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创意写作坊
分享写作技巧,交流写作经验,提供写作练习,给予写作指导。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产业互联网大视野  ·  重磅议程!2025年中国产业互联网出海大会第 ... ·  8 小时前  
红杉汇  ·  YUE 06期开启报名!准备好一起加速了吗? ·  21 小时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浙理工尹鑫、熊杰/上大吴振跃/港理工夏书会、 ... ·  昨天  
独角兽智库  ·  阿里云数据中心核心概念股梳理(附股) ·  3 天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新规: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创意写作坊

陆天明:精神重建的历史时期,文学到底能做什么?

创意写作坊  · 公众号  ·  · 2019-06-25 16:30

正文


陆天明:关于文学第二次回归的一点思考

2018第五届创意写作国际论坛发言


八五九五:中国文学的黄金时代


1.作家要有自我


“文革”时期,文学遭受过一次灾难性的灭绝。


我这一代作家,像刘心武、贾平凹等起步都是在“ 文革 ”时期。在那个年代,这个灾难性的灭绝给文学带来的影响主要的特征就是 不允许作家有自我,文学不能充分地表现人性的复杂性,甚至都不能提人性,把文学完全当成政治的工具 ,当成政治战车上的一颗螺丝钉,因此那个年代基本上没有文学。


大家可以想象吗?作家没有了自我,创作没有了个性,你不能深刻地表现人性的复杂性、多元性。那么你还有什么文学可说呢?只能是宣传品。而到了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中国整个民族进行政治反思的时候,文学也进行了一次反思:文学要回归,回到真文学的起点上。


那么这个起点是什么呢?即作家要有自我。 作家要用自己的脑袋去思考这个世界,得出我要写什么,我要爱什么,我要恨什么,我要去创作什么的结论。


写作班学员的手绘脑图


2.文学即人学


文学就是人学,人学要充分地去表现人性的各种复杂性,要真正的写出人到底是什么,人到底怎么活着,他们为什么在活着,到底活的过程中在争取什么。 回到这个起点之后,中国的文学开始了一个辉煌时期:1985年到1995年。迄今为止,在中国文坛上能称得上顶梁柱的中年以上的作家,都是85年以后冒出来的当年的青年作家。他们可以说支撑了中国当代文学大半个天下,也仍然是今天当代文学教材上一个个闪光的名字。 在那个十年里,我们完成了第一次回归。


你能想象吗?完全听命于政治,以失去自我为荣,这是难以想象的痛苦。当时为了找到自我、服从自己的心灵来写作,我用三年写了《泥日》。我当时已经是中央电视台的编剧,但我三年不给中央电视台写一个字,把精力全部用来写小说。


2018创意写作国际论坛现场


为什么一定要找到自我?如果我没有自我,我将被历史淘汰,被文学的世界淘汰。陆天明为什么要搞文学,怎么搞陆天明的文学,这一点对我来说关乎生死。 为了回归心灵,我习惯于写作不写提纲,就让思绪自己涌上来,完全不受外界的指使,听从我心灵的召唤,写了一页又一页。 后来一个收破烂的老汉,知道楼上住了一个作家,把一袋一框的废稿纸拿去卖。


那一代作家完成了他们的历史使命。因此我们几乎所有的作家,包括教文学的老师们、研究文学理论的专家们、评论家们都认为中国的文学完成了一次伟大的历史跨越,面前展开的就是康庄大道,中国从此又恢复了真文学的地位。



当代:精神重建的历史时期


1.文学从火爆到边缘化


但是后来我们发现,其实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95年以后,中国的文学突然走下坡路了,突然出现了严重的危机。85年到95年之间的文学辉煌到什么程度,刘心武的一篇短篇小说《班主任》可以轰动全国,让无数教学的老师激动不已、奉为圣经。那种火爆程度完全不亚于前不久上映的电影《我不是药神》的热议程度。这就是85年到95年的现实——灵魂爆发。 应和着中国灵魂的爆发来讲创意创新,那才是真正的创意创新。


