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2017年底国家调整了一次医保药品目录,原先很多非医保药品都进入了医保报销系统,其中就包括糖尿病领域被大家期待已达
8
年之久的格列汀类药物,这确实是一件造福广大糖尿病患者的好事。
不过问题也随之而来,原来因为格列汀类药物都是自费品种,因此在上海这样医保产品占据绝对优势的市场中,基本没有什么动静,各家药企市场部也是中规中矩按照传统套路组织例行的全国会、专家会、城市会等等,大会小会说来说去不过“强效安全”四字口诀而已。
各家都憋着一口气,觉得按照美国市场的走势,当年格列汀类药物第一个上市品种——西格列汀(商品名:捷诺维)仅仅花了
3
年时间就在销量上一举超越了位列糖尿病领域王座多年的甘精胰岛素(商品名:来得时)。那么现在中国仅仅就是因为非医保的关系,因此销量低迷也是正常的,一旦进入医保必然会销量一飞冲天。
不过现在距离进入医保已有将近半年了,格列汀的销量命运又是如何呢?好像距离当年的期待有着很大差别吧?个中甘苦,一线销售自知命苦,幕后市场摸不着头脑,调研数据众说纷纭,确实也“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也是很多患者在去年底进入医保后看到很多报纸媒体的报道来医院询问过此类药物,直至现在依然会遇到来询问能否用格列汀来控制血糖的病人,这倒是也勾起了我的兴趣,悄悄回顾了一下进医保前后的使用经验,分享出来供大家参考:
1.
格列汀类药物标准命名应该是
“二肽基肽酶抑制剂”,或者简称为
DPP4
抑制剂。这是一种口服的、用以提高体内肠促胰素浓度水平来起到降低血糖作用的药物。
2.
格列汀类药物目前进入医保的也是中国市场的
5
个品种:西格列汀(商品名:捷诺维)、沙格列汀(商品名:安立泽)、利格列汀(商品名:欧唐宁)、维格列汀(商品名:佳维乐)、阿格列汀(商品名:尼欣那)。
3.
格列汀类药物最大优势其实恰恰在于没有特别的不足也没有特别的显著优势。如何理解呢?格列汀类药物能够促进胰岛素分泌而不会有磺脲类药物过度刺激导致低血糖的担忧;能够控制餐后血糖而不会有糖苷酶抑制剂胀气放屁多的担忧;能够抑制肝糖原过度输出而不会有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导致水肿的担忧;能够广泛联合其他各种类型降糖药物使用而不会有胰岛素注射的烦恼。
4.
目前市场上一直听到的各家格列汀宣传的有关心血管安全性研究,业已揭晓获得答案的有:西格列汀的
TECOS
研究、沙格列汀的
SAVOR
研究以及阿格列汀的
EXAMINE
研究,结果均证实这三种格列汀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虽然其中小有插曲牵涉到了关于心衰住院风险的争论,但并不影响这三种格列汀对于心血管中性影响的总体评价。利格列汀的
CAROLINA
研究目前尚在进行中,维格列汀由于在上市前的研究中已经包括了心血管安全性研究的设计和数据,因此可以不再进行
CVOT
研究。
5. 5
个格列汀到底哪个与哪个有区别,而这样的区别究竟能够达到改变临床医生处方习惯的程度吗?在我看来基本无差异。
6.
虽然西格列汀有指南支持中国人群研究中降低
HbA1c
能力要略高于其他格列汀;沙格列汀有研究支持具有独立降糖以外的改善蛋白尿的分子通路;阿格列汀的研发就是为了能够在心血管极高危风险人群中应用的初衷;利格列汀药代动力学支持可以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中不减量使用;维格列汀临床试验支持降低空腹血糖能力略优于其他格列汀。
7.
但是实际应用中,究竟用哪个格列汀并没有特别的人群选择和区分,临到用时就看谁叫着顺口能够第一时间在处方者的脑海中反应起来。
8.
国外之所以格列汀类药物上市后即迅速取得销量的快速上升,其实与国外的糖尿病诊疗模式有关,国外糖尿病患者多数是在
GP
手中治疗,而
GP
对于药物的使用诉求第一就是安全,格列汀基本没有严重低血糖担忧、也不会引发体重增加、又不增加心血管事件、还一天一次口服餐前餐后都可以不会错,那么只要明确诊断是
2
型糖尿病的患者就可以使用,从这个角度来看格列汀类药物就是一类“傻瓜药”。
9.
而中国却不同,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是在专科医生手上决定治疗的,而专科医生最大的特点是敢于冒险,并且由于国内的就诊模式导致每个患者的医患沟通时间明显不足,因此专科医生对于降糖药的诉求是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使患者愿意使用,于是要求药物必须具有鲜明正作用特点。因此格列汀类药物在这一方面,至少在之前
8
年的自费阶段都没有摸索出如何快速通过医生推广的话术话语,这也是目前最大的隐忧。
10.
现在随着进入医保,确实格列汀类药物销量会有很大提升,但是这其实是在填补之前非医保时想用而没法用的市场期许,而一旦发现此类药物并不如同传统降糖药那样
“指哪打哪”得心应手,必然会回补这个跳空高开的缺口,而这也是市场反应谨慎的心理基础。
11.
格列汀类药物降糖真是急不得,千万不能和磺脲那样催着病人服药数天就测血糖观察疗效,并且由于其低血糖概率几乎为零,因此完全可以放心让患者连续服用至少
1
个月后测血糖评价疗效为宜,毕竟此类药物药代动力学曲线和药效动力学曲线是严重分离的。用糖化血红蛋白的降低来评价此类药物会比用血糖来评价更理性合理。
12.
对于格列汀类药物的市场表现一定要有持久战的长期信心,因为这一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后毕竟代表物质丰富时代个人自由的市场选择,药物是为了人类更舒畅自由地生活而研发的,人不能被药给困死。
13. 最后若要问我到底该用哪个格列汀?我的回答是如果你空腹
c
肽≥
1 ng/mL
,那么手边有哪个格列汀就用哪个,别挑;如果你空腹
c
肽<
1 ng/mL
,那么就省省吧,还是考虑胰岛素吧。
苹果用户打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