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地球知识局
人文+地理+设计=全球视野新三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l 看齐 l  ·  刚刚!齐齐哈尔发布全域蓝色预警 ·  18 小时前  
中国国家地理  ·  其实,这才是咱的“情人节” ·  昨天  
小强热线浙江教科  ·  降温11.9℃!明起两轮雨水袭击!周末气温直 ... ·  2 天前  
中国国家地理  ·  《哪吒2》中的地理冷知识,你知道多少? ·  2 天前  
骏景农业  ·  未来三天天气预报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地球知识局

阿拉伯新农村建设指南,沙特土豪的造田运动!

地球知识局  · 公众号  · 地理  · 2017-02-25 20:59

正文

(⊙_⊙)

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识局微信公号ID:diqiuzhishiju


本文为我局的第 96 篇观察文章,今天我们讲讲 土豪国沙特的新农村建设


当我局在观察 沙特阿拉伯半岛 时,在 沙特阿拉伯 北部靠近约旦边境的 Tubarjal市 附近的荒漠中发现了一大片奇怪的绿色。 再放大仔细一看,好大一块农场,而且有北京这么大?!


虽然是一小点,其实蛮大的

沙特大农村与北京市大小比较

密集恐惧发作


这可是在全国大部为沙漠和荒漠高原,没有一条河流、没有一处湖泊的沙特阿拉伯啊!沙特北部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00-200毫米,最高气温可达54度。


Tubarjal市气候

圣城麦加,周围均是荒芜的山地,看不见一点绿色


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沙特居然在炎热干燥的荒漠中开垦出了 一块北京市大小的农田 不由得使我局想一探究竟,一窥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沙特阿拉伯的农业是如何运作的。


近代以前的阿拉伯半岛,虽在汉志地区有为数不多的定居民住在城市里(如麦加、麦地那、塔伊夫等),但是为数更多的阿拉伯人过着在茫茫沙漠中放牧牲畜,逐水草而居的 游牧生活。


该块农场附近的Tubarjal市,绿树成荫,一点也看不出这是在内陆的沙漠中。

穿越沙漠的阿拉伯人


贫瘠的土地和炎热干燥的气候对农业的发展极为不利, 阿拉伯地区无法承载大量人口 ,因此阿拉伯人时不时要向北迁徙,去追寻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


虽然在伊斯兰教兴起后,阿拉伯人在短时间内崛起并势不可挡地冲出半岛,但是因阿拉伯半岛农业的薄弱, 帝国的核心区外移至土地更肥沃的新月沃地及尼罗河流域 ,导致阿拉伯帝国的辉煌文明成果大多集中在半岛之外的伊拉克、沙姆、埃及等农业发达之处, 而半岛上的建设发展成果屈指可数。


中东人口分布,阿拉伯半岛实在是不太行。。


正因如此,由于没有农业这一重要的基础,上层建筑无法建设,半岛上人民的生活状况在千百年来的实质变化并不大,在 阿拔斯王朝 崩溃后阿拉伯半岛上始终未建立起现代化的国家,半岛上的吃瓜群众看着外部世界的巨变,还是继续吃椰枣,饮驼奶,水源与草场依旧稀缺,部落冲突与血亲复仇无休无止, 直到伊本·沙特统一内志和汉志建立沙特阿拉伯,并于近代大量开采石油后 ,这一状况才有所改变


伊本·沙特

尚未统一的内志与汉志,内志即为沙特阿拉伯前身,1919年。


自1960年代起,随着沙特逐渐以国营企业和合资公司的方式从美国等国手中逐步 完全收回石油开采权与定价权 ,沙特的国库逐渐充裕起来,当70年代石油数次提价后, 沙特一跃跻身富国行列,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然而沙特极度单一的石油经济体制是绝对不利于国家的长期发展的 ,石油一旦枯竭,末日不堪设想。


2016年数据

沙特阿拉伯人均国民收入,从70年代开始增长,80年代达到高峰。

沙特的出口结构


居安思危的沙特王室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并决心用石油带来的丰厚财政收入,下血本建立起 现代化的工业与农业体系, 彻底改善半岛上千年来的农业落后局面。 沙特阿拉伯的农业发展主要面临两大方面的问题: 水资源匮乏与可耕地不足。由于沙特全境没有一条河流,也没有一处湖泊 ,除南部靠近也门的山区有足够的降雨, 全国大部大半年都看不到雨。


