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公众号“地球知识局"(微信ID:diqiuzhishiju)授权转载。
博罗季诺,莫斯科以西124公里的一座村庄,毗邻莫斯科河的一条支流——科洛恰河。
在西俄罗斯广袤的土地上,类似博罗季诺这样的村落不胜枚举,然而如博罗季诺般青史留名的却不多。
在博罗季诺,拿破仑的高卢雄兵、希特勒的闪电铁骑均败走于此;在博罗季诺,俄国人用近乎自残的方式守住了领土和尊严,在对自身造成极大伤害的同时,拖垮了两代枭雄。
对俄罗斯而言,“博罗季诺”是团结奋进、一致对外的代名词,是不朽的精神丰碑。
博罗季诺扼守着通往莫斯科的门户,其身后的莫扎伊斯克市,也是莫斯科身前的军事重镇
自1807年《俄法同盟条约》签订开始,“联法”取代“反法”成为俄罗斯国家战略的主旋律。
拿破仑与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在东普鲁士小城提尔西特的涅曼河上签订《俄法同盟条约》
首先,俄国人拒不执行法国对英国的“大陆封锁令”;
第二,俄国丰富的资源是法兰西霸业所需;
第三,俄国参与了六次反法同盟的历史尚未过去…
打遍欧洲无敌手之后,只剩下遥远的俄罗斯元气尚在(奥地利、普鲁士皆被重创)
这一切都唤起了他征服的欲望,誓要让俄国人俯首称臣。
一时间,两国暗流涌动。
亚历山大一世表面上对拿破仑恭敬,私下却打心眼里鄙夷这个“科西嘉疯矮子”,干脆利落地拒绝了拿破仑对其妹妹的求婚。
于提尔西特签订同盟条约后,亚历山大一世在给母亲的信中甚至这样写道:“与拿破仑的同盟只是改变了同他斗争的方式。”其消极的态度可见一斑。
1810年,拿破仑从大量阅读俄国历史、政治文献开始,走上了他新的征服之路。
1812年夏,拿破仑率领60万大军浩浩荡荡入侵俄国,在广袤的波德平原上,拿破仑的军队势如破竹,不出3个月便攻陷了军事重镇斯摩棱斯克。
然而,历史的转折也就此到来。
8月29日,新晋西线俄军总司令的米哈伊尔·库图佐夫元帅到任,在组织俄军有序后撤的同时,他还精心谋划狙击地点,准备迟滞法军凌厉的攻势。
他选择了博罗季诺。
从地形上看,库图佐夫选择在博罗季诺筑垒,正好可以切断法军通往莫斯科的两条主要通道。
俄军阵地的右翼在马斯洛沃村附近,紧靠莫斯科河;左翼与难以通行的乌季察森林相连;中路以库尔干纳亚高地为依托,后方则有森林便于隐蔽战场预备队和进行防御机动。
俄国战史爱好者制作的博罗季诺战场地图
由于战场两翼难以通行,拿破仑被迫选择从正面突破俄军防线,试图一举冲入俄军防线纵深,再向两翼包抄摧毁俄军的防守。
但这一策略却正中库图佐夫下怀,俄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法军进展缓慢。
正所谓“平地起惊雷”,历史的行程注定让平凡的博罗季诺在俄罗斯乃至世界历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1812年9月5日,拿破仑不可一世的法兰西步兵在这座村子遭到了库图佐夫指挥俄军的顽强阻击,双方激战两天,在这片弹丸之地投入了近30万兵力,战况惨烈前所未有,史称“第一次博罗季诺保卫战”。
拿破仑在博罗季诺的高地
两天后,俄军主动后撤,损失虽然惨重(高于法军),但其预备队力量尚保存完好;法军取得了战术胜利,却也因此元气大伤,付出了三万五千人伤亡的惨重代价(其中有38名将军)。
一周后,拿破仑的军队抵达莫斯科,却发现莫斯科早已变成一座断壁残垣的空城。
拿破仑抵达莫斯科:火光笼罩下的莫斯科
法军的补给线越拉越长,而莫斯科周边地区早已坚壁清野,拿破仑指望通过占领莫斯科解决后勤补给问题的计划落空了。
库图佐夫在决定放弃莫斯科的会议上
另一边,库图佐夫的部队撤回内陆纵深不断积聚力量,还不时派小股部队迂回骚扰法军的后方补给线。这为俄军转入反攻创造了条件。
一个月后,法军退出莫斯科;三个月后,法军完全退出俄罗斯,先前进入俄国的60万大军仅有不到10万人随拿破仑回国,拿破仑的政权也开始走向没落。
库图佐夫一战成名,在博罗季诺战役纪念馆,库图佐夫的雕像矗立在大门口
140年后,为纪念库图佐夫,前苏联海军将建造的一艘“斯维尔德诺夫”级巡洋舰,命名为“米哈伊尔·库图佐夫”号,服役于黑海舰队,退役后一直停泊在新罗西斯克的码头
拿破仑试图通过占领莫斯科来解决军队的口粮问题,同时以此为筹码逼迫亚历山大一世向自己妥协。
但这位伟人忘记了一点:用理智是不能理解俄罗斯的。
俄罗斯绝不会屈服,为了尊严,他们宁愿烧掉一座重要的大城市,也在所不惜;对付凶残的敌人,俄罗斯为了让对手先灭亡,往往会选择与他同归于尽。
博罗季诺战役主纪念碑
总结拿破仑的对俄作战思路,可以用“毕其功于一役”来概括。这一作战构想,面对俄罗斯幅员辽阔的土地,遭到了彻头彻尾的失败。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130年后,有一个人沿袭拿破仑的思路侵略苏联,再撞南墙。
他就是希特勒。第二次博罗季诺保卫战在纳粹德国入侵前苏联的大背景下打响了。
第二次博罗季诺保卫战的规模小于第一次,它只是在莫斯科保卫战大战役背景下的战斗
与130年前的战争背景几乎如出一辙,《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一如《俄法同盟条约》,使俄国人暂时与魔鬼结成同盟。背后的斯大林和希特勒实则同亚历山大一世和拿破仑一样,互相猜忌、互相憎恨。
签署条约的现场
在希特勒看来,经历了“大清洗”的苏联,是一座“破房子”,一推就倒。
在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因为各种原因被无限期推迟后,希特勒转而“向东看”。
西边的小岛打不过,东边的大陆就能打过?元首是咋想的?
