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广发证券研究
推送研究所的最新报告和观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我要WhatYouNeed  ·  成为女同就有救了吗?想得美。 ·  2 天前  
网言网事V  ·  岳云鹏,突传喜讯! ·  2 天前  
网言网事V  ·  岳云鹏,突传喜讯! ·  2 天前  
闹闹每日星运  ·  星历0208:仙女注意说话分寸 天秤保护个人隐私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广发证券研究

广发批零社服 | 防晒行业:需求细分化驱动市场增长,国货品牌表现突出

广发证券研究  · 公众号  ·  · 2024-04-13 09:55

正文

随着消费者防晒意识不断升级、防晒需求愈加日常化,我国防晒市场发展空间广阔。具体到婴童防晒赛道,受到精细化育儿趋势、婴童差异化防晒需求和亲子户外场景复苏的驱动,我国婴童防晒市场规模有望快速上升。短期来看,日本排放核污水事件对日系品牌防晒产品销售造成冲击,国货品牌获得更大发展空间;长期来看,在监管日益严格,特证获批难度加大、消费者对防晒产品的肤感、功效、形态诉求更加多样的情况下,研发能力和营销能力兼备的公司将更具优势、有望实现更大发展。




摘 要

中国防晒市场稳健增长,国货品牌份额提升。 根据彭博,23年我国防晒市场规模174.1亿元,18-23年CAGR为8.8%,预计28年达到252.3亿元,23-28年CAGR为7.7%。防晒市场的快速增长源于消费者防晒意识提升、使用场景日常化和产品客单价稳中有升。竞争格局方面,国内防晒市场格局较为分散,主要由海外专业防晒品牌、海外美妆头部品牌和国货护肤品牌组成。短期来看,日本排放核污水事件对日系品牌防晒产品销售造成冲击,国货品牌获得更大发展空间,根据魔镜,23年8月,阿里平台防晒类目TOP20品牌中国货品牌市占率为9.1%,而11月已经大幅提升至28.2%;长期来看,在行业监管日益严格、消费者对防晒产品的肤感、功效、形态等诉求愈加多样的背景下,研发能力较强、善于把握消费者需求的品牌有望实现更大发展。

婴童防晒前景广阔,国货品牌崭露头角。 根据魔镜,23年阿里、京东、抖音平台婴童防晒销售额分别为3.8、1.2、4.2亿元,同比增长63.6%、39.1%、163.9%,三个平台合计销售额为9.2亿元,同比增长92.8%。市场快速增长主要受到育儿观念的升级、婴童差异化防晒需求和亲子户外活动三大因素驱动。相较于成人防晒,儿童化妆品监管更为严格,更加强调安全、温和、纯净,且儿童化妆品获批特证的难度更大。竞争格局方面,国内婴童防晒市场竞争处于早期阶段,产品能力和营销能力是核心竞争要素。

随着消费者防晒意识不断升级、防晒需求愈加日常化,我国防晒市场发展空间广阔。具体到婴童防晒赛道,受到精细化育儿趋势、婴童差异化防晒需求和亲子户外场景复苏的驱动,我国婴童防晒市场规模有望快速上升。短期来看,日本排放核污水事件对日系品牌防晒产品销售造成冲击,国货品牌获得更大发展空间;长期来看,在监管日益严格,特证获批难度加大、消费者对防晒产品的肤感、功效、形态诉求更加多样的情况下,研发能力和营销能力兼备的公司将更具优势、有望实现更大发展。


风险提示

市场竞争加剧;化妆品行业景气下降;新品拓展不及预期。


正 文


一、中国防晒市场稳健增长,国货品牌份额提升

(一)中国防晒市场空间广阔,三轮驱动快速增长

中国防晒市场起步较晚,但增速迅猛,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防晒消费国。 根据彭博,2008年中国防晒产品市场规模为41.5亿元,仅占全球的6.4%,位列世界第六,但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人们对于健康美丽需求进一步放大,2018-2023年中国防晒产品市场规模CAGR为8.8%,低于美国(9.2%),远高于日本(-0.3%)、韩国(1.3%),并超过全球行业平均(4.5%)。2023年中国防晒产品市场规模为174.1亿元,占全球防晒市场比重达到16.2%,仅次于美国(22.4%)。

