代,中国的老人们也不会掉队。
评论:国产手机要普涨?应高的更高低的更低
中国经济网评论员陈凤英在《我财经》节目中表示,国产手机起步较晚,现在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是件好事,说明在短短的几年里发展迅速。我们必须做好尖端,因为尖端才能占领最终的市场,尖端才能打败对手。另外智能化是一个大的趋势,手机也是这样,未来很有可能电视没用了,手机有用,所有家庭都会这样,所以尖端一定要占住。另外也不能忽视市场,不一定要限制一千元人民币以下的中低端手机,因为我们还有7亿农民,可能买不起一千块钱以上的手机,这批农民一定要考虑,要占领这个市场。
此外,还要考虑到老人,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越智能化老人们越不会操作,简单点更方便他们使用,而这样价格要管理一下,并且质量要提高,两亿多的老人市场也很大,所以一定要考虑。最关键要考虑大学生,现在有700万大学生,加上中学生和小学生也在用,是个很大的数字,如果要推出很高级的智能手机,一是买不起,另一个是用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