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京报书评周刊
新京报书评周刊2003年创刊,每周六出版发行,口号是“阅读需要主张”。书评周刊气质是严肃而有趣,主要评价国内外出版的大众类优秀图书。微信公众号:新京报书评周刊(ID:ibookreview)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单向街书店  ·  简单低级的快乐,我配拥有吗? ·  2 天前  
新京报书评周刊  ·  卢梭,一位孤独漫步者的自我重塑 ·  3 天前  
新京报书评周刊  ·  《唐伯虎传》:“别人笑我忒风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  4 天前  
十点读书  ·  人到中年,不要入戏太深 ·  4 天前  
十点读书  ·  寒假低成本带孩子见世面的5种方式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京报书评周刊

那些甘愿将自己物化的女人,哪里想不开?

新京报书评周刊  · 豆瓣  · 读书  · 2018-03-11 04:26

正文

3月8日,又是一年一度的妇女节。自然,还是要不能免俗地祝各位女性读者们节日愉快!这个妇女节,我们想跟大家聊聊爱情,以及它是否真的对女性有着至高无上的重要性?

大家可能还记得前不久因为开办PUA(pick-up artist,一种教男性搭讪的课程)课程而引起舆论争议的情感作家ayawawa;更应该还没忘记最近几天引起全网刷屏的那篇公开求爱信《张杨导演,我爱你》。这两件事情看似没有关联,实际上却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我们当前婚恋观念的两大极端:要么是达尔文主义的极度功利;要么是不切实际的极度浪漫。

以ayawawa为代表的一批情感作家们,在极力教导女性如何在婚恋市场上以最高价格将自己交易(结婚)出去。当我们认为当代社会的两性平等及女权观念尽管任重而道远但起码应当目标一致时,这种甘愿将自己物化、贴标签的“恋爱成功学”正变得越来越大行其道。如何看待它的流行?如果你认同它,你打算如何利用它获得你想要的理想婚姻?如果你质疑它,你又如何超越它,去争取更加广阔的可能性?欢迎你留言,跟我们讨论你对女性婚恋问题的思考。

撰文 | 张婷

身高、学历、颜值、户口... 你加入给自己打分的婚恋大军了吗?

年前某个周末,闲来无事去听了个房产形势讲座。主讲人是某著名房产大V,讲座间隙,他跟大家闲聊,聊起了年轻人的婚恋问题。“找女人就像买房子。郊区远大新就像年轻漂亮的小姑娘,颜值高没内涵;市区老破小就像高学历的知性女,有内涵没颜值;你想买又漂亮又有内涵的,先看看自己有多少钱。”“每个人都给自己打打分,身高、学历、颜值、户口、有房没房、月收入…… 自己是5分就别想找7分的,谁也不傻。”

大V在台上津津乐道,我环顾场内,每个听众都带着一脸虔诚的凝重,或许正忙活着在心里给自己打分。这样的婚恋观自然不是头一回听说,但每每听到,还是隐约心中憋闷。人总是生活在各自的朋友圈里,能做成朋友,大家看待世界的方式大概率是相似的。大多数时候,我以为如此赤裸裸的“打分结婚法”是一种无奈的调侃,并不相信人真的能如同机器一般,用打分法选定伴侣。毕竟,在这个什么都讲求估值、打分的时代,只剩下爱情这么一点点东西,可以说一句“就是爱上了,也说不清为什么”。看着房产讲座上这些身价不菲的年轻人,焦虑地谈论找一个怎样的伴侣才能实现阶层的稳固和提升,本想冲口而出问一句“那么,爱呢,爱在哪儿”?但话未说出口,已经疑心“爱情”在这个语境里,可能是个耍流氓的脏字儿。

情感作家ayawawa目前已出版的几本书,几乎每本都是现象级畅销书。

老祖宗流传下来的门当户对,自然有它的合理性。但把“如何找到门当户对的婚恋关系”有理有据地发展为一门系统化的学科,似乎是近些年迅猛崛起的一片新蓝海。最有代表性的当属ayawawa,她半自创半改良地引用了诸多生物学、心理学理论,发展出了一套颇能自圆其说的“恋爱成功学”。