1941年6月22日,德军入侵苏联,南北向长达1200公里的“斯大林防线”在德军装甲集群的冲击下显得毫无还手之力。德军连克明斯克和基辅,在战争打响三个月后便兵临莫斯科城下。
实际上,德军士兵从未看到过克里姆林宫的红星,然而德军前锋部队一度距莫斯科仅有30公里
又是博罗季诺。
10月10日,格奥尔吉·朱可夫接替老态龙钟的伏罗希洛夫元帅出任西方面军司令员。和130年前的库图佐夫一样,他的历史使命是在莫斯科的西面阻击德军。
元首狂飙突进,誓要在冬季前拿下莫斯科
此时的博罗季诺,属于战斗最激烈的诺沃扎维多夫斯基——克林——伊斯特拉——谢尔普霍夫——阿列克辛防区,是防区一个重要的支点。130 年后,库图佐夫的后代再次来到这里,坚守先祖战斗过的阵地,与侵略者恶战。
坚守博罗季诺阵地的是由波洛苏欣上校指挥的远东红旗步兵第32师,他们刚从遥远的远东军区日夜兼程赶到这里,齐装满员,朝气蓬勃。
苏德在博罗季诺交锋,军迷可拿这张对照卫星图演练下..
10月13日,德军对博罗季诺发起攻势。面对强大的德军,第32师的官兵毫不畏惧,甚至在战斗中大胆地通过步坦协同、以坦克部队为主对德军实施反突击作战,打得德军措手不及。
在博罗季诺,库图佐夫的后代证明了自己比前辈更优秀:波洛苏欣指挥的第32师把力量上占绝对优势的敌人挡住了整整5天。
离莫斯科越近,苏军抵抗越顽强,德军每前进一公里,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博罗季诺已尽力,为身后的莫斯科争取时间
走向战场
博罗季诺又一次失守,但莫斯科保住了,德军从此再未向莫斯科前进一步。
然而,这支“雇佣军”的战斗力和他们的前辈相去甚远,根本不经打,几天内便被彻底击溃。与此同时,莫斯科保卫战胜利结束,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了,希特勒的丧钟开始敲响。
不读史的希特勒最终一头撞在了南墙上,重蹈拿破仑的覆辙
通过两次博罗季诺之战,俄罗斯“完美”地阐释了自我:一个在外部压力越大时却越有斗志、越能凝神聚力的民族。博罗季诺,让俄罗斯历史为之自豪。
颁奖现场
普京最爱的俄罗斯军歌,也是以博罗季诺战役为题材写作的《我们是人民的军队》。
普京发表讲话
普京与参加重演1812年俄法博罗季诺之战的演员合影留念,谈笑风生
重演活动
2012年9月2日,再任总统不久的普京参加了纪念博罗季诺战役200周年的庆典,并授予莫扎伊斯克市和小雅罗斯拉韦茨市“军事荣誉之城”称号,向市长颁发证书。普京称,博罗季诺战役是“俄罗斯士兵勇气和胆量的永恒丰碑”。博罗季诺战役的堑壕旧址
参考文献:
1、《俄罗斯文明与外交》,姚海主编,社科文献出版社,2016年5月版
2、《东线战场》,[美]D.安德森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2年7月版
一句大白话胜过千条枪的红军标语:国民党旅长表示很怕“穷人不打穷人”的口号
虽然时光已经过去了近一个世纪,但今天的人们不会忘记共产党当年那些充满革命斗志和豪情。而在湖南东南部的炎陵县红军标语博物馆中,我们更能切身体会到那个激情的燎原岁月。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侵华战争日军何以敢以一挑五?陆军轻兵器产能竟不如中国地方军阀!
九一八事变后的中日关系,一直如车行刀刃之上,时有彻底倾覆之险。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