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解释了龙卷风的形成原因、特点,以及应对龙卷风的方法,包括重视预警信息、记忆相关符号和标志、躲避处的选择、后勤保障等。
文章指出了在室外遭遇龙卷风时的应对措施,如尽量沿着与龙卷风垂直的方向开车、弃车躲避、远离树木等。
相
信很多同学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只要附近城市发生自然灾害
,
爸妈
就能纷纷脑补出这样的画面:
可怜的我们+点着蜡烛+躲在地下室里+过着断水断电的日子。
(图片来源:谷歌图片)
据The Kansas City Star最新消息,
密苏里州Oak Grove
受到
EF3级龙卷风
的影响,
483座和12座商业房屋民居受损,12人受伤
;而
邻近的堪萨斯
也受到影响,
周一晚上13万居民家中断电
,
近郊约翰逊镇的行政机场受损
。
(图片来源:The Kansas City Star)
在美帝中西部
读书的小伙伴估计常看到上述新闻。
大家起初接到龙卷风预警,还会小紧张一下
,可时间一长就会放松戒备——毕竟是一群生活在
“龙卷风走廊”
的骚年们。
(图片来源:tinypic)
红色EF5的所在的地方为龙卷风高发地
(图片来源:FEMA)
为了让咱爸妈放心,我们还是来好好学下龙卷风的常识。
(图片来源:img)
听到龙卷风要来,大家首先
不能慌
。
全世界每年平均发生1000-1500龙卷风,
而
美国
作为
世界上龙卷风发生频率最多的国家,自己平均每天就能刮5场,全年统计下来能刮1000-2000场。
(图片来源:U 表情)
这主要是因为
美国地处中纬度
,
东靠大西洋,西邻太平洋,南有墨西哥湾,水汽丰富;再加上春、夏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就
很容易产生龙卷风。
其次,我们要重视预警信息。
(图片来源:The Washington Post)
龙卷风不同于飓风,它会在顷刻间形成,
美国国家气象局
(National Weather Service)通常会发两类信息:
一种是给你提个醒
,告诉你某地区会出现龙卷风;
(图片来源:National Weather Service)
另一种可就不是预警了
,而是让你现在、立刻、马上躲起来!
(图片来源:National Weather Service)
想进一步获取更加详尽的信息,大家可以直接登录美国国家气象局的官网
http://www.weather.gov/
(图片来源:National Weather Service)
打开网页后在左上角输入自己所在区域的邮编,便可获取最新的气象预告。
接下来,我们
需要记忆一些和龙卷风相关的符号和标志。
1. 气象台的预警资料里常会出现
“EF”
这两个字母,它代表改良型藤田级数,是专门用来
表示龙卷风的强度
。
(图片来源:FEMA)
在这张图片里我们看到,
随着从EF数值的升高、龙卷风的强度也不断加大
,最强的EF5基本是让房子去回炉改造了。
2.
留学党们的主要活动范围是学校和家,
学校通常都设有安全屋
,
供大家躲避龙卷风。
(图片来源:FEMA)
安全屋都是经过多次防风实验才设计出来的,就连屋里的
门都不简单。
(图片来源:FEMA)
(图片来源:FEMA)
请记住上面这个标识,因为它代表一个门的
门锁
经过
防风测试
。
装了防风锁的门
(图片来源:FEMA)
没装防风锁的门
(图片来源:FEMA)
对于住在公寓楼里的同学,首选躲避处是
无窗不靠墙的小空间
,比如洗手间、壁橱等等;住House的就赶紧往
地下室
跑,
跑的时候重心低一些、切记得护住脑袋哈。
(图片来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选修》)
万一我们点儿背,既没在学校也没在家,正在路上开车。
请各位老司机
尽量沿着与龙卷风垂直的方向开
;实在开不了,请选择
弃车躲在低洼处抱住头。
(图片来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选修》)
雷电和龙卷风
是相生相伴的好基友,据美国国家气象局的统计,
龙卷风带出的雷电每年平均导致30人丧生。
答应小编,
如果你在室外实在没地儿躲,宁可趴地上
也离树远点好嘛。
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后勤保障啊啊啊啊啊啊!
想象一下,当龙卷风到来时,我们好不容易跑到安全屋,望着满屋子的水和压缩饼干,然后一口饼干一口水。。。
(图片来源:WS2)
作为一枚吃货,从来不会为出门穿什么烦恼;最烦的是每当家里存粮充足时,还觉得自己没东西吃 ┑( ̄Д  ̄)┍
(图片来源:GIPHY)
在准备了充足的
压缩食品和水
之后,适当来些
小零食
也是可以哒。
(图片来源:猫扑)
龙卷风中心气压低,它刮过时会快速卷起地面上的大量物品,碎片飞溅,所以也请大家准备些
厚毯子
,既保暖又护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