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介绍了上海市推出的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的智能辅助审查子系统以及上海现代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完成的万祥四期动迁安置房项目的BIM报审及应用情况。文章关键点包括:项目的背景、BIM报审+应用总体技术路线、BIM报审应用历程、BIM审查+应用一体化实施模式创新以及项目小结。
自2024年2月1日起,上海市已使用PKPM-BIM软件完成多个BIM报审项目。其中,万祥四期动迁安置房项目是一个亮点,该项目探索出了一套高效的BIM应用路线并总结了技术干货。
该项目充分利用PKPM-BIM软件完成全专业建模及EDM格式导出,并顺利通过BIM审查。项目采用两个BIM团队合作的方式,地上建筑和地下建筑分别由不同的团队负责。BIM审查完成后,各团队在各自BIM模型的基础上开展传统净高分析、管线综合等BIM应用。
该项目采用两个BIM团队合作的方式,团队一负责地上模型创建、审查及BIM应用,全程使用PKPM-BIM软件开展工作。团队二通过PKPM转换插件,将已有Revit模型导入PKPM-BIM进行自审。北京构力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团队全程支持本项目的BIM报审工作,并创新实施了BIM审查+应用一体化实施模式。
项目中的两个BIM团队分别负责地上和地下模型的创建、审查和BIM应用。团队一通过零审图意见通过了地上BIM模型审查,团队二也快速完成了报审模型上传。北京构力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团队的支持对于确保项目高效完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项目规划初期,构力技术团队结合上海审查试点项目配合经验,提前规划报审路径,并与BIM团队同步模型创建细节要求。项目结束后,构力技术团队与现代院BIM团队进行了总结复盘,形成了可复制的宝贵经验。
自2024年2月1日,上海市推出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的智能辅助审查子系统以来,已有多个项目使用PKPM-BIM软件完成了BIM报审。其中,比较有亮点的属于上海现代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完成的万祥四期动迁安置房项目。本项目探索出了一套高效兼顾报审的项目BIM应用路线,并总结了很多的技术干货。
我们将以项目技术路线应用和报审项目技术干货,分为上下两篇和大家分享。先让我们来看看现代院是如何开展BIM报审及后续BIM应用实施的。
现代院首个BIM审查项目,充分利用PKPM-BIM软件完成全专业建模及EDM格式导出,并顺利通过BIM审查,在积累审查经验的同时也为行业提供了可参考复制的审查工作模式。
项目名称:
万祥四期动迁安置房项目(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新兴产业片区XXCY-04单元F04-02地块)
建设单位:
上海宸熠置业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上海现代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建筑(报审)面积:
225799.14㎡
项目BIM应用亮点:BIM审查、国产BIM管线综合应用、高效报审技术经验总结
项目概况:
本项目采用两个BIM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
▸地上建筑由团队一负责,运用PKPM-BIM软件进行建模及自审;
▸地下建筑由BIM团队二负责,运用Revit软件建模,转换至PKPM-BIM中修改后自审的方式进行。
BIM审查完成后,各团队在各自BIM模型的基础上,开展传统净高分析、管线综合等BIM应用,真正做到了将BIM审查应用流程嵌入至传统的BIM应用中。
团队一由四位BIM工程师组成,负责地上模型创建、审查及BIM应用,全程使用PKPM-BIM软件开展工作,
零审图意见通过地上BIM模型审查
,具体进度详见下图。
团队二由另外两位BIM工程师组成,通过PKPM转换插件,将已有Revit模型导入PKPM-BIM进行自审,于5月底前与团队一同时完成报审模型上传,
零审查意见快速过审
,后续在Revit软件中持续开展地库BIM模型应用,具体进度详见下图。
北京构力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团队,全程支持本项目BIM报审工作,通过事前的报审路径规划,充分考虑现代院两个BIM团队的软件选型及已有基础BIM工作成果;保障现代院团队以最高效的形式完成BIM报审工作,并将BIM报审模型得到最大程度的复用。并在辅助报审的过程中,BIM团队充分PKPM-BIM的软件优势,通过自审的问题100%闭合率,将审查问题提前暴露,设计院内部闭环解决,最终保障本项目零审查意见快速过审。
在项目规划初期,构力技术团队结合上海审查试点项目配合经验,提前规划报审路径,与BIM团队同步模型创建细节要求,特别是针对Revit模型的建模精度,提出
“地库模型多运用Revit系统族创建,机电点位及管道附件等构件在Revit模型转换至PKPM-BIM软件后深化补充”
的原则,避免对于审查项目出现重复建模工作,将BIM报审工作量压缩到最小。
地库Revit模型继承至PKPM-BIM软件中深化
上海施工图设计阶段的BIM报审项目模型,精细度往往高于一般的设计BIM模型,且更具时效性,但目前不对管线综合及碰撞检查做相关要求。在构力技术团队支持下,现代院BIM团队综合考虑报审及其他BIM应用的不同特点,确定
“先审查,后管综”
的模型应用原则,优先进行BIM报审应用,之后复用BIM报审模型,无缝切换BIM管线综合应用。最终,22w平米的大型项目,共计三个月内集中完成了设计阶段主要BIM应用,大大缩短了项目整体BIM应用周期,为后续需报审的BIM应用项目,提供了可参考复制的“BIM审查+应用”标准工作模式。
PKPM-BIM报审模型无缝衔接BIM管线综合应用
万祥四期动迁安置房BIM报审项目是现代院首个BIM审查项目,
且持续应用PKPM-BIM软件完成74.94万㎡体量项目
。本次项目的顺利完成,为其他需要开展BIM报审及设计阶段BIM应用工作的设计院,提供了标准的项目应用范本。
项目结束后,构力技术团队与现代院BIM团队进行了总结复盘,针对报审的重难点,形成了可复制的宝贵经验,我们在下篇文章中会以报审技术视角,为大家带来更多的干货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