从国内化妆品各个细分赛道来看,防晒品类表现坚挺。 根据彭博,2018-2023年中国防晒产品市场规模CAGR为8.8%,高于整体化妆品板块的5.3%。受疫情和经济环境影响,近两年国内化妆品消费整体呈现疲软态势。根据魔镜,2022年、2023年阿里平台护肤品类销售额分别为1999、1768亿元,同比下滑14.3%、11.6%。其中,2023年防晒品类销售额为86亿元,同比下滑3.8%,降幅明显小于护肤大盘降幅。随着疫情得到控制,户外运动、日常通勤、旅游等防晒使用场景放开,叠加消费者防晒护肤意识的不断增强,防晒市场有望开启快速上升通道。根据彭博,预计2023-2028年中国防晒产品市场CAGR为7.7%,明显高于化妆品市场整体(4.9%)。

渗透率、购买频率和客单价齐升,构成中国防晒市场的三大动力来源。 从人均消费和防晒产品占护肤品比重来看,中国远低于美日韩等发达国家,防晒市场未来空间广阔。根据彭博,2023年中国防晒产品人均消费仅为1.7美元,低于日本(5.7美元)、美国(10.2美元)和韩国(13.3美元)。2023年中国防晒产品占护肤产品比重为6.2%,不及全球防晒占比(9.6%)。防晒市场规模=人口基数×渗透率×购买频率×客单价,随着防晒意识升级、使用场景延伸和购买力提升,中国防晒市场增长动力十足。

1.防晒意识升级,助力防晒产品渗透率提升。 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按照波长可以划分为UVA、UVB和UVC,其中UVB是皮肤晒伤、晒红的元凶,UVA则是晒黑、皮肤衰老和皮肤癌的诱因。随着国内防晒产品的消费者教育不断加强,越来越多人对于预防皮肤衰老和光损伤的意识日益提升,对防晒产品的需求随之增加。根据凯度,2017-2019年中国防晒产品的渗透率由14%提升至16%,预计后续还将进一步提升。

2.使用场景不断延伸,防晒需求常态化。 随着防晒科普的不断深入,防晒的使用场景正由夏季或户外运动等特定场景逐渐走向日常化。 从季节角度,打破夏季专属的概念,秋冬防晒需求提升明显。 一方面,防晒产品3月和11月销售小高峰逐渐凸显。根据魔镜,2023年3月、11月阿里平台防晒销售额分别为11.8、9.1亿元,占全年防晒销售额的24.3%,38节、双十一等营销节点对销售刺激较为明显。另一方面,秋冬季销售快速增长,占比稳步提升。根据魔镜,秋冬季防晒的销售占比从2020年的25.6%提升至2023年的27.2%。防晒产品逐渐打破了夏季专属的概念,开始走向全季节。 从场景角度,日常通勤需求攀升,防晒不止阳光下。 根据天猫美妆xTMIC×Flywheel发布的《2024防晒行业趋势白皮书》,工作通勤涂抹防晒霜的场景占所有场景的76%,仅次于户外休闲和户外运动。此外,化妆和医美恢复等室内场景比例也分别达到53%、18%,防晒产品属性开始从户外专属转变为全场景使用。

打破专属季节和特定场景,防晒日常使用习惯初养成。 根据克劳锐的调研数据,68%的消费者每天涂抹1-2次防晒产品,20%的消费者每天涂抹3次及以上防晒产品,消费者逐渐认识到“补涂”是科学防晒的重要一步。消费者的防晒习惯趋向全年化和高频化,推动防晒产品购买频次及复购率的上升。根据淘宝直播ON MAP,2022年在淘宝直播间购买防晒产品的消费者中有近三成选择复购或多次购买。

3.购买力提升,防晒产品客单价稳中有升。 根据魔镜,2020-2023年阿里平台防晒产品平均客单价从107.6上涨至120.9元,三年CAGR为4.0%。从阿里销量前100的防晒品牌来看,2021-2023年价格带在0-50元、50-100元中低价位的防晒品牌数量逐年减少,2023年100元以下的防晒品牌仅占28%。消费者逐渐从中端产品转移至价格在100元以上的中高端产品,2023年价格集中于100-150元的防晒品牌数量占比35%,同比提升7pp。

