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京报书评周刊
新京报书评周刊2003年创刊,每周六出版发行,口号是“阅读需要主张”。书评周刊气质是严肃而有趣,主要评价国内外出版的大众类优秀图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慈怀读书会  ·  正念的力量(深度好文) ·  昨天  
疯子与书  ·  #书香驿站##疯子有礼# ... ·  2 天前  
单向街书店  ·  你有没有花10年时间做过一件事?|单向历 ... ·  4 天前  
十点读书  ·  99/3件!100%纯棉面料,今秋长袖T恤这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京报书评周刊

七年了,爱迪生还在救妈妈,谁来救救我们的孩子?

新京报书评周刊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03-10 09:00

正文

微信ID:ibookreview

『阅读需要主张』


315打假多年,我们听过假药、假酒、假文凭、假学历,却好像并不太熟悉假课文。但我们不陌生的是,为了增强说服力,教科书会在名人身上编派事实,虚构情节,明明没有发生过,却当成真事编进小学生的课本里,这样的课文是要教孩子什么呢?


大家都学过的《爱迪生救妈妈》就是这样一篇假课文。因为最早对阑尾炎手术的记载出现在1886年,而那时候爱迪生都快40多了,电灯也早在1847年就被发明。所以爱迪生小时候根本就没有阑尾炎手术,又怎么会利用镜子帮助医生救妈妈呢?


这个结论其实早在七年前就得出了,在一群一线教师的努力下,他们合作完成了一本书《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可七年过去,这篇假课文仍被保留在小学二年级语文的课本里,爱迪生还在救妈妈,谁来救救我们的孩子?



事情是这样被重新发现的。这周,杭州市外语实验小学的校长张敏只是随堂听了节语文课,却在无意中发现了一个早该被发现的“秘密”:一篇七年前就被质疑过的“假课文”如今竟然还被保留在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本里,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下册语文,第30课,《爱迪生救妈妈》,第137-139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爱迪生救妈妈》


张校长在朋友圈表示自己“惊呆了”,因为他明明记得早在2009年,浙江就有几位一线语文老师对这篇《爱迪生救妈妈》提出了质疑,他们经过查证和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爱迪生小时候根本没有阑尾炎手术,不可能有一个医生在他做的有影灯下为他得了急性阑尾炎的的妈妈做了这个紧急手术——这个故事是虚构的。”


所以不一定童话里都是骗人的,课本里也有可能。爱迪生明明没有救过妈妈,课本里却无中生有,而且这个故事竟然在课本界还不止一个版本,江苏教育出版社,同样是二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也收录了爱迪生这个子虚乌有的故事,不过名字没有人教版那么直白,在第90-92页,叫做《晚上的“太阳”》。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晚上的“太阳”》


相比于人教版不交待文本改编来源,苏教版在“注明出处”形式上至少是到位的。第90页下方,有个注,写到“根据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动画片《自古英雄出少年》第64集《聪明的爱迪生》改编”。


《自古英雄出少年》第64集《聪明的爱迪生》


可这部《聪明的爱迪生》的故事来源又是哪里呢?6分钟的片子,到最后也没有给出一句说明。这部1995年就发行了的动画片看上去更像是以人教版《爱迪生救妈妈》为蓝本制作而成的。毕竟《爱迪生救妈妈》这篇课文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就入选小学课本了,80后的小伙伴应该都有印象。


这样算来,爱迪生救妈妈已经“救”了近三十年。可是这么多年,很少有人会对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心存疑虑,人们似乎默认了发明家爱迪生先生年少时就该如此聪明伶俐,还有决断有孝心。


直到七年前,郭初阳、蔡朝阳、吕栋等一批一线语文老师一起完成了一本《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书封上偌大的红色“救”字,似乎预告着情形已十分危急。然而,现在看来,人们并没有真正听到这群一些教师的呐喊,而且七年过去,孩子们仍在吃着“错”药,这也是张校长为什么大呼“惊呆了”。




《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

作者:郭初阳 蔡朝阳 吕栋 等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0年9月


《救救孩子》中对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三套小学语文教材均有考察,以其中涉及母亲或母爱的文章为线,通过星级评定的方式来呈现选文的优劣差别。苏教版爱迪生的故事《晚上的“太阳”》被评为-3颗星,还附有一段点评:


商务版拉皮罗夫·斯科勃洛《爱迪生传》和Josephson Matthew 写于1959年的《Edison》。都没提到这一事件,但传记中没有记载,并不能得出这篇课文是虚构的结论。

 

我问父亲:阑尾炎是怎么诊断的?做手术要多亮的光?急性阑尾炎延误多久才有危险?答案如下:阑尾炎诊断基于症状和体征:腹痛,发热,局部压痛等。阑尾炎一旦诊断,要尽快手术,但没有説多少时间内必须进行;如果有穿孔危险或已经穿孔,就应该马上手术。手术的灯光以满足照明(能看清)为准。所以从医学上也不能得出这篇课文是虚构的结论。

 

然后我去查了阑尾炎的历史。最早的急性阑尾炎手术是在19世纪末,最早对阑尾炎手术的论述是1886年。爱迪生生于1847年,电灯发明于1879年,1886年他已经是一个40岁的已婚男人了。也就是说,爱迪生小时候根本没有阑尾炎手术,不可能有一个医生在他做的有影灯下为他得了急性阑尾炎的的妈妈做了这个紧急手术——这个故事是虚构的。


这段点评出自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何易,他父亲曾是杭州邵逸夫医院院长。他真的去研究了这个问题,不仅请教了父亲,还查阅了阑尾炎的历史,他发现对阑尾炎手术的最初记载出现在爱迪生快40岁的时候,而且那个时候电灯早就发明了,所以这个故事一定是虚构的。


《救救孩子》中还有很多段类似的点评,比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14课,叫《自己去吧》:


小鸭说:“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好吗?”妈妈说:“小溪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过了几天,小鸭学会了游泳。


小鹰说:“妈妈,我想去山那边看看,您带我去好吗?”妈妈说:“山那边风景很美,自己去看吧。”过了几天,小鹰学会了飞翔。


这篇关于小鸭和小鹰的故事得到了-2颗星的评级,评语是:


文中的小鸭和小鹰,仿佛石缝中蹦出的孙猴子,见风而长,只要母亲一句话,便习得了生存的本能,母亲的舌头,便似点仙棒,玉口纶音,要有光,便有了光。可是,小鸭和小鹰,在最终获得搏击波浪和翱翔天空的自由之前的种种努力,在哪里呢?


游泳之于小鸭,飞翔之于小鹰,便如直立行走之于人类,是一种本能,但又需要后天努力习得。笔者初为人父,亲眼目睹了孩子从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的伟大进程,深知对于孩子,这是一种充满挫折的冒险,更是一个充满发现的美好旅程。对于母亲而言,又会有万分惊喜!课文的轻描淡写,似乎进步的获得轻而易举,抹杀了小鸭与小鹰的努力,也剥夺了母亲的快乐。


当然,有人会说,这是鼓励孩子们自立。问题是,自立就等于“let it be”吗?妈妈在小鸭游泳时、在小鹰飞翔时,做一个热情的观众,不是更好吗?


再比如,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8课《妈妈的爱》,只得到了-4颗星的评级。


有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

我从梦中醒来,

妈妈正给我扇着扇子,

汗水却湿透了她的衣裳。

啊,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

 

有一个很凉很凉的雨天,

妈妈到学校接我,

一把伞遮在我的头顶,

雨水却打在妈妈身上。

啊,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

 

有一回我病了,

妈妈抱我去医院。

摸着我很烫很烫的额头,

妈妈着急地哭了。

啊,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

 

有一回,我打破了暖瓶,

还对妈妈说了谎,

妈妈的批评叫我脸红,

我不敢抬头看她的眼睛。

啊,妈妈的爱是责备的目光。

 

一次老师让我们用“最”字造句,

我说:“我最爱妈妈。”

妈妈告诉我:“我们都是祖国的孩子,

我们都爱祖国妈妈。”

啊,妈妈的爱是亲切的教诲。

 

*本文作者刘丙钧,选入教材时有改动。


-4颗星对应的点评是


给儿子打扇和打伞,儿子得病她急得落泪,品质有疵她毫不犹豫批评,前四节生活化的描写使母亲形象真实可感,妈妈的爱就是这样点点滴滴,琐琐碎碎,柔软绵密。不料第五节平地里起惊雷:“妈妈告诉我:‘我们都是祖国的孩子,我们都爱祖国妈妈。’”妈妈形象瞬间高大庄严起来。这个包袱抖得太邪门!原诗到此为止(载于《儿童文学》1982年第2期),编者生怕学生不领会其中奥义,好心肠加一句,“啊,妈妈的爱是亲切的教诲”。孰不知正是妈妈这番正义凛然的教诲,让人顿生吞苍蝇的“亲切”感觉。母爱是人类最朴素最本真的情感,母爱本身就是意义,任何在母性之外强加到妈妈头上的“爱”,不是欺骗就是虚伪


