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事情时,内心各种想法的冲突即内耗。内耗会导致人们虽然什么都没做却感到精疲力竭,对生活产生影响。
部分心理学认为人的内心由多个部分组成,这些部分经由人生经历形成。部分心理学关注于了解并化解这些部分,与他们和谐相处,让身心恢复到和谐状态。
邀请读者参加8月16日-18日的部分心理学公开课,由经验丰富的黄小玉和祁艳菲两位老师带领。课程旨在帮助人们了解部分心理学的理念,体验其魅力。
亲爱的,你是否:
🤨 有挥之不去的愤怒、焦虑、担忧、委屈等情绪?
🧐 被过往拖累,现在想起曾经的事还觉得悲伤、内疚?
🙃 觉得自己不够好,自卑、不自信,对未来感到迷茫?
……………………
欢迎你打开内心新世界,参加8月16日-18日的部分心理学公开课。
跟随小玉老师和艳菲教练,慢慢体验和发现自己闪光的内在系统🥂
特别邀请你和身边的人来。扫上方👆海报入群,不见不散~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
「内耗」
成为大家经常说的一个词。
就是,面对一件事,内心升起各种想法,似乎有很多小人打得不可开交。
「焦虑」一直坐立不安,急的团团转,不停叨叨:怎么办,怎么办,做不好怎么办?
「过度努力」一直在催促,要我们别吃饭了、别睡觉了,把所有的时间用在工作上;
「完美」一直在旁边批评:你做的什么啊?还能做得更好一点,继续想!
「愤怒」像一头老虎一样守在门口,气冲冲地说:看看,老板又把最难的事给了你,凭什么,什么都不许做!
如果说,“处理工作的挑战”耗费了1分的精力,“平息内心的纷争”就要花费9分的精力。
内耗的时候,我们明明什么都没有做,却已经精疲力竭。
内耗的时候,我们的内在发生了一场战争,人仰马翻,兵荒马乱,惶惶不可终日。
亲爱的,你的内心有没有发生过针锋相对的战争?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从的角度来讲,每个人的内心都由很多部分组成,就像一个王国或一个社会里的不同人物,这些部分经由我们过去的人生经历而形成。
有人说自己是“社恐”,那是因为内在“社恐”的部分总是强烈建议他减少社交,不停告诉他:“社交时,你会被拒绝,你会犯错……”
当社交的部分和社恐的部分针锋相对时,社恐的部分总是能胜出,所以他认为自己“社恐”。
一个人的内心会感到快乐,有时候也有悲伤、害怕、愤怒、厌恶等情绪。
在生活中,我们有时候意气风发,有时候胆怯自卑,有时候想努力,有时候又想躺平,有时候外向,有时候内向……
很多时候,我们也搞不清楚自己:
到底折腾个什么?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的内在和谐相处?
这些所有的感受、想法、内在声音都是我们的部分,他们真实存在,有自己的作用、价值,也有局限。
他们都不是真正的,完整的你;真正的,原本的你是充满智慧、力量、爱的存在。
区别于传统心理学,部分心理学不认为:焦虑、抑郁、拖延、强迫行为、惊恐发作等是一种病,而仅仅是一种状态,是一个部分。
这样不以病症为导向的定位首先就让人减少了压力和恐惧。
即便在成长的的过程中蒙尘,甚至出现了各种令人痛苦的状况,每种状态、部分的发生、存在都是有原因的,也有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