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鸟类通过间隔产卵的方式繁殖后代,什么叫间隔产卵?就是它不像哺乳动物那样,一生生一堆出来,而是一天或者几天只生一颗蛋。今天生第一颗单出来,马上孵,后天生第二颗出来,也接着孵······这样下来,一般的情况应该是最早开始孵的蛋,里面的小鸟也最早出来。那么所有的小鸟都孵出来以后,因为它们出来的时间、发育的程度肯定是不一样的,母鸟外出觅食回来,最有力气的小鸟就能占有最大的地盘、叫的最大声、最吸引注意力。
母鸟会对所有的孩子一视同仁,或者特别关爱受欺负的小鸟吗?实际情况是残忍的,有些幼鸟的竞争很残忍,身强力壮的小鸟,会毫不留情地挤压晚出生的弟弟妹妹,甚至把它推出鸟巢,掉在地上摔死,这样它就能获得更多的食物,生长得更好。母鸟并不会出来阻止这一切,她会集中哺育长得最好的孩子,让它活下去。同样是这个母亲,在天敌过来的时候,它会奋不顾身迎战保护鸟巢,但孩子之间的残忍竞争则不管不顾。
看到这样的事情难免会让人感到不舒服,没错,我们现代人类倡导每个生命都有活下去的权利,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事情离我们很远。人类学家观察相当数量的野蛮部落有杀婴的习惯、希腊神话里有杀婴的传说、文学作品有也有杀婴的题材。我们爱护生命的意识,可能不是生来就有的。
文明世界里面,母亲把新生婴儿闷死,当然是犯罪。但她可以疏远孩子,照顾不是那么周全,只能说这个母亲当得不称职。中古世纪的欧洲,弃婴收容所的死亡率接近9成,仍有数量惊人的母亲主动把孩子送到这里,数量相当惊人,历史上几次大瘟疫中死去的人口,都比不上这里死去的婴儿数量。
人类学相关的研究中观察到,人群中有几乎固定比例的女性,对自己的孩子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感。“母爱的天性”可能有很大一部分是人类社会进化的产物,而不仅仅是“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