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阿弥陀佛与我同行
过凡夫的日子,念弥陀的名号。欢喜信受,与佛同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环保人  ·  备用锅炉算进合计出力不?有明确依据? ·  3 天前  
青海生态环境  ·  一图读懂丨《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 ... ·  3 天前  
青海生态环境  ·  一图读懂丨《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阿弥陀佛与我同行

弘一大师:念佛人的临终,该如何处理?

阿弥陀佛与我同行  · 公众号  ·  · 2020-10-20 06:00

正文




朗读 | 王立欣




编者按


一九四二年,九月初四,弘一大师摒弃事务,一心念佛,求生净土。


往生前三日,写下“悲欣交集”四字,恐世人以凡情来看,又写下“见观经”三个小字,解释“悲欣交集”之因缘,这便成了大师最后的遗墨,也是大师留给世人最悲切的叮嘱。


那是一个宁静的黄昏,夕阳的余晖静静地洒满晚晴室(弘一大师晚年居住的地方),屋后那棵苍老的玉兰花树上,洁白的花瓣儿,正悄然飘落,宛如壁画里舞动的飞天,轻盈优雅;空气里浮动着幽幽清香,似乎从极乐世界七宝池中,飘来的朵朵四色莲花,微妙香洁。


弘一大师就这样,安然地离开了这个世界,走进了净土的世界,真正成就了“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的无量光明,照耀着无数净土行人的归乡之路。


如今,大师早已在十方法界,自在无碍,示现普贤之行,广度十方众生。


也许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次念佛的因缘,都有大师的身影,而大师在世间留下的文字,句句皆深藏大师劝众生念佛往生的悲心。


今天是大师往生78周年纪念日。


今选大师1933年一月,在厦门妙释寺的临终开示一文,与大家共勉。


愿有缘者,皆能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往生净土,与大师净土团聚。









岁次壬申十二月,厦门妙释寺念佛会请余讲演,录写此稿。


于时了识律师卧病不起,日夜愁苦。见此讲稿,悲欣交集,遂放下身心,屏弃医药,努力念佛。并扶病起,礼大悲忏,吭声唱诵,长跽经时,勇猛精进,超胜常人。


见者闻者,靡不为之惊喜赞叹,谓感动之力有如是剧且大耶。


余因念此稿虽仅数纸,而皆撮录古今嘉言及自所经验,乐简略者或有所取。


乃为治定,付刊流布焉。弘一演音记。



第一章 绪言



古诗云:


我见他人死,我心热如火;

不是热他人,看看轮到我。


人生最后一段大事,岂可须臾忘耶!今为讲述,次分六章,如下所列。



第二章 病重时



当病重时,应将一切家事及自己身体悉皆放下。专意念佛,一心希冀往生西方。


能如是者,如寿已尽,决定往生;如寿未尽,虽求往生而病反能速愈,因心至专诚,故能灭除宿世恶业也。


倘不如是放下一切专意念佛者,如寿已尽,决定不能往生,因自己专求病愈不求往生,无由往生故;如弘一法师所书之字幅:寿未尽,因其一心希望病愈,妄生忧怖,不惟不能速愈,反更增加病苦耳。


病未重时,亦可服药,但仍须精进念佛,勿作服药愈病之想。病既重时,可以不服药也。余昔卧病石室,有劝延医服药者,说偈谢云:


阿弥陀佛,无上医王,

舍此不求,是谓痴狂。

一句弥陀,阿伽陀药,

舍此不服,是谓大错。


因平日既信净土法门,谆谆为人讲说;今自患病,何反舍此而求医药,可不谓为痴狂大错耶!


若病重时,痛苦甚剧者,切勿惊惶。因此病苦,乃宿世业障。或亦是转未来三途恶道之苦,于今生轻受,以速了偿也。


自己所有衣服诸物,宜于病重之时,即施他人。若依《地藏菩萨本愿经·如来赞叹品》所言供养经像等,则弥善矣。


若病重时,神识犹清,应请善知识为之说法,尽力安慰。


举病者今生所修善业,一一详言而赞叹之,令病者心生欢喜,无有疑虑,自知命终之后,承斯善业,决定生西。



第三章 临终时



临终之际,切勿询问遗嘱,亦勿闲谈杂话。恐彼牵动爱情,贪恋世间,有碍往生耳。若欲留遗嘱者,应于康健时书写,付人保藏。


倘自言欲沐浴更衣者,则可顺其所欲而试为之。若言不欲,或噤口不能言者,皆不须强为。因常人命终之前,身体不免痛苦。倘强为移动沐浴更衣,则痛苦将更加剧。


世有发愿生西之人,临终为眷属等移动扰乱,破坏其正念,遂致不能往生者,甚多甚多。


又有临终可生善道,乃为他人误触,遂起嗔心,而牵入恶道者,如经所载:阿耆达王死堕蛇身,岂不可畏。


临终时,或坐或卧,皆随其意,未宜勉强。若自觉气力衰弱者,尽可卧床,勿求好看勉力坐起。卧时,本应面西右胁侧卧。若因身体痛苦,改为仰卧,或面东左胁侧卧者,亦任其自然,不可强制。


大众助念佛时,应请阿弥陀佛接引像,供于病人卧室,令彼瞩视。


助念之人,多少不拘。人多者,宜轮班念,相续不断。或念六字,或念四字,或快或慢,皆须预问病人,随其平日习惯及好乐者念之,病人乃能相随默念。今见助念者皆随己意,不问病人,既已违其平日习惯及好乐,何能相随默念。余愿自今以后,凡任助念者,于此一事,切宜留意。


