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格隆汇
格隆汇旗下公众号。分享和探讨港股、美国中概股以及少量估值确有吸引力之A股的投资线索、投资机会与投资心得.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格隆汇

“深漂”一年半

格隆汇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2-06 19:25

正文


编者按:残酷的竞争,有限的资源,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城市生活的基本法则。然而即使是这样的房价,这样的生存压力,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离开挚爱的亲人,离开熟悉而又舒适的家乡,选择来到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可以说是打工,可以说是奋斗,也可以说是追梦,又或者,只是一种无奈。在这里格隆汇给大家分享,格隆汇会员在一线城市漂泊的真实心路历程,相信你会感触颇多。


我们无路可退,我们心有不甘,我们只能向前。因为梦想,所以远方。

 

不知不觉已经来到深圳差不多快两年了,如果按照自己毕业的时间算的话也算是经历了一年半的“深漂”生活了。

 

至今仍然没有想到自己最后会在深圳这样一座熟悉而陌生的城市里飘荡这么久,也可能,今后还要继续飘荡下去。

 

我的老家在湖南衡阳,这是一座出了名的打工大市。网上随便查了一下迁徙地图,基本上从广州到衡阳的热度在春节期间每天都能保持在70%以上。可见这座城市的人口生存状态。


 

从小到大,身边的同学朋友对我说的最多的是:“我爸爸在深圳”,“暑假我去了广州”很可惜我的父母安于本分,只在老家做着点小生意的。所以小时候,每每看到周围的小伙伴一到放寒暑假就跑去广州、深圳了,心里也都会艳羡不已。当时嘴里也会一直嘀咕着,为什么我的父母不愿意外出打工,这样我也可以放寒暑假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了,这样每到过年的时候我也能收到很多从外地带回来的礼物了。

 

后来,我才觉得很庆幸父母能一直陪着我长大。事实上,那些炫耀自己去了广州、深圳的小伙伴,炫耀自己能逢年过节拿到从远方带来礼物的小伙伴,到后来都成了大家口中的留守儿童。这个词,至少在高中之前,我是没有感觉的。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每每想到这样的词,也会暗自侥幸,还好自己没有贴上这样一个标签。

 

等到上了初中的时候,身边那些去过广东的小伙伴们变得越来越浮躁,有的早早辍学,便南下打工。那时候,在老家每到逢年过节,一群头发新颖,打扮时髦的年轻人便会突然出现在街头,后来这些人在网络上都有一个统一的代号叫“杀马特”。我母亲是最见不得这些人的,每次看到有这样的年轻人从家门口经过,都会当着我的面指点一番。当时父母和邻居们讨论最多的也都是附近哪个年轻人在广东那边乱来了,打了架,偷了钱,抢了东西,犯了事。深受传统教育影响下的我从小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中看着这些耸人听闻的边角料,看着那些与自己越走越远的邻居玩伴们,对南中国这样一块我没到过的地方产生了深深地排斥感。

 

再到高中毕业的时候,对待在老家湖南也没有多少兴趣的我排除了所有在广东的学校的同时,怀着对大海的期待,在高考志愿里填上了几个东部沿海的学校。最后在落榜了第一志愿后,来到了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再后来,到了快毕业的时候,又因为机缘巧合跑到了深圳姑姑家里玩,趁着寒假无聊,便在深圳找了份实习的事情。那时候,也是我第一次踏上这座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

 

深圳这座城市相比于大上海的繁华,确实相形见绌许多。那时候能够让自己待在深圳的理由其实也是怀着对对岸香港的一种好感,这样一种感觉是在上海这座号称国际性的大都市所找不到的。我第一次发现原来深圳和香港离得这么近,近到只需要坐上一条普通的地铁就可以到达了。

 

当时临近毕业,户口问题也是摆在自己心头上一件头疼的事。之前读书的时候把户口迁到了学校,毕业后要打回原籍,想着自己既然也不会想要再回到老家了,又在堂姐的口中听到深圳有针对应届生的户籍优惠政策,想着为了户口这事,先在深圳安顿下来再说。

 

在姑姑家一直待到毕业,当时实习也要结束了,机缘巧合下又跟着实习的认识的领导又去了另外一家公司,准备开始真正的职业生涯。

 

等到毕业那天,回到学校拿到毕业证准备要再到深圳时,心里却又慌乱了。这座呆了四年的大都市,有我挚爱的大学同窗好友,有我整整四年的青葱岁月。尽管充满着不舍与留恋,但逼于无奈,最后还是毅然决然的选择了离开。

 

其实,自从初中毕业之后,我一直都在外流浪。对,我喜欢用流浪这个词形容自己的生活。它有一种漂泊的感觉,也有一种离去无痕的淡定。虽然也会有一点岁月的忧伤,但只要你内心笃定,其实一切也都是充实美好的。

 