(二)中国防晒市场格局变迁,折射三大发展新趋势

中国防晒行业仍处成长阶段,格局较为分散。 相较化妆品发展较成熟的发达国家而言,中国的防晒市场格局较为分散。根据彭博,2018-2023年中国防晒品牌CR10基本保持稳定,2023年中国防晒品牌CR10为44.8%,远低于日本(80.2%)和美国(52.4%)。

中国防晒市场的参与者,主要可以分为三类: 海外专业防晒品牌、海外美妆头部品牌、国货护肤品牌。 随着研发能力升级和电商渠道的不断渗透,国货品牌的市占率有望快速提升。

短期来看,日本排放核污水事件对日系品牌防晒产品销售带来冲击,国产防晒有望承接其市场份额。 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正式开始将福岛核电站的核污水排放到太平洋,该举动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和抗议。国货品牌成为最佳替代品,核污水事件后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根据魔镜,阿里平台防晒类目TOP20品牌中国货品牌市占率从2023年8月的9.1%迅速攀升至11月的28.2%。经此事件,行业格局进入重塑阶段,为国货防晒发展提供良好机遇,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长期来看,品牌格局变迁的背后体现了中国防晒发展的三大趋势。

趋势一:全方面监管时代来临,研发能力的重要性凸显。 自2020年6月药监局发布《化妆品监督管理办法》以来,防晒产品监管进入新时代。2023年11月24日国家药监局公布2023年第62号不符合规定化妆品的通告,其中39款不合规产品中防晒产品多达19款,占比48.7%。2024年1月8日国家药监局公布2024年第4号不符合规定化妆品的通告,其中防晒类产品占比43.2%。在2021年、2022年新规相继发布后,整个防晒市场在原料、生产及宣传的监管收紧,具有坚实的研发基础和规范的生产能力的企业将有更高的壁垒。

1.原料端:鼓励原料创新,完善审核体系。 《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明确指出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展化妆品研究、创新。根据《条例》及《化妆品新原料注册备案资料管理规定》,申报具有防晒功能的新原料,须经药监局批准注册,并且重点对申请材料中的新原料安全检测期年度报告、安全风险控制报告进行细化。原料上的“宽进严出”叠加防晒剂的特殊功能,新型防晒剂的安全性和功效性要求更高,拥有高质量原料或强大研发能力的公司有望获益。

2.生产端:持证生产,严格把控生产全流程。 依据《化妆品行政许可申报受理规定》等法律条例,获取成人防晒霜特证需满足具备一家化妆品生产企业的资格或委托化妆品生产企业代为生产。同时,防晒霜特证的申报周期较长,检测加审核需耗时12-18月。2023年2月,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发布的《防晒化妆品防晒指数检测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等6个技术指导原则要求宣称具有抗水性的产品应当经过40分钟、强抗水性产品应当经过80分钟的抗水性实验,并对防晒指数检测的细节作了具体规定。国家对防晒特证的标准愈发严苛,反向要求企业在防晒产品研发方面具备更高的技术解决能力和申报专业度。

3.宣传端:用人体功效试验说话,严厉打击虚假/过度宣传。(1)强制要求开展人体功效评价试验,防晒产品的功效必须经过试验验证,表里如一。 《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规范》要求,具有防晒功效的化妆品,应当由化妆品注册和备案检验机构按照强制性国家标准、技术规范的要求开展人体功效评价试验,并出具报告。 (2)打击防晒效果虚假/过度宣传,肃清防晒市场夸大功效之风。 自2019年起,国家药监局连续三年开展化妆品“线上净网线下清源”风险排查处置工作,严厉打击化妆品广告违法。根据《化妆品广告违法白皮书》统计,包括防晒在内的特殊化妆品是风险高发地区。涉及防晒产品的处罚原因,包括宣传功效与检测结果不一致、未表明专利号、绝对化用语等。

趋势二:消费者诉求多样化,防晒产品升级进行时。 除了优秀的防晒能力外,消费者对防晒产品的新诉求可以分为两类,包括清爽、不油腻及无需卸妆等使用诉求和兼具补水、保湿、抗老等护肤诉求。化妆品报发放的针对95/00后的调查问卷显示,具有晒后修复、补水保湿、养肤、控油、防水防汗等附加功效的产品对年轻消费者的吸引力更大。消费者的多元功效诉求支撑着行业快速增长,许多品牌抓住机遇,成功突围。

