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水费哪儿来的?
在很多城市,想买到房子,就要交点茶水费,否则你就等吧。摇号摇不到你,抢号你也抢不过。
为什么明明正当的买卖关系,一定要交这类不清不楚的钱才能成交?咱打开天窗说亮话不好吗?
不好。说亮话不允许,要被处罚,所以只能说暗话。
但凡市场价格被扭曲的地方,必有行政力量的介入,比如某城市规定房价只能跌不能涨等。
价高者得在绝大多数时候都是一条铁律,一旦将这条铁律用行政的方式予以限制,就会滋生出很多畸形的怪胎来,茶水费只是其中一个称呼。
明明我卖5万一平米大家都抢着要,现在非要让我卖3万,排队的人当然是一眼望不到头了。
但排队的人有多少,排队的人付出了多少时间成本,跟我却没啥关系,因为我只能卖3万,奇怪的是,这中间也没有其他人受益,也就是社会成本是白白耗散的。
排队,是社会分配效率最低的一种方式,而价格竞争付出的成本则是为他人提供了服务换来的,是有同等程度的受益人群的。
黄牛也是一样,你可以叫黄牛,也可以叫水牛,收取的差价跟茶水费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有多少人还记得去年4500元一个专家号的事儿?
当时我讲了一下黄牛存在的必然性,结果被很多人理解为“帮黄牛说话”。
专家的医术值4500元,硬要把价格压成300元,结果就导致很多真正需要的,就算45000元也要的人排几个月队也抢不过住在隔壁仅仅是看个发烧的老婆婆。
真实价值被扭曲,总会有人用另一种形式去转化,在转化的过程中有利益分配,有权力寻租,这几乎肯定会造成社会价值的浪费,但也能比单纯排队稍微好点儿。
刚需能不能涨价?
很多人会说,如果没有行政手段的限制,任那些“奸商”随意涨价,老百姓的刚需怎么办?
其实真正的刚需是极其少的,而奸商也没有很多人想象中的那么有能耐。
什么是刚需?在战争年代,一个防空洞就是刚需;在饥荒年代,草根树皮就是刚需;在物质富余的年代,什么是刚需?也许是手机吧。
我记得我小的时候,房子的面积都是很小的,通常一家三口都挤在二三十平米的房子里,一室一厅一厨一卫。
这厅说是厅,堆杂物也还不够,室说是室,只能容得下一家三口窝在一张靠墙的小床上。
现在没人会说这样的房子是刚需了,100平的房子才叫刚需房,离市中心十几公里的房子才叫刚需房。
谁的刚需?“需”不起怎么办呢?好像也没怎么样。那这个刚需的“刚”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明明就是柔嘛。
人的需求是无限的,有了这个,那个似乎就成了想象中的刚需。
奸商也没什么随意涨价的能耐,再奸的商,他的乐趣也是在挣钱上,而不是在折磨老百姓上。
东西的定价都是市场根据供需情况给出的,用薛兆丰的话说,商人只是向社会进行了交易通报,并没有定价的权力。
在没有行政垄断的前提下,他的东西又暴利卖得又好,就肯定会吸引其他人进入这个行业,从而摊薄他的利润,这个用不着你操心。
不是买房才有茶水费
只要是自愿交易,无论价格多高,供需双方就都是受益的,否则交易就不会达成。
其实各行各业都有茶水费,那些叫骂黄牛的未必就没有收过茶水费。
比如某些教师,故意在课内不讲重点,然后去课外收补课费是吧,这也是茶水费,虽然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这么干。但这是体制庇佑着他们,游到市场上,这么干就是作死。
再比如银行的潜规则,推出了什么低利率的贷款产品,条件苛刻得要命,但你只要交几个点的手续费,从行长到信贷员大家皆大欢喜,就能给你办下来,这也是茶水费。
很多人说,我就是在公司里做做文员,或者我就是大学生,收什么茶水费?
同事或者同学让你帮个忙,你让人家请一杯奶茶是不是茶水费?
因为社会默认这种小忙不该收钱,而你迎合了这种默认,又不想白白帮忙,于是就用奶茶来对抗这种默认。这也是茶水费。
正确看待茶水费
搞清茶水费的逻辑不难,难的是认定自己的行为。
常常把道德光环套在自己身上,就容易把自己跟正常人类对立起来。这要是普通老百姓,顶多是自嗨,要是某政策的决策者,就容易遗祸社会。
曾经有人建议把廉租房建得如何如何舒适,说要保障低收入人群的居住环境。
但他可能没想过,建得那么好,低收入人群还拿得到房子吗?就算拿得到,又要交多少茶水费呢?
交了这么多茶水费才拿到,到了不满足租住条件要搬出的时候,他们又会用什么方式将当初的茶水费进行转嫁呢?
凡是供不应求的东西,价格都会上涨,如果强行扭曲它,茶水费就会出现。
你可以说它不好,说它不对,甚至打击它,但它总会绕过你的标准,用另一种形式在另一个地方变相体现出来。
很多人之所以痛恨茶水费,是本以为可以占到便宜,最后没占到。
但真正的源头,是那些把正常的费用变成茶水费,从而让你产生错误期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