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作者:Cao-Thang Dinh, Thomas Burdyny, Md Golam Kibria, Ali Seifitokaldani
通讯作者:Edward H. Sargent
第一单位:多伦多大学(加拿大)
研究亮点:
1.
首次单独研究了OH
-
(而不是pH)对于Cu纳米催化剂电催化还原CO
2
制乙烯的影响。
2.
引入多孔PTFE聚合物气体扩散层,使CO
2
电催化还原制烯烃选择性提高到70%的新阶段。
3.
通过多孔PTFE聚合物气体扩散层和碳纳米颗粒的夹层保护,极大地提高了Cu纳米催化剂的稳定性。
CO
2
在地球上存在已久,多少年来与人类相安无事。直到工业革命以来至今,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大部分人都将矛头指向了CO
2
。因此,如何减少CO
2
排放,同时实现CO
2
的有效转化,成为了科学家们最关心的议题之一。
受启发于光合作用的原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尝试将CO
2
转化成燃料或有用化学品。一方面可以减缓温室效应;另一方面,又将可再生能源储存在化学键中。其中,全球产量最大的化学品之一——乙烯,是CO
2
还原转化的重要目标。各国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系列策略来增强CO
2
还原制乙烯的效率,主要包括以下三大类:
1)调控催化剂形貌
2)调控催化剂氧化态
3)掺杂
图1. 各种经典的CO
2
还原制备化学品举例
目前CO
2
-RR(CO
2
还原反应)的法拉第效率最高可达到60%。但是,要想通过CO
2
获得实质性的高选择性和高产率,必须实现更负的电位,以满足CO中间体和乙烯之间200-300 mV的过电位差。而且,这种高选择性和高产率必须要适合在商业化电流密度下运行(>100 mA cm
-2
)。
虽然已经有大量研究表明,碱性条件有助于CO
2
电催化还原制乙烯。然而,强碱性条件下CO
2
容易生成碳酸盐,从而降低了乙烯选择性和收率。另外,催化剂稳定性也不好。这些问题的存在使CO
2
还原制烯烃的使命依然任重而道远!
有鉴于此,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Edward H. Sargent教授团队实现了在10M KOH强碱条件下电催化CO
2
制乙烯,法拉第效率可持续稳定达到70%(-0.55V vs RHE,750 mA cm
-2
)!
图2. 电催化还原CO
2
制乙烯原理图
研究人员构建了一种全新的电极配置:
graphite/carbon
NPs/Cu/PTFE电极。首先在孔径约
220 nm
的多孔
PTFE
膜上溅射
25
nm
厚的
Cu
纳米催化剂,然后在催化剂层上喷涂一层碳纳米颗粒层作为导电层,最后加上一层
石墨纳米颗粒层作为集流器和整体结构的基底
。
图3. 基于聚合物的电极结构
图4. 基于聚合物的电极稳定性
这种电极结构具有以下优势:
1)PTFE多孔扩散保护层减缓了CO
2
扩散速率,使CO
2
在和强碱性电解质发生副反应之前就被还原。在碱性电解质中,竞争性HER反应速率也变得更慢,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电催化还原制烯烃的选择性。
2)由于大量CO
2
在和OH
-
接触前已经被还原,使得金属铜催化剂表面可以吸附大量OH
-
,降低了CO-CO偶联的活化能垒,进一步增强了乙烯选择性。
3)PTFE多孔扩散保护层极大地提高了Cu纳米催化剂的稳定性,可以在测试条件下稳定工作150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