《救救孩子》中通过对一篇篇选文细致的评述,总结了小学语文教材面临的四大缺失:


经典的缺失。来自经典的文本并不多,并且时有篡改。原来琅琅上口的《游子吟》,被费尽心思地包裹起来,其实臃肿而赘余;《少年王冕》节选自《儒林外史》,但只要翻开原著对一下,几乎每一句话都作了改动,整篇下来已是面目全非;《沉香救母》的故事来自民间传说,但是篇幅过长,显然未考虑到儿童的接受能力。


儿童视角的缺失大部分都重在说教,极少有真正符合童心,富有童趣的。如苏教版一年级上册里的《汉语拼音儿歌》,都处处是教育与禁止:“大喇叭里正广播,爱护大佛不要摸”,“弟弟河边捉蝌蚪,哥哥走来劝阻他”。如北师大版《流动的画》:“哦,妈妈,我知道啦!窗外是祖国的画,千万不能弄脏它!”


快乐的缺失。选文中快乐并不多见,孟郊“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孙中山的妈妈“用一根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足。姐姐痛苦极了,眼睛直往下流”;王冕的母亲“含着眼泪回去了”;缺水孩子的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也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不快乐的原因各种各样,因为贫困或是疾病。


事实的缺失。捏造故事,无中生有。这一类在三套教材中并不少见。除了《爱迪生救妈妈》,还有《云雀的心愿》,其中包含一些基本知识的错误——“云雀妈妈擦去头上的汗水”——鸟类没有汗腺,哪有什么汗水?以及《乌鸦反哺》,生物学上已经证明,乌鸦没有这种习性。可是,这篇文章却是以目击证人的方式讲述反哺的故事。

 

有关事实的错误其实是最严重的,亟待修正。比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4课《检阅》中,至今还以“临近七月,波兰首都华沙和往年一样准备欢迎国庆节”开头,可早在1991年4月5日,波兰议会就通过法案将波兰共和国国庆节改为5月3日。



又如被多次提及和引用的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郭初阳老师曾专门撰文《地震中的父与子》,何时可以离开小学语文课本?指出这篇课文里出现事实谬误,因为时间不符史实,课文开头屡次被修订,从“1989年”到“1994年”,再到现在模糊地使用“有一年”。然而,即便如此,这篇文章仍然一年又一年不避讳地出现小学语文课本里。



孩子对世界最初的认识和建构,我们真的那么不在乎吗?同样是对孩子的伤害,为什么我们会对毒奶粉、毒跑道那么义愤填膺,可到了假课文这里,却能默默忍受七年甚至更久?


我们不能仅以“惊呆了”作为回应。孩子那么真,我们怎么忍心让他们一直读“假”课文?


你在孩子的语文书里还翻到其他令你惊呆了的内容吗?或者,你回忆起自己在上学时候曾经质疑过哪篇假课文吗?欢迎在留言区各抒己见,和我们分享更多关于课文的故事。


↓ 想要了解更多,可以点击下方纪录片视频《盗火者:重回人的语文》




本文部分文字内容整合自《救救孩子》,经作者授权;整合与编辑:户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扫一扫,赏给书评君一个红包?


直接点击 关键词 查看以往的精彩~


性教育 | 古典诗词 | 生死 | 刷热点 | 安·兰德 | “爱国主义” | 共享单车 | 胡适 | 国学低俗化 | 弟子规 | 2016年度好书 | 美国大选 | 见信如晤 | 中年人丑态 | 人生无意义 | 小津安二郎 | 作家的脸 | 博物君 | 朋友圈 |《西部世界》黄永玉 | 高房价 | 钱理群 | 篡改历史 | 抑郁症 | 荒木经惟 | 沈石溪 | 心灵鸡汤 | 帕慕克 | 龙榆生 | 奥兹 | 奥威尔 | 阿列克谢耶维奇 | 民国试卷

点击图片

购买《海错图笔记》《掌中花园》两件套

或者点击“阅读原文”去我们的微店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