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梧桐会WTC
创新企业家社群!企业成长加速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  ·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同居不领证”了? ·  12 小时前  
三联生活周刊  ·  为了养成孩子的好习惯,我亲自设计了一套积分制度 ·  21 小时前  
三联生活周刊  ·  打工十年,月入三千真的很平常 ·  2 天前  
读者  ·  晚安一句话 ·  3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当AI成为“免费家教”,教育会变得更加平等吗?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梧桐会WTC

我从罗振宇、脱不花得到的10点

梧桐会WTC  · 公众号  ·  · 2018-05-01 22:00

正文




1


极度聚焦,不要试图捍卫过去


有次在脱不花的朋友圈看到,她家小朋友说:妈妈要加班,妈妈要卖专栏。除了妈妈敬业、童言戳心,也说明得到的业务,已经“简单”到连一个两三岁的孩子都可以转述了。

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有阵子罗辑思维什么都卖,月饼,柳桃,会员,似乎卖得都不错,后来全砍了。

此外,原价卖掉10个投资项目 因为依靠非核心能力赚钱,会损害企业的核心能力。

回归核心。陷阱有两种:1、还没乱撞就过早聚焦,直挺挺地死掉;2、乱撞之后收不回来。

以前大家都觉得导流的和卖钱的经常不是一样东西,但这样的话,客户算不算是被卖猪仔了?

开始, 罗辑思维靠知识导流;后来,得到靠知识服务赚钱。外壳和内核统一,属于另一种聚焦。

IBM CEO罗睿兰推翻了前任的计划,她的哲学是:“不要尝试捍卫过去。”

推翻自己更为艰难。人会本能地捍卫自己的过去。


2


死磕产品


和罗胖开会讨论我在得到上的课。一节一节地过,一个主题一个概念地抠。他抓着电子烟,沉浸其中,有时候踱出会议室,又飘回来。大家用一袋牛肉干充饥,5个小时,5个人集体心流。

创新型企业,必须拥有伟大的、创新的产品,做好了产品就拥有了一切。尤其是当你已经有了流量优势时,更是要克制对产品泛滥的冲动。

会议中,我冒出个想法,说:“1......2......”罗胖说,“你这是给用户的认知道路添堵,我们要造观景台。”另一个章节,看起来已经挖到头的主题,他焖了很久,换个角度磕出新意来。

如何做产品?你必须舍弃某些充满诱惑的东西,你又要深入探索某些线索不明的东西。不放过自己,榨干自己,死磕到底。

站在用户的角度,但绝非轻易讨好。

罗胖肯定是想干一番大事的,所以他说“伟大的事物值得发明两遍”。

抬头望大事儿,埋头干小事儿。


3


亲口尝自己的课程


罗胖和脱不花经常会提及得到老师所讲的内容。

脱不花据 说将梁宁的产品课学习了三遍,一遍听,一遍看文稿,一遍输出自己的想法。

从这个角度看,得到的商业模式不错,一边工作一边学习。

听起来如此,做到很难。我大学时承包电影院赚钱,从来没法安静地看自己放的电影。

得到传播“科学认知,方法论”,自己也亲身实践。

你会“享用”你公司的产品或服务吗?


4


“九浅一深”的用户体验与价值


用自然语言,向客户传递有价值的知识,仿佛戴着镣铐起舞,不容易。

深入的学术研究是能够以浅出的方式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的。

费曼是这方面的高手,他的《费曼物理学讲义》即为经典。

所谓“费曼学习法”:通过向别人清楚地解说一件事,来确认自己真的弄懂了这件事。


5


不骗自己、玻璃般透明的运营原则


直播例会,向用户及同事做工作汇报。这是得到的发明吗?

几次听罗胖、脱不花说“客户的真实反馈”,所以要绝对坦诚,数据必须真实,让不 属于你的客户能很轻松地离开,力求得到真正的反馈。

如稻盛和夫之“玻璃般透明的经营”: 京瓷以信赖关系为基础开展经营,包括财务在内的所有事情全部公开,形成了不夹带任何疑点、无懈可击的体系。

举京瓷的例子:“单位时间核算制度”里,所有部门的经营业绩都向全体员工公开。自己组织利润是多少,具体内容如何,任何人都可以轻易了解。另一方面,每个人也都敞开心扉,在工作上追求公开性。

极度的坦诚,成为被数字和金融所统治之世界的一种竞争力。


6


慢即是快


市场短期看是个投票机,长期看是个称重机。股票市场的这句话,也适用于互联网产品。

标题决定点击量,品质决定转发量。

客户转介率,是一切产品长销之本。除非你靠资本狂轰,形成网络效应,快速建起护城河,令他人不得而入。

所谓慢即是快,是指三个不担心:

1、不担心自己公司小。伟大的公司都长得像个小公司,就像斯皮尔伯格这类大导演笑起来仿佛是个孩子;

2、不担心慢慢磨产品。虚拟产品,磨一个(可复制的)产品,其实就是磨千万个产品;

3、不担心把时间拉长。口碑和传播是一种复利,增长率远比速度更重要。


7


特不正经的腔调, 特正经的产品


我第一次去得到办公室,看墙面的文字都很污,什么“挺胸而出奖”啊等等。

脱不花和罗胖都爱调侃,调侃别人,调侃自己,互相调侃。 大家都别把自己太当回事儿。

而得到的产品则正经、克制、干净。例如每天免费那几条,能感受到李翔在传统媒体做主编时的调子。想起跨年演讲时,他默默坐在观众席间的背影。


8


快速进化的商业品类


知识服务,是未知世界的探索。

在国外, 有声书本来就是一块不小的市场。

支付宝、微信支付在中国这么火,是因为信用卡的基础弱。所以移动支付不仅是和别的“鞋子”竞争,而是连更大的“光脚”市场也抢了。

知识服务在中国有类似的机会。

对讲述者,你的嘴能带动你的思维;对倾听者, 你听到的,与看到的、想到的,也许会通过大脑不同的通路,到达不同的地方。

“二手知识”会剥夺独立思考吗?那么容易被剥夺的思考,本身也不是独立的。


9


少说废话的沟通方式


曾看到某位知识付费创业者,提及罗辑思维给自己倒流。

我自己是个社交白痴,对于沟通高手既景仰又不屑。脱不花的“没良心定律”--飞速成长和发展的人,身边没什么老朋友--过去会被我视为社会达尔文主义。

到了中年,不得不意识到,除了对核心圈儿的亲朋好友,“没良心定律”简单高效,于人于己都轻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