防晒产品拥有更多新形态,解决使用痛点。 肤感体验作为防晒品类的核心消费需求,主要包括易涂抹性、是否油腻或粘稠以及对皮肤的友好度。消费者在防晒产品的选择上更多会考虑产品的清爽、轻盈程度,以避免后续出现上妆搓泥、浮粉等问题。近年来防晒产品在形态和剂型上屡屡创新,质地轻盈水感的防晒喷雾、防晒啫喱等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使用感上的痛点,快速成膜的防晒蜜粉、防晒棒等也为妆前妆后补防晒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根据魔镜,23H1阿里平台防晒防晒膏/粉末销售额占整体防晒品类比例较22H1有显著提升。根据用户说研究中心,2023年防晒细分类目防晒喷雾的备案数量为316件,同比增长95.06%。新形态防晒的出现激发了整个防晒市场的活力,随着防晒需求的盛行,未来防晒市场或将涌现出更多创新形态产品。

科技护肤成为大势所趋。 2024年国货品牌开始围绕防晒值、肤感和安全性进行技术突破,不仅能满足消费者对高倍防晒值的需求,更延伸出全波段防护、清爽不油腻的肤感和敏感肌适用等功能。

防晒不只“防晒黑”,多元功效打造差异化产品。 随着消费者的防晒需求日益全面化,“防晒+”的公式开始广泛应用于主流防晒产品,例如“防晒+抗老”、“防晒+美白”、“防晒+修护”。从以上卖点可以看出,新品防晒将从“多合一”寻找增长曲线,越能满足消费者更多需求的产品越有可能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趋势三: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开启防晒细分时代。 随着年轻用户的需求升级,防晒产品功能细分化趋势逐渐加强,防晒市场越来越细分化、垂直化。按消费人群细分,防晒产品可细分为女士防晒、男士防晒、婴童防晒和敏感肌防晒,其中婴童和敏感肌人群是防晒新品布局的主要方向。2023年阿里平台防晒销量TOP20中,已有6个品牌推出儿童专用防晒产品,8个品牌推出敏感肌专用防晒产品,防晒矩阵趋于完善。按使用场景细分,防晒产品可用于日常通勤、户外运动、军训和海边冲浪,高倍防晒、防水防汗和方便补涂成为户外专业防晒的核心卖点。



二、婴童防晒前景广阔,国货品牌崭露头角

(一)精细化育儿成为趋势,婴童防晒市场亟待开拓

中国婴童防晒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整体占比稳步提升。 根据魔镜,2023年阿里、京东、抖音平台婴童防晒销售额分别3.8、1.2、4.2亿元,同比增长63.6%、39.1%、163.9%,三个平台合计销售额为9.2亿元,同比增长92.8%。 中国婴童防晒细分品类引领行业发展,蓝海市场亟待开拓。 根据彭博,中国婴童防晒市场规模增速普遍高于整体防晒市场规模增速,同时在整体防晒市场规模的占比稳步上升,2022年占比为2.0%,但与全球婴童防晒占比(6.7%)仍有一定差距。

未来五年,中国婴童防晒市场有望开启快速上升通道。 随着亲子户外场景的放开和中国新生代父母精细化育儿观念的升级,中国婴童防晒市场将快速上升。根据彭博,预计23-27年中国婴童防晒CAGR为7.5%,高于中国防晒市场整体(6.4%)、全球防晒整体(5.6%)和全球婴童防晒(5.3%)。

婴童防晒市场规模的稳步增长主要有三重驱动因素:育儿观念升级、婴童差异化防晒需求和亲子户外场景复苏。

1.育儿观念精细化、科学化,成人防晒需求带动婴童防晒规模增长。 根据美业颜究院对小红书母婴群体年龄分布的分析,90后和Z世代正在逐步成为母婴消费市场的中坚力量。一方面,新一代父母更加崇尚科学养娃,“精细化育儿”将取代“放养式育儿”,对婴童专用产品细分类别的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都有所增强。根据彭博,婴童专用产品各细分类别2017-2022年五年CAGR均高于整体美容护理产品(7.3%)。另一方面,“知识型、成分党”妈妈会将自身的防晒意识和需求投射到婴童的产品使用中,产生对专研的婴童防晒产品的需求。