沿海山区还有点儿绿色,到了内陆就毛都不长了


在雨水充沛的山区发展农业不是明智之举,山地意味着极高的建设成本,而且山区的面积也十分有限,并不能发展大规模的机械化农业。因此沙特把眼光投向了 绿洲和谷地 ,希望通过海水淡化、抽取绿洲地下水和收集雨水来解决水资源的匮乏的问题。



海水淡化是水来源最为丰富且持续的方式,然而由于能耗极高,所以海水淡化需要大量资金与技术, 不过坐拥全世界最高石油产量的沙特可不差钱与能源, 只缺技术。


不过拥有世界最先进海水淡化技术的国家是 以色列 ,沙特自然不会也不能直接从自己的敌人获取技术,因此沙特选择每年投入数百亿美元,先从与它关系还尚可国家(如韩国。。)那边引进海水淡化设备及技术,以此作为日后国产化海水淡化厂的蓝本,并开设海水淡化培训中心,截止到1997年共培养了274名高级工程师。


沙特阿拉伯的沙埃拜海水淡化厂,规模十分庞大。

朱拜勒,沙特重要的工业基地,大型炼油、钢铁与海水淡化基地。


1974年沙特成立独立的 沙特海水淡化公司 时,所有的机器运转、维修、进口设备、聘用员工等实际问题都依靠其它对口的国家专业公司。自1982年开始, 它已经完全不需要其它的国内外公司的帮助,就可以自力更生的进行生产与维修。


2013年2月23日沙特王子、麦地那省省长费萨尔.本.萨尔曼.本.阿卜杜拉阿齐兹先生视察 世界最大的海水淡化公司——沙特海水淡化公司的延布-麦地那输水工程项目 延布支线段管道的开焊。


从1969年沙特在 瓦吉哈和迪巴初 建了年产量仅为8.3万立方米的海水淡化站,到2012年沙特 年海水淡化总量12.7亿立方米跃居世界第一, 沙特用不到50年的时间解决了海水淡化的难题,并在沙漠和荒原中铺设了约 5390千米长的输水管道 ,源源不断地为工农业提供用水。


傲视群雄的沙特

建设中的输水管道


有了海水做用水来源是不够的( 海水淡化水仅占全国总用水量的8% ),沙特同时也 大量开采绿洲地下水来建设绿洲农业


沙特在开凿深井方面有悠久的历史,早在1930年代便在首都 利雅得 开凿了 深达1200多米的井 ,从此便在全国各地开始了 “深挖井”的运动 。抽出的地下水通过中枢灌溉系统,配合机械化设备,灌溉地面上的农场,这些农场大多为直径1千米的圆圈。


像打了马赛克一样



沙特沙漠中的农场,活脱脱的沙漠版“麦田怪圈”。


随着一个个 “麦田怪圈” 在沙漠中出现, 沙特地下水开采量持续维持在高位 ,1980年至2000年间年均开采量约为130亿立方米,而大部分的地下水是 不可再生 的, 地下水位的下降引起了海水的入侵与地面沉降。 沙特意识到了地下水不可持续开采的严重性,决定压缩用水总量,并限制打深井开采地下水。


一片飘红的沙特阿拉伯


人工灌溉区因 过度灌溉 (农民常给作物3倍于其需求的水)引起的 地下水向上流动,导致了土壤盐碱化程度越来越高, 年复一年导致 农作物减产 ,沙特采取了 改变作物种植模式 (复种、套种、轮作等)、 大力推广节水技术 (推广滴灌技术)。


为置换不可更新的地下水的开采,同时保障正常的用水需求,沙特继续往海水淡化里砸石油收入,力图扩大其规模, 并提升污水处理回用效率。


机械化程度颇高的沙特农场


此外,为了收集雨水,沙特修建了诸多 引水渠与水库 ,便于在下暴雨后降水集中储存起来,以便日后用于农业灌溉。


Tubarjal附近的引水渠暴雨后水位猛涨

位于沙特南部阿西尔地区的法赫德国王大坝


水资源的问题暂时得到了缓解, 耕地不足 的问题也就变得相对容易解决些了。 已成沙漠的土地只要有水,撒上一定比例的土与砂岩并混合(我国治理毛乌素沙地采用了类似的方法),同时种植上树和草(如苜蓿),久而久之 沙漠就能被重塑为良田, 自1970年代起,沙特全国可耕地面积有了大幅的提高。


沙特在Tubarjal周边的沙漠中大量种植苜蓿,将沙漠变回良田

一卡车一卡车的苜蓿被运来改造沙漠。

沙特阿拉伯耕地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比例,从70年代迅速上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