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媒:离不开华为,五角大楼向国会申请"豁免"
【环球时报】据彭博社7月3日报道,美国国会通过法案禁止美国防部与任何使用华为设备的实体签订合同,但鉴于华为是全球最大的电信服务提供商,五角大楼承认,在实际工作中无法避免与其开展合作,因此该部向美国国会"摊牌",寻求豁免。
【荣茂观察】
在国际政治的棋盘上,每个国家都是棋手,而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其战略选择无疑对全球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当前,美国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面临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未来走向。
如果美国选择战略冒险的代价,其作为传统意义上的国家存在的时间可能只剩下1到3年。这一选择意味着美国将采取更为激进的外交和军事政策,可能导致与其他国家的紧张关系进一步升级,甚至引发热战。然而,如果美国选择河渡人,其存在时间可能会延长至3到8年。
这一选择意味着美国将寻求更为合作和妥协的方式来应对国际挑战,以实现长期的稳定与发展。
美国内部对于是否采用华为设备的争议,反映出美国在战略选择上的分歧。五角大楼要求国会豁免使用华为设备,这一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美国内部对于"河渡人"的选择有着浓厚的兴趣和需求。
在这个关键时刻,美国的战略选择似乎成了一场"赌局",而赌注是美国的未来。
国际社会正密切关注着美国的动向,等待着其作出战略抉择。中东局势的缓和,乌克兰紧张氛围的降低,以及伊朗与美国之间缓和的基调,都为美国提供了重新审视自身战略的机会。
当前,唯一不希望局势缓和的是以色列内塔尼亚胡政府代表的犹太复国主义者势力,以及美国内部的支持内塔尼亚胡的一部分人。
哈马斯的最新表态,将内塔尼亚胡政府置于国际社会的聚光灯下,迫使其在全面军事行动和人道主义灾难之间做出选择。美国拜登政府面临的挑战是如何防止以色列政府和国内一部分人在中东地区的冒险行为,避免局势再次升级。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美国的战略选择不仅关系到其自身未来,更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我们期待美国能够作出明智的选择,与国际社会携手共进,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和平、繁荣的世界。
二、央行巧妙施展"正回购"手术,精准调校市场利率预期
【东方财富】央行7月8日公告称,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提高公开市场操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从即日起,人民银行将视情况开展临时正回购或临时逆回购操作,时间为工作日16:00-16:20,期限为隔夜,采用固定利率、数量招标,临时隔夜正、逆回购操作的利率分别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减点20bp和加点50bp。如果当日开展操作,操作结束后将发布《公开市场业务交易公告》。
【荣茂观察】
在国际金融大棋盘上,每一步操作都像是精心策划的棋局。近日,央行公布的正回购操作,再次展现了其调控市场的高超技艺。与美联储的操作理念截然不同,中国央行的正回购不是简单的放水或缩水,而是一场对市场利率预期的精准调校。
先来解释一下这个神秘的"正回购"。简而言之,就是央行通过正回购操作,将自己的债券出售给商业银行,实现资金回笼。这一过程不仅是简单的资金回笼,更是央行对市场流动性进行微调的重要手段。
这与之前央行放风说要购买国债的意图是一样的,前两天央行说已经跟金融机构签约,别人可以借他数千亿元的债券,他要采用无固定期限信用的方式去介入国债。
但大家要注意一个关键,它没有质押,就是说,央行把这个货币证券借过来以后,他没有放这个抵押品出去,所以说放水这个东西不存在。而这样做的目的,一是打压债券价格,而是提高市场利率预期。
从这些相关举措来看,此举背后,是央行对市场过热、国债收益率下降的深度忧虑。为了避免硅谷银行式的事件在中国上演,央行必须出手调整市场利率结构,使之回归正常轨道。
此外,央行的上述操作还蕴含着另一层深意。即通过将商业银行手中的闲置资金收回,央行实际上在引导资金流向更有需要的领域。这不是简单的加息或降息,而是一种更为灵活、精准的市场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央行并没有真正回收银根,而是通过市场操作,巧妙地调整了市场的资金分布。
总之,这一系列操作不仅彰显了央行对市场走势的敏锐洞察,更体现了其对风险防范的高度重视。
在这个金融风险日益复杂多变的时代,央行的这种精准调校无疑为市场的稳定发展注入了强心剂。同时,央行这种果断出手的姿态也向世界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在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大棋局中,中国央行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决心。