但是到95年以后,形势急剧变化,文学突然从国人的生活中间被边缘化。当年中国文学杂志发行量可以达到四十万,文学杂志遍地开花。而现在每年开作协会议,最多的呼吁就是乞求政府给补贴,许多的作家是自费出书。



我本来也并没想通其中的缘由。我们继续写自己的东西,表达我自己的情感,认为这就是中国文学的道路。直到我的第一部电视剧《苍天在上》的问世。我曾经一度看不起电视剧创作,认为比小说高明的是诗歌,比小说稍微高明一点的是电影,最不入流的是电视剧,只是由于工作调动的原因无意中进入了电视剧圈。


是什么事情改变了我的想法以及后来的创作道路呢?当时中央倡导拍摄反映现实题材的电视剧,我所在的中央台也适时响应。谁来写呢?那时我已经有了一部《泥日》、写过几部话剧,于是这个重担就落到了我肩上。


但是领导同时也很担心我写的“不好看”。因为我的文学是严肃、厚重、深刻的,《泥日》进入北京第一届文学艺术大奖,二十多个评委有十多个不知道我在说什么。结果出乎意料——《苍天在上》的播出,掀起了电视剧界前所未有的狂潮,最高一集的收视率达39%,我甚至凭借这个剧找到了我失散多年的朋友。


2.文学是人民的圣地


为什么这部电视剧会这么火?不是理论家承认我,不是老师们承认我,是人民承认了我。 我想了一个大家的故事,砸中了人民心中之痛,替国人说话、呐喊,国人认为你是他们的人,所以他给了你应有的反馈。 而95年以后,文学圈、理论圈反对文学批评现实,反对文学反映社会问题,反对文学和人民的生活挂钩。


我忽然明白了,我原来走的第一次回归,没有走到底,我们只拥有自我还不够。世界文学史上, 所有真正成为他们民族文学历程上的里程碑式的作家,都是拥有一个大我,一个有家国情怀的我。《 百年孤独 创造了新的文学形式,在中国引起了文学狂潮,但是学《 百年孤独》就学魔幻,没学到对民族命运的关怀和再现,就只是学的皮毛。


95年以后,老百姓不愿意买小说、不愿意看小说了,答案只有一个,因为我们不再关注他们,在我们小说里他找不到怎么活着才更好的答案,找不到我们在创作中如何跟他们共命运,为他们呐喊、为他们伸张了。 我们不关心他们,我们有什么权力要求他们关注我们,有什么权力要他们买我们的书、看我们的书,为我们的作品激动呢?


而中国恰恰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巨变,老百姓、国家的问题成堆, 而我们作家躲在一边,开始欣赏一点点小我的小情小感,所以文学被冷落很正常。 这是我在《苍天在上》以后所得到的结论。我们要回归,要重新回到新的基础上,要提人民写作。


《我不是药神》在电影艺术上,仅仅能称为一部合格的电影,但为什么能引起轰动?因为它扎中了人民心中之痛。 文学艺术不只是作家的圣地,也是人民的圣地。 没有把人民作为艺术创作的根本,不可能做好文学艺术。


我们当代作家、当代文学的研究者们、老师们一定要鼓吹我们把文学的眼睛、文学的手、文学的笔放在当代人民的生活中去。 不是说中国文学只有这条路,但是特别需要有人走这条路。 从中国的经历来看,当你们选择走这条道路,稍稍有些成就,人民就会给你们丰厚的回报。


3.青年人的历史使命


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这个危险不是说我们没有高楼、没有高速公路、没有高铁,而是我们精神沉沦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是金钱正在充分的腐蚀我们这个民族。一些一般的人都不会做的事情不断发生在我们土地上,最显著的就是假疫苗的事情。 文学只是挽救这个精神文明的一部分,而知识分子要主动承担起这个使命和责任。 文学需要第二次回归。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