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特·盖佐(Csáth Géza,1887—1919),原名布莱纳·尤若夫(Brenner József),生于小镇瑟堡德,是20世纪匈牙利最优秀的小说家和戏剧家。他自1908年起,经常在《西方》杂志发表短篇小说和音乐评论。1909年取得医学学位后,在布达佩斯的脑神经诊所(今塞缪维斯大学精神疾控护理诊所)开始行医。1910年4月的一个清晨,查特因研究吗啡在人类意识的调节中所起的作用,对自己进行注射,从而染上毒瘾。1914年,查特参军入伍,辗转多个战场。自从染上毒瘾后,他余下的人生便无时无刻不在与毒品作抗争。1917年,他因精神和身体状况急剧恶化从前线退役。1919年,两次从精神病院逃跑后,他在家中杀死了自己的妻子,随后自杀。
自然主义和象征主义是查特作品中最为突出的风格。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端于法国的自然主义文学之风悄然吹至欧洲腹地。行医生涯对查特走上自然主义创作之路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他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现实主义的理念和思路,但在具体创作手法中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追求。他擅长层层渲染故事氛围,将情节丰富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缓缓铺陈在读者面前。这些着力于淡化情节发展,突出环境渲染的描写,将每个故事的色调都烘托得极为丰盈,它们或是奇异幻彩,或是忧郁悲伤,或是嫉恶如仇,或是温情满溢。小说中的人物,总是被自我的情绪所牵引,就像《外科医生》中的医生,在几杯苦艾酒下肚后,高谈阔论起他对时间这一哲学问题的异想天开。这些通常被看作严谨而不苟言笑的人,在某个时间点,做出毫无征兆的下意识举动,便是情绪找到宣泄的出口、决口溃堤的表现。没有人能预见人性的触角会在何时不合时宜地触向某个从未规划的方向。我们是人,是被自我的情绪引领向前的情感生物,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表象无法掩饰住渴望挣脱枷锁的蠢蠢欲动,这也是查特虽身为医生,却孜孜追求文学创作的动因。
毒品对查特的精神造成了极大的损害,他将这种神经药物对身体产生的迷幻效用运用在创作中。很明显,深受象征主义影响的查特自觉地将吸食鸦片后的幻觉体验在作品中大肆渲染,使得死亡、朦胧、幻觉、寒夜等意象成为其小说中的重要构成元素。长久以来,死亡和梦境总是被联系在一起。古希腊神话中,睡神修普诺斯(Hypnus)是死神塔纳托斯(Thanatus)的孪生弟弟,他被认为总是在模仿哥哥,因为古希腊人认为“睡眠”的状态和短暂的死亡很接近。修普诺斯又生下了梦境之神墨菲斯(Morpheus)、噩梦之神福伯托尔(Phobetor)和幻象之神樊塔萨斯(Phantasus)。作为象征主义中举足轻重的一对意象,死亡和梦境总是被用来铺展某种神秘情绪或暗示生命的潜意识感受。
大多数人将查特的悲惨结局归结于其对毒品的依赖。确实,毒品令他丧失了对身体进行有效控制的能力,进而引他走上了这条阴暗、魔幻、怪诞的艺术之路。但当我们再次回过头来细细品味这些看似描写生活,实为超脱现实,将他头脑中那个不可思议的奇妙世界娓娓道来的故事时,不得不考虑到,也许死亡的解脱,正印证了他用一字一句建造起来的那个隐秘王国。
以下短篇,分别选自查特的作品集《魔法花园》(
Varázsló Kertje
, 1908)、《副法官夫妇及其他短篇》(
Az Albírónék és Egyéb Elbeszélések
, 1909)、《午后之梦》(
Délutáni álom
, 1911)和《施密特蜂蜜蛋糕师》(
Schmith Mézeskalácsos
,1912)。
《查特•盖佐精选集》
原载于《世界文学》2014年第2期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经公众号责编授权。
(公众号责编:文娟)
世界多变而恒永 文学孤独却自由
2017
年《世界文学》征订方式
订阅零售
全国各地邮局
银行汇款
户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开户行:工行北京北太平庄支行
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