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关于圣诞的由来,其实是来自圣经,是为了纪念耶稣,类似于中国的春节,是基督徒的最重要的日子。
12月25日,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称为圣诞节。这就类似一个人的生日,纪念的意义不在于快乐,而在于反思与感恩,同时不要忘记了生日还是母亲的受难日。
如果你不是教徒,其实和中国人没啥关系,当然,如果说非有什么意义的话,那只有凑合着乐呵一下了。这是个洋节日。
73
目前中国政府官方刺激房地产的政策出来了,就是靠农民工接盘,以你们掌握的情况,农民工的实际购买力到底如何?
这个倒可以讨论一下,看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未来就看农民工的能力如何了。
目的是,加大农民工市民化力度。问题是这有点不靠谱啊,这不是坑人嘛,也不知道是谁想出的这招。我一看到这个新闻,吓了一跳,农民工兄弟的责任不小啊。
还是研究一下这个有兴趣。
普及哲学的任务很重啊,我看一群人中,也仅仅只有几个人感兴趣,而且还是受教育程序较高的群体中。其实也挺正常的,毕竟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清醒的活着啊。
国家开始鼓励农民工买房了,有一个砖家说,农民工平均每月3000元,可借点凑点弄个首付,可是后面的生活怎么办呢,但却忘记了农民工的基本情况是:
1:农民工每天吃饭吗?
2:农民工穿衣服吗?
3:农民工孩子上学吗?
4:农民工在家的老父母怎么办?
5:你说只要肯吃苦就能买房,请问,累死累活生病了谁管过?
74
没有基本的配套,农民工有这么傻吗,把一辈子的未,这东西咋说呢,凡是有利于身心的就干,凡是不利于身心健康的,远离之。
也要分开来看,当然,我们不能只看到的是农民过得不好的,有头脑的农民过得不错的,买得起房子的,肯定是踏实肯干有头脑,身体健康的,买不起的,就只能继续在农村生活了。
路边卖馒头的,一年能挣几十万,不要小看人家。但那部分有能力的,其实不代表普遍意义,因为不是国家这次吸引的对象,所以要分开看,混得好的毕竟是占很小一部分。
主要还是观念问题,有些老家的农民其实也挺有钱的,比如我几个亲戚,但是他们不会去城市里。这种事情,不是靠行政能解决的,毕竟都是个人生活的选择而已,也就是说在城市里生活的,并不见得比在农村里生活的更好。
75
也许,人口积聚,是趋势,城市化是谁也无法阻挡。趋势是真的,只是不会来得这么快,其实还有一种反城市化的浪潮正在发生。
为什么不愿意在农村生活?在城市生活多累啊,房子小,亲戚少。这可能是和人的心理有关系吧,就像围城一样。
如果像西方,那住农村的都是庄园主,都是有钱人,而且建设的很漂亮。反正我是真的喜欢农村生活的,以后准备两边住,已经和我老婆都商量好了。小孩城里上学,两边住。
反正也用不了多少钱的,有可能会更省钱。家里有房,住着还可以,宽敞极了,当然回去的话,稍微装修一下,也是极好的。
其实生活有时候就得反其道而行之,现在农村年轻人不是很多了,安静啊,只剩下老人和儿童了,反而环境好点了。
76
有钱了回去养养也就算了,或者有好项目回去创业,其他的有点麻烦,家里都是老弱病残的话,购买力较小
这个主意不错,不是要一直回去,就类似于有些人,一半时间在美国,一半时间在国内,只是一成不变的生活让人烦心啊。
类似这样的心理吧,总之,一个人一辈子一成不变的生活,我觉得有点不好,当然每个人的选择不一样。
如果农村,都没人种粮了,或者说农民种粮不能挣钱,那土地的吸引力就不如从前了,但这是危机的先兆,也可能对某些人是个机会。如果这个的情况持续下去,那城里的人吃什么呢,都吃我们的有机食品,这玩意儿太贵,但的确是个趋势
77
农村的问题都暴露出来了。无限怀念小时候生活过的美丽村庄,我家门前有一条小河,大家都在那里洗衣服洗头发,现在水没了,堆满了垃圾和粪,一到夏天臭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