三、印度总理莫迪飞抵莫斯科,俄乌冲突后首次访问俄罗斯
【观察者网】当地时间7月8日,印度总理莫迪飞抵莫斯科,展开对俄罗斯的访问。他将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面,讨论双边关系发展以及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这是莫迪在俄乌冲突爆发后首次访问俄罗斯,也是莫迪开启第三个总理任期后的首次出访。莫迪用俄语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我已抵达莫斯科。我们期待进一步深化两国间的战略伙伴关系,特别是在未来的合作领域。加强印俄两国关系将极大地造福两国人民。"
【荣茂观察】
俄罗斯媒体最近透露,印度总理莫迪访问莫斯科,届时将提出关于俄印两国间建立快速汇款机制和本地银行卡使用的议题。
这不禁让人回想起俄罗斯先前对卢比的立场,似乎是在无中生有地制造话题。
从地缘政治的视角分析,这一议题的推进似乎有两种可能路径。一方面,上海合作组织(上合组织)在金融合作方面的作用可能被金砖国家和中印俄三角关系所覆盖。俄罗斯有意推动中印俄大三角关系的构建,但中印间的领土争端使得这一愿景难以实现,然而,印度的挑衅行为需要得到妥善解决,这使得俄罗斯在推动此愿景时显得力不从心。
另一方面,印度和俄罗斯尝试在没有中国参与的情况下建立快速汇款机制。然而,这种尝试在实际操作中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时使用卢比支付的先例,我们曾指出,没有人民币作为交易的中介,这样的机制难以为继。如果印度坚持不使用人民币,那么通过上合组织来实现这一目标似乎也缺乏实际意义,因为除了中俄印之外,上合组织中的其他国家经济体量相对较小。
然而,如果中印俄三国能够形成某种形式的联盟,考虑到这三个国家的政治影响力、军事实力以及庞大的市场和人口,将形成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三角。
中国的经济实力已经超越美国,印度经济也在迅速崛起,俄罗斯经济稳定,三者加起来的经济总量接近20万亿美元。如果这三个国家能够紧密结合,将对世界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然而,印度是否积极参与仍是一个未知数。
在基础层面,中印俄三国的合作可能面临挑战,但若在金砖国家框架内推进,情况则可能有所不同。金砖国家包括南非、巴西、沙特等国,具有广泛的代表性。通过金砖国家实现快速支付机制,不仅对俄罗斯至关重要,而且中国和印度也可能愿意参与。尽管中印之间的主权争议是一个障碍,但这并非最大的阻力。最大的挑战可能来自中国,中国不会忽视其他成员国的利益,而更倾向于与上合组织和金砖国家的所有成员国合作,而非仅限于与俄罗斯和印度的双边合作。
因此,中俄印三国围绕这一议题的博弈仍在继续,各方的策略和立场将决定这一议题的最终走向。
四、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升级:新兴市场关税频繁调整引发关注
【综合新闻】近期,全球贸易环境愈发显得动荡不安。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频频出现关税扰动,引发了市场和投资者的广泛关注。从墨西哥到沙特,再到土耳其、印度乃至印尼,这些国家纷纷对进口商品实施临时性或永久性关税,涉及多种产品类别,包括不锈钢制品、电动车以及特定机械产品等。
【荣茂观察】
具体来看,墨西哥于4月22日宣布设立幅度在5%-50%的临时关税,此举显然增加了进口成本,可能对消费者选择和国际贸易流量产生深远影响。随后在5月初,沙特对进口自中国的不锈钢制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同时土耳其对中国电动车实施了高达40%的关税。进入6月后,关税调整的浪潮似乎更加汹涌,印度和印尼相继宣布对进口中国的多种商品加征高额关税,其中印尼对部分进口商品的关税甚至高达100%-200%。巴西也调整了针对中国电动车的进口税率和免税配额,各类电动车税率均有显著提升。
这一系列关税措施的实施,无疑给全球贸易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在全球经济本就面临诸多挑战的背景下,新兴市场的这种关税政策调整可能会进一步抑制跨国交易和投资活动,从而影响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
尤其是在当前产能过剩问题日益凸显的情况下,各国间通过贸易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受到限制,全球经济可能因此受到波及。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面对复杂的国际经贸环境,需要更加灵活地调整出口策略,多元化市场布局以降低单一市场风险。同时,政府和企业也需要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寻求互利共赢的解决方案,以促进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当前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任何单一的应对措施都可能难以奏效,唯有通过国际合作与对话,方能探寻出解决全球性难题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