2.婴童皮肤更脆弱,具有差异化防晒需求。 美丽修行曾调研得到,97.2%的婴童都曾因日晒出现过“光损伤”。西班牙皮肤病和性病学会官方出版物曾指出,儿童的皮肤表皮层、真皮层、皮肤特征都与成人皮肤存在较大差异,儿童皮肤对阳光的防御机制不如成人有效。此外,儿童时期是皮肤屏障发育的黄金期,更需要做好光防护。2024年,海龟爸爸针对对儿童天然皮肤屏障、光损伤造成的累积性伤害等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并联合丁香医生全国首次发布《儿童防晒指南》,科普儿童防晒存在的问题和误区。随着防晒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和婴童防晒的消费者教育,婴童防晒产品将持续渗透母婴市场,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3.亲子户外场景化需求激增, 防晒产品成为出行必备。 疫情过后,2023年暑假亲子游市场全面火热。根据去哪儿网,2023年6-12岁的小学生群体和13-18岁的青少年群体出行的积极性最高,超过疫情前的2019年水平。此外,亲子露营、户外运动等也成为新生代父母“遛娃”的新风尚,同样带动了婴童防晒细分品类的市场需求激增。根据魔镜,2023年3月以来儿童户外服和儿童防晒服月度销售额同比增速均超过50%,10月儿童防晒服销售额同比增速达247.0%,硬防晒的需求激增体现出消费者对婴童防晒的意识明显提升,防晒乳、防晒霜等软防晒市场规模也有望进一步扩大。

(二)产品能力和营销能力是核心竞争要素

国内婴童防晒市场竞争处于早期阶段,国产新锐品牌表现突出。 中国婴童防晒市场的参与者,同样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成人防晒品牌(或有防晒线的成人护肤品牌)拓展出的儿童防晒产品线: 根据魔镜,2023年阿里平台销量TOP20的防晒品牌中,30%的品牌拥有婴童专属防晒产品,近年来该类品牌占比有所提升,但整体市占率仍相对较低。 (2)母婴品牌(包括全品类母婴品牌和婴童洗护品牌)的防晒产品线: 为满足母婴消费者对婴童品类日益精细化、科学化的需求并不断丰富产品矩阵,许多母婴品牌相继布局婴童防晒赛道。凭借专业母婴品牌的背书,旗下防晒产品受到消费者的信赖,占整体婴童防晒的比例较高,但2021年以来整体呈现下降趋势。 (3)垂直的婴童防晒新品牌。

抖音平台成为各品牌重点发力渠道。 根据蝉妈妈,23年抖音电商直播流量稳步提升,全年销售额突破两万亿大关,成为各防晒品牌重点发力的线上渠道。根据魔镜,23H1抖音平台婴童防晒月均销售额增速超200%,大幅领先阿里和京东。随着抖音平台机制的持续优化和品牌产品力的不断提升,更多优质的国货婴童防晒品牌将发力抖音渠道,扩大各线级城市和多年龄段的客流人群,占领消费者心智。

婴童防晒格局的变迁的体现了行业的趋势变化:更严格、更安全、更创新。

儿童化妆品新规实施,婴童防晒进入“最严监管”时代。 2022年1月1日起,《儿童化妆品监督管理规定》正式施行,从标志、配方、安全评估等方面对儿童防晒类产品做出细化要求。 标志端, 儿童化妆品应当在销售包装展示面标注儿童化妆品标志小金盾。 配方端, 儿童化妆品需遵循安全优先、功效必需、配方极简的原则。 评估端, 儿童化妆品需通过数项安全评估和毒理学试验进行产品安全性评价。除此以外,相关配套政策规章也对儿童化妆品的功效宣称、禁用原料、研发规则等各方面进行了细致规定。

儿童防晒申报周期长,特证需提前至少半年筹备。 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强,儿童防晒的申报周期和注册流程也相应延长。以成人防晒为例,申办一张防晒特证需经历至少5个工作日的形式审查、90个工作日的技术审评和20个工作日的国家药监局审批。儿童防晒特证在此基础上需要准备更多安全性相关资料,申报周期更长,获证难度更大,行业存在进入壁垒。因此,在儿童防晒市场竞争程度较低时越早布局获证的企业更具竞争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