这些年,因为各种原因,去过的地方也不算太少,或长或短的呆在这些地方,见识了很多风土人情,也看到了太多尘世浮华。很多人每每讨论一个地方的时候,总喜欢去说这个地方的人怎么怎么样,用到的词也大都是什么“排外”、“看不起人”、“吝啬”、“小气”之类的词眼。每每听到这些话我也觉得无奈,但同时也会微微一笑。虽然自己从来不否认一方水土一方人的说法,但是人与人之间从来都是交心才有好的结果。如果一开始就以一种偏见与傲慢先入为主,再怎样的交流也得不到双方的愉悦。

 

在我看来,深圳这座城市与其他城市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的人口来源的复杂多样,它不像上海,除了上海人就是安徽人。它也不像武汉,除了湖北人大部分还是湖北人。走在深圳的大街小巷,你可以听到纯正的粤语,也可以听到遥远北国大东北的嗓门,你也可以感受到西南一隅浓厚的川普口音,还有来自湖南各地形形色色的方言韵味。也正因为南来北往多少人,也写不尽这座年轻城市背后所掩藏的沧桑,于是乎,当你看到“来了就是深圳人”这样的标语时,也会情不自禁的潸然泪下。

 

大家都是漂泊在外的人儿,何曾不想在异乡寻找到那份属于自己的归属感。然而这样的归属感到最后在深圳都化作了来自各地人都在讲的普通话,这种普通话没有北京腔的盛气凌人,也没有上海腔的尖锐矫情,即便是夹杂了各自的口音,但在各地人的混响中仍然显得柔和、婉转。它给了人一种平等和被尊重的感觉,这种感觉无关乎外地人与本地人,无关乎关内人还是关外人,因为大家都是深圳人。

 

有时候,看到高耸的房价,也会觉得这样的标语更像是在给我们这些漂泊者进行一场别有用心的洗脑。没有房子,这样的城市,到最后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容的下来。

 

 

突然,我想到了自己姑父一家。

 

他们一家从九十年代起就成了“深漂”一族,我姑父的三个兄弟在深圳开出租车已经近三十年,然而或是因为生活所迫,又或是缺乏远见,或对老家仍然有所依舍,他们一直没有在这儿买房。他们所租的房子也从当初的三五百涨到了现在的两三千。

 

如今姑父的儿女也从留守儿童变成了职场新贵,从老家大学毕业后也来到深圳继续过着深漂的日子,一家终于可以住在一起享受着团聚的喜悦。有时候,他们的儿女也会感慨,要是当初早点在这儿买房该有多好。人生没有回头路,面对现如今望尘莫及的房价,姑父他们能做的也只是拿着自己所有的积蓄在老家为他们的儿女购置新房。他们唯一期待的也是等到退休后回到老家携儿孙颐养天年。不管在外呆了多少年,这座城市终究不是他们的归宿。

 

有时候,我也会想到自己。这座我突然来到的城市,真的又属于我吗?如果当初不是姑姑在这儿生活,凭着我自小就有的排斥感,我可能也不会有机会踏上南中国的这块土地,并在这儿工作,生活。尽管如今自己的身份证上的地址已经变成了这个城市里一座我去都没去过的大厦,但是每次看到身份证号码上“430423”的数字,也不禁会感慨,这座城市,要想真的融入,该会有多难。

 

看到网络上一个“深漂”写了这样一句话:“任何带有青春特质的灵魂,都没法不迷恋超级大都市,它所具有的丰富、包容、新奇、魔幻、创造力,至少会有一种构成致命的诱惑。”这样一段话更至于我而言,更像是我对上海这座城市的感觉,反而现如今因为有亲人在深圳,多多少少还是会有一点归属的错觉。想到自己当初在上海读书的时候就四处折腾,又是创业又是办辅导班的日子,突然觉得因为这座城市这种归属的错觉,已经让自己懈怠不少。或许这也是那幅标语之后另外一场洗脑吧。

 

虽然会被洗脑,但是现实还是会无情的将你鞭挞醒来。走在破烂不堪的城中村里,看着那些外地来的孩子和家人挤在一起杂乱的生活,回想到自己小时候玩伴们高兴地说着自己暑假要去广州、深圳找爸爸妈妈了。心里莫名一阵苦笑。踏上拥挤的楼道,看着房东时不时贴在墙上提示加租的通知,走进自己狭窄而又堆满杂物的凌乱小屋,桌上摆放着上个月寒碜的工资条,想着自己的将来。

 

 

这一切的一切似乎又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你,这座城市,还有理由值得你继续努力。



格隆汇声明:格隆汇作为免费、开放、共享的华人海外投资第一平台,并未持有任何关联公司股票。转载本文,请务必注明来源“港股那点事”及作者。



加入华人海外投资第一平台—格隆汇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格隆汇”APP

 遨游格隆汇官网(gelonghui.com

 添加微服妹妹微信号:guruclub_011

 关注格隆本人微信公众号:guru-lama

 商务合作0755-86332133-823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