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正进入关键环节——只见科研人员小心地将液态状的前驱体滴在电极上,再将电极置于加热台上,等待变成固体电极。
北京怀柔,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清洁能源材料测试诊断与研发平台实验室里,研究员禹习谦带领团队进行着固态锂电池研发实验。
“相比普遍使用的液态电解液锂电池,固态锂电池使用稳定性高的固态电解质,可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禹习谦说,团队已成功开发出样品,争取早日实现产业化。
攻关前沿课题,不断提升原始创新策源力。
近期,国内锂研究“最先一公里”取得多项进展:清华大学首次揭开锂键与锂离子键的面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现突破锂氧气电池容量瓶颈的关键因素;华南理工大学成果为锂金属负极界面保护提供新的研究材料和思路……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建设,原始创新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使锂从实验室加速走向应用,带动新能源汽车、储能、通信等产业发展。
当前,我国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为产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看到油管焊接部位最深测量点的衍射图谱数据分析结果,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材料中子衍射仪团队成员们喜出望外。
利用中子衍射技术,他们最近完成了国内首次大口径高钢级油气管道环焊缝残余应力测试。“成果为管道研究引入全新技术,也彰显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支撑作用。”团队负责人李小虎说。
建立高能级研发平台,催生更多重磅研究成果。
在浙江杭州,极弱磁大科学装置边建设、边研发,磁强计等“沿途下蛋”成果为新产业提供源头活水;在安徽合肥,超导托卡马克大科学装置集群加快建设,推动聚变能源开发应用……
“科技强国必须具备强大的原始创新能力。大科学装置能孕育新的科学发现,让技术创新走在前面。”中国科学院院士房建成说。
贵州省六盘水市聚鑫煤矿,400米地下。一块块坚硬岩层被切分、磨碎、运出。作为世界首台矿用机动型硬岩掘进机,“凉都号”月掘进量最高达417.9米。在它的助力下,聚鑫煤矿提前两年投产。
“首台套政策支持,新产品很快成长为‘拳头产品’,并拓展动态售后服务、设备租赁等业务。”贵州黑拉嘎科技装备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姜涛说,目前在研的“凉都号二号”盾构机有望今年下线,公司整体销售收入预计将突破12亿元。
做好市场化应用“放大器”,场景创新成为新引擎。
北京发布30项智慧城市创新需求清单;浙江提出面向机场、景区等场景,探索智能网联汽车运营新模式……在政策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应用落地,引领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
“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并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上。”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刘冬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