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电投集团清洁能源“旗舰”的黄河水电,新能源产业正进入新一轮“加速跑”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刘明胜日前在《人民日报》发表的署名文章中称,国家电投
作为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发电企业
,要全面实施“均衡增长战略”,按照支持优先开发可再生能源的能源结构调整方向。
而集团旗下的清洁能源“旗舰”的黄河水电,新能源产业已经展开了新一轮的“加速跑”。
日前,国家电投集团旗下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黄河水电)德令哈多能互补一期100万千瓦光伏项目并网发电。至此,
黄河水电光伏发电总装机达1267.79万千瓦,发电总装机容量提升至3336.09万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过92%,
成功为助力青海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注入新动能。
不久之前,黄河水电建设管理的“青豫直流”二期2标段90万千瓦光伏项目顺利接入曲明变330千伏汇集站,按期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目标。由光电园区产出的绿电,将通过世界首条以输送新能源为主的输电大通道——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送至华中地区。
此前,由黄河水电建设管理的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刚刚成功入选中央企业科技成果应用拓展工程首批项目清单。平台主要支撑黄河水电的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为国家制定产业政策、技术标准和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提供科学依据及实证研究。
同在近日,由黄河水电研发的晶硅光伏组件回收高效综合法成套工艺技术及国产化设备,也刚刚入选了国家能源局综合司第四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单,标志着黄河水电在晶硅光伏组件回收领域的装备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得到了国家认可。
集中涌现的系列成果,已可大致勾勒出黄河水电新能源产业的布局和战略。
黄河水电自1999年成立以来,不断加快黄河上游水电资源和新能源开发,积极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拥有近20座水电站,水电装机超千万千瓦,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水力发电企业。公司还在青海、甘肃、宁夏、陕西等地开发光伏电站项目和风电项目,正全力推进青海省两个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设。
2011年,黄河上游水电开发由高峰转入低谷。黄河水电进军光伏产业链,凭借青海地区丰富的光照资源,打造光伏全产业链。
2016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黄河水电西宁分公司,殷切嘱托黄河水电提高创新能力,发展好光伏一条龙全产业链,努力形成更多更好的创新成果和产品。总书记视察当年,黄河水电就进行了技术升级,将原材料由多晶硅转换成了单晶硅,光电转换效率也从17%大幅提升到了20.15%。
通过无数次实验与不懈的努力,黄河水电光伏产品品质直线攀升。2020年,IBC电池平均转换效率突破23.6%;2021年,平均转换效率达24%;2022年,平均转换效率达24.5%;2023年,IBC电池研发效率超过25.06%。
如今的“黄河水电多晶硅”攻克了“卡脖子”难题,每天约有1吨高纯电子级多晶硅产出,可用于4000余片12英寸半导体硅片的生产、200万颗集成电路芯片的制造。
目前,
黄河水电已形成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支架、光伏电站规划设计及建设、运行维护、检测评价及组件回收的垂直一体化光伏全产业链。
同时,黄河水电成为全国唯一可同时量产PERC、TOPCon、IBC电池的企业,其中IBC电池产量80%销往海外。
随着全球光伏产业的加速升级,黄河水电瞄准光伏组件回收领域,着手开展关键技术和装备研究。公司于2021年在西宁市建成了全国首条光伏组件回收中试线,完整组件回收率可达 94%以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由此,国家电投光伏制造、系统集成、工程建设、运营维护、组件回收和实证实验的绿色循环全产业链基本建成。
未来,黄河水电新能源“加速跑”将迈向何方?从刘明胜董事长的文章中或可见一二——
“
国家电投将坚定不移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引领能源绿色供应,更加注重提升核心竞争力,追求更高的资源利用效率,塑造更安全、更低碳、更优惠的电力产品供给能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