这套恋爱成功学的要义是教适龄姑娘们(娃娃粉以女性占大多数)在“择偶黄金期”把自己在婚恋市场上以最适合的价钱交易出去——不能高攀,但也绝不能嫁亏。跟娃娃粉们交流,你可能一时弄不清楚她们口中那一大堆专有名词,比如MV、PU、剪子男、石头男…… 但你会发现,娃娃粉们都已经熟练掌握了为自己打分的技能,每每咨询婚恋困惑,她们打头先说自我估值,从4、5分到8、9分不等。

按照ayawawa给出的指引,女性的估值项目包括年龄、长相、身高、罩杯、体重、学历、性格、家庭环境;男性的估值项目为年龄、长相、体重、身高、财富、情商、智商、性能力。男女各8项,可以看到女性估值侧重于颜值条件,男性估值则侧重于财富(或者说获取社会地位的潜力)。这道出了目前婚恋市场上一个典型的现象:女性最要紧的是漂亮,男性最要紧的是有钱。

“恋爱成功学”的利与弊

浪漫化与功利化的两个极端

只是这套理论,再能自圆其说、再具有现实性,都未免让人觉得哪里不太对劲。

这种“不太对劲”并非说这套东西就“不好”,而是它未免令人听来失落。我总觉得人的本性不止如此,人性里有要估值的冲动,也有超越估值的冲动。当然,也可能是我对人性自作多情。

这些大行其道的恋爱成功学,并非一无是处。它的一大好处,是可以治疗陈年累积的“琼瑶病”。并非对琼瑶阿姨不敬,但的确有太多姑娘看多了琼瑶小说,满脑子都是爱情里风花雪月。分分合合、要死要活的爱情戏码可以玩一辈子都不腻,把爱情无限浪漫化、崇高化,把爱情看得大过天。

小二姐微博截图

前几天全网刷屏的文章《张杨导演,我爱你》,作者小二姐在这篇近万字的公开求爱信里,以三毛转世的身份自诩,称张杨就是她的荷西。失去“荷西”,让她日不能食、夜不能寐,俨然一副失去张杨就活不下去的“真爱教”教徒面孔。不少人开启了嘲讽“文艺女青年”的模式,实际上这不是文艺女青年的问题,而是我们我们太缺少最基本的女性主义教育。

无论在基础教育阶段还是在公共话语空间,我们都很少看到高质高量的讨论,帮助女性去建立一套独立自主的爱情观。小二姐在视频里自述自己的感情经历,有过摇滚男前男友、有过黑社会前男友,也有过被包养的经历,但直到遇到张杨,才感到了心灵的震颤。在这样一通文字、视频加图片的长篇大论里,除了爱情,除了围绕着男人的喜怒哀乐,我们看不到小二姐有任何作为一个人的其它面向,哪怕一丝泄漏出来的蛛丝马迹都没有。如果这并非炒作而是一封货真价实的求爱信,小二姐的确是很多恋爱至上的女孩们的典型写照。

而ayawawa的理论可以给无数的小二姐们当头一棒:醒醒吧,看看真实的爱情和婚姻。从这一点上来说,批评ayawawa太过男权的人或许可以反过来想,她教女孩们利用男人的动物性,一步步地踩着男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可能还真比那些被真爱教冲昏了头脑的爱情圣徒们更有实用性。

只是男权和女权,并非截然对立的两面。在ayawawa挖空心思教女人如何套牢一个男人的时候,最终感到失落的,可能并非男人,而是女人自己。

何以大行其道?

逃避自由是“恋爱成功学”流行的心理基础

失落的根源,说到底大概因为人心里对“自由”总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态度。

女权主义者桑德伯格高调地喊出女性应当lean in的同时,脱口秀演员Ali Wong的另一段表演也风靡网络。她在脱口秀中极为政治不正确地调侃“谁想lean in ,我只想lie down”(谁想向前一步,我只想“葛优躺”)。她的调侃可能无意道出了人类内心对自由与责任的矛盾心态。

Ali Wong的脱口秀表演,这段政治不正确的调侃可能令人不适,却迅速风靡网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