又寻常助念者,皆用引磬小木鱼。以余经验言之,神经衰弱者,病时甚畏引磬及小木鱼声,因其声尖锐,刺激神经,反令心神不宁。


若依余意, 应免除引磬小木鱼,仅用音声助念,最为妥当。


或改为大钟、大磬、大木鱼,其声宏壮,闻者能起肃敬之念,实胜于引磬小木鱼也。


但人之所好,各有不同。此事必须预先向 病人详细问明,随其所好而试行之。或有未宜,尽可随时改变,万勿固执。



第四章 经命终后一日



既已命终,最切要者,不可急忙移动。 虽身染便秽,亦勿即为洗涤。必须经过八小时后,乃能浴身更衣。常人皆不注意此事,而最要紧。惟望广劝同人,依此谨慎行之。


命终前后,家人万不可哭。哭有何益?能尽力帮助念佛乃于亡者有实益耳。若必欲哭者,须俟命终八小时后。


顶门温暖之说,虽有所据,然亦不可固执。但能平日信愿真切,临终正念分明者,即可证其往生。


命终之后,念佛已毕,即锁房门,深防他人入内,误触亡者。必须经过八小时后,乃能浴身更衣(前文已言,今再谆嘱,切记切记)。因八小时内若移动者,亡人虽不能言,亦觉痛苦。


八小时后着衣,若手足关节硬,不能转动者,应以热水淋洗。用布搅热水,围于臂肘膝弯,不久即可活动,有如生人。


殓衣宜用旧物,不用新者。其新衣应布施他人,能令亡者获福。


不宜用好棺木,亦不宜做大坟。此等奢侈事,皆不利于亡人。



第五章 荐亡等事



七七日内,欲延僧众荐亡,以念佛为主。 若诵经、拜忏、焰口、水陆等事,虽有不可思议功德,然现今僧众视为具文,敷衍了事,不能如法,罕有实益。


《印光法师文钞》中屡斥诫之,谓其惟属场面,徒作虚套。若专念佛,则人人能念,最为切实,能获莫大之利矣。


如请僧众念佛时,家族亦应随念。但女众宜在自室或布帐之内,免生讥议。


凡念佛等一切功德,皆宜回向普及法界众生,则其功德乃能广大,而亡者所获利益亦更因之增长。


开吊时,宜用素斋,万勿用荤,致杀害生命,大不利于亡人。


出丧仪文,切勿铺张。毋图生者好看,应为亡者惜福也。


七七以后,亦应常行追荐以尽孝思。莲池大师谓年中常须追荐先亡。不得谓已得解脱,遂不举行耳。



第六章 劝请发起临终助念会



此事最为切要。应于城乡各地,多多设立。


《饬终津梁》中有详细章程,宜检阅之。



第七章 结语



残年将尽,不久即是腊月三十日,为一年最后。若未将钱财预备稳妥,则债主纷来,如何抵挡。吾人临命终时,乃是一生之腊月三十日,为人生最后。若未将往生资粮预备稳妥,必致手忙脚乱呼爷叫娘,多生恶业一齐现前,如何摆脱。


临终虽恃他人助念,诸事如法,但自己亦须平日修持,乃可临终自在。


奉劝诸仁者,总要及早预备才好。



(本文系弘一大师1933年一月在厦门妙释寺所讲,选自弘化社版《弘一大师遗教选读》)




精彩

回顾

滑动查看



不请 之法 | 慧净法师

我住山念佛,与蛇为伴的日子!

运气不好怎么办?念佛来办!
人生有一种药,比后悔药管用!
千年失眠古方,一用就灵
一切不要问,傻傻念佛福报自来!
伟大的和尚,要走遥远的路

缘来如 此 | 净宗法师

助念如此重要,七大问题一定要了解!

一位法师揭开了算命、前世的秘密!

吃素的九大好处,你知道多少?

生病,是佛菩萨考验我们吗?

念佛的你,为什么没有神奇的感应?

法然上人的临终绝笔,句句珍贵无比!


津津乐道 | 宗道法师

法师这18句话,可以温暖你一生!

轮回的戏中,我们都是最佳演员!
念佛的你,只需活在弥陀的眼光中!
世间疾病千万种,念佛能治哪一种?
知见混乱的年代,谁才是你的善知识?
一切的努力,都在证明我们是凡夫!

小池映月 | 居之安

“南无”两个字,与你的成佛有关!

佛的世界,如此不可思议!

每天很烦恼怎么办?交给佛来办!

对待烦恼最好的方法:念佛,不对抗

劝亲人念佛,这些技巧需要掌握!

传说中的“念佛三昧”,你真的懂吗?


悲欣交集 | 释佛欣

历经万劫千生,只为度你一人!

不管你信不信,念佛都能化解你的苦难!

遇到净土法门,比一亿菩萨的福报还大!

人生哪有来日方长,时时刻刻是无常!

献给最伟大的母亲:千佛之母,摩耶夫人

大病之后,他终于作了正确的选择


白木念佛 | 白 木

七次投胎做你的孩子,究竟为什么?

念出一声佛,是多么不可思议

你念佛成佛,地藏菩萨最欢喜!

世界上最美好的事,就是念佛慢慢变老!

师父,您出家了,会觉得亏欠家人吗?

佛若无求,为何要世人供养?


净土文汇 | 经典摘录

弘一大师:人生的最后,只有弥陀

七夕:看莲池大师,如何对待感情!

莲池大师说:我出家以来,三次大病垂死……

还在为不念佛找借口?这30种人正好念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