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里的共享按摩椅变得越来越多了。
从商场、电影院到机场、高铁站,几乎你想象到的每一个可坐下休息的环境里,仿佛都有了它的存在。
70后的福建商人谢忠惠,
带着50万张共享按摩椅,走到了上市的节点
。
现在,他所创办的共享按摩椅品牌“乐摩吧”,仅在去年前9个月,就净赚了1亿元。
客流赚钱
这个春节假期,有多少人被“捶打”了?
“影院里居然已经有这么多座椅被换成按摩椅了。”从河北一家影院看完《哪吒2》的小郑说。
小郑去的这家影院里的按摩椅由“乐摩吧”品牌提供。免费按摩只有几分钟,要想按摩时间更长,需要扫描二维码付费。
北京商场里的乐摩吧按摩椅
不止是影院,城市里的共享按摩椅似乎已经“无孔不入”。
在北京的一座大型商场里,两个楼层分别放置了8台乐摩吧按摩椅,它附近是密集的餐厅和奶茶店。
北京90后白领小玉就是下班后坐在这里休息,顺便享受“年轻人的第一次按摩”。
北京的乐摩吧花13.8元可以按摩15分钟
,23.8元按摩30分钟。
“只能免费坐两三分钟,因为它会‘赶人’。
我试过一次,如果你继续坐下去,它还会翻转,座位会慢慢倾斜抬起来。
”小玉说。
没有太多人敢于去尝试是否会真的被它掀翻在地。想要长时间休息的人,很多选择了付费。
在共享按摩椅中,乐摩吧的母公司乐摩物联已是行业老大。
根据数据显示,从2021年至2023年,它的交易额已连续三年位居行业第一。
乐摩物联的营收颇为亮眼,2022年至2023年,从3.3亿元提高到5.87亿元,增长了超过77%。到了2024年前9个月,更是达到了6.15亿元。
截至今年1月,服务网点已超4.5万个,投放的智能按摩设备超过了50万台,覆盖了国内339个城市,累计服务人数超过了1.5亿。
一位早期曾代理过共享按摩椅的加盟商坦言,
这生意做的就是人流量
。
品牌方通过向物业交租金换取点位投放,或者免费安装,获得的收入双方分成。加盟商的成本主要包括设备成本和加盟费。
通过这个模式,电影院和大型商场,成了共享按摩椅投放的“重地”。
大量的交易在这些休息场景中诞生。截至2024年9月,乐摩吧的交易次数已经达到6.04亿次,平均每天它的按摩椅能带来22万次交易。
乐摩物联表示,像万达广场这样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影院等渠道合作至关重要,这些区域中的黄金点位被头部品牌们提前布局。
凭借规模这道天然壁垒,乐摩吧的净利润一直保持正值,2023年则迅速增长到了9457.8万元。
押房自救
乐摩物联其在发展过程中,曾经历过共享经济泡沫的破裂和市场的波动。创始人谢忠惠不惜“卖房救公司”。
49岁的谢忠惠是一名“70后”,早年经营健身设备。在2016年,他把创业的目标放在了共享按摩椅项目上。
2016年是创投圈公认的“共享经济元年”
,健身按摩设备销量也掀起了一股高潮。
乐摩物联的前身是2014年成立的福州掌创信息,谢忠惠在2016年向当时的股东收购了公司60%的股权,并在2017年将公司更名。
入主乐摩物联的谢忠惠,也引入了另一个关键人物——韩道虎。
56岁的韩道虎,曾担任多家健康技术相关公司的董事长,从业经验十分丰富。
在韩的牵线下,两名个人投资者潘建忠和李斌在2017年3月向公司分别投资了500万元和200万元。
共享经济热潮退却之后,乐摩物联遇到的第二个大“坎儿”也接踵而至。
2020年随着线下商业急剧收缩,也影响了乐摩吧的生意。
谢忠惠一边对高管降薪,一边和商场协商以押金抵扣租金。同时他还对加盟的合作伙伴“放手”,承诺公司不参与分配这期间的营收,来激励他们自救。
他当时预判,公司的资金缺口最少也有1.5亿元。
谢忠惠“背水一战”,
抵押了自己的房产,筹集了1800万元资金
。在这一系列措施下,最终乐摩吧仅用了2500万元就渡过了难关。
经历了一轮行业洗牌之后,乐摩吧已经成为业内的头部公司。为了巩固在这一赛道上的优势,它从2022年后积极扩张,直奔上市而去。
2024年8月,乐摩物联改为股份制,谢忠惠改任副董事长,由韩道虎出任公司的董事长。
谢忠惠仍然是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及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达到21%;韩道虎的持股比例则为19.5%。
IPO前夕,创始人“让位”。对此乐摩物联并未给出更多的解释,这或许更多的是公司出于借助他的经验、获取更多资源作出的考虑。
改制一个月后,乐摩吧再次获得多名个人投资者投资,投后估值为7.5亿元。
能火多久
智能按摩椅的运营模式一般包括两种:直营以及合伙人模式。
乐摩物联有70%的网点是在直营模式下运营的,去年9个月内为公司贡献了68.47%的营收。像公司在影院投放的按摩设备,就全部是直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