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科学家Lucia Melloni没有料到,2018年,参加一次有关意识研究的会议会让她回想起父母离婚的场景。就和她父母一样,与会的学者们无法就任何问题达成一致。
这群神经科学家和哲学家在华盛顿州西雅图的艾伦脑科学研究所
(Allen Institute for Brain Science)
召开会议,
尝试设计一种方法,实证地测试互相竞争的意识理论:这被称为对抗性合作
(adversarial collaboration)
。
要设计一个让人服气的实验太难了,
“当然,每个人都在提出实验,都是他们已经知晓预期结果的。
”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经验美学研究所的Melloni
说。她
是这次合作的领导者,
在此她重回童年,成为了中间人。
Melloni领导的合作项目是邓普顿世界慈善基金会
(一家设于巴哈马拿骚的慈善组织)
发起的五个项目之一。该慈善机构资助的研究包括精神、两极分化和宗教等主题;2019 年,基金会承诺为这五个项目提供 2000 万美元资助。
每一项合作的目的,都是通过让科学家们提供证据支持一种理论,并证伪另一种理论的预测,从而推动意识研究向前发展。
Melloni的研究小组正在检验两种著名的观点:
整合信息理论
(IIT)
与
全局神经元工作空间理论
(GNWT)
,前者认为意识等同于人脑等系统产生的“整合信息”的程度;后者认为当信息通过专门的网络或工作空间在整个大脑中传播时,感知和思想等精神内容就会成为意识。Melloni和其他领导者不得不在主要理论家之间斡旋,几乎不会请他们共处一室。
他们为促成合作所付出的努力,反映出了该领域严重撕裂的现状。
一个问题是,意识对不同的人含义也不尽相同。例如,一些研究人员专注于主观体验——身为你我是何种体验。另一些人则侧重意识的功能——意识所带来的认知过程和行为。这些差异阻碍了对不同观点进行比较。
然后,
那封著名公开信出现了
。去年9月,100多名研究人员联署了一封信,作为预印本发布。信中作者对IIT进行了批判,认为它的预测是无法检验的,并将其称为伪科学
[1]
。这封信恰好在Melloni的合作成果刚发布之后发表。
混乱随之而来。这封信遭致其他科学家反击,他们认为这样的攻击会加剧分歧,损害整个领域的信誉。一些署名者称收到了隐含威胁的阴森电邮。社交媒体上指责性的推文让双方研究人员都辗转难眠。甚至有人考虑彻底离开科学界。
年轻的研究人员尤其担心这种争吵氛围。德国慕尼黑大学研究意识问题的数学家Johannes Kleiner说,他们担心领域内这种怒冲冲的争吵,可能在外界看来是陷入僵局,从而影响外界资金的投入。
尽管面临这些挑战,许多人还是期待着意识科学的未来
。对抗性合作的领导者们表示,他们的模式已经在帮助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哪怕只是一小步。而且,不是只有他们对意识理论进行了广受推荐的实证测试。过去二十年里这样的实验已经做了数百个,标志着该领域走向成熟。
其他研究资助机构同样也在关注这一课题:去年6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召开了为期三天的意识研究前沿会议。
新一代的研究人员正在努力推动有意义的对话和思想的开放。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
(Tel Aviv University)
的神经科学家Rony Hirschhorn说:“比起竞争,我们更应明白科学是一项团队工作。这也许很天真,但我的乐观主义就是期待我们能超越当下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