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自由,职场独立……它们真是女人的底气吗?
昨天的釜山电影节上,凭借《都挺好》,姚晨摘走亚洲内容奖最佳女演员。
白玉兰奖上的遗憾,在釜山做了了结。
获奖感言,姚晨异常平静。
对于自己,她没有提到太多,而是表达了希望可以通过这部电视剧,让更多人了解当今真实的中国女性。
明玉这个角色的成功,没有意外。
职场,家庭和亲密关系中的琐碎和是非,被她摆上台面。
人们一边围观,一边寻找着有关于自己的共鸣。
无论,最终有没有找到解决方案,但起码你知道,自己并不孤独,类似的困境,人人平等。
如今,女性角色引起的讨论,愈发尖锐和敏感,反响也往往轰动一时。
从曾经的《杜拉拉升职记》到近年的《我的前半生》,从职场到家庭再到爱情。
角色千变万化,不变的却是主题:
当代女性,如何成为更好更独立的自己?
“财务自由”“职场独立”被频繁划过重点,仿佛一切“她困局”,都能用这两条不变的定律解决。
只是,这样的想法,真的简单了。
如今的女性,怎么会仅仅满足于此?
焦虑,不只属于中年女性
不久之前,同样是在舞台之上,姚晨的发言少了昨天的气定神闲。
有关中年女性的困境,被她,被海清,甚至是舞台之外的很多人提及。
人们说四十不惑,然而40岁的女性,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了困惑最好的代言人。
姚晨说找不到属于中年女演员的角色,同样的困扰,对于任何一个职场女性同样适用。
当你再没有用熬夜拼出KPI的体力,经验也半斤八两时,不被年轻人取代,已经是一种成功。
这样的焦虑和困扰,何止中年女性有?
袁泉就提到,好的儿童电影如今同样缺失。
如此来看,儿童演员的焦虑为何从未被提及?
中年女性的焦虑,被频繁提及,只是,我们是不是在过度消费这个群体?
焦虑这件事,每个年龄段都会有。
性别更是如此,我们频繁提及女性焦虑,但这意味着男性就无忧无虑吗?
这点,姚晨划过重点。
家庭与事业的平衡,无论男女,都是艰难的困局。
其实,很多所谓的“中年女性”过得很好,郎平就是其中一个。
即使经历过离婚和指导美国队的争议,可如今,家庭事业,她都做到几近满分,成为很多人羡慕的样子。
她的努力,不需要被一个看似善意的定义,全盘否定。
女性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欣赏。
青春的活力,中年的风韵,老年的稳重,每个年龄都有他们各自的闪光点。
之所以有些人被当做励志偶像,有些人却习惯性地被可怜,唯一的区别在于,你究竟想呈现一个怎样的自己。
底气,是最好的反击
最近,被疯狂的讨论一部剧是《致命女人》。
同一座别墅,三个不同时代的女人,三种全然不同的生活。
最燃的,应该是60年代的Beth Ann。
旁人眼中,她有着幸福的生活。
时刻精致的妆容,事业顺风顺水的老公,永远都是一副模范夫妻的样子,出现在外人面前。
她早已失去自我,即使被老公当做女佣一样呼来唤去,连邻居都忍不住善意提醒。
Beth Ann依旧维护老公,这是她的选择。
然而,一切因为老公的出轨而改变。
面对邻居的家暴,向来唯唯诺诺的她,选择反击,直面施暴者。
在当时那个男尊女卑的年代,这样的勇气,让被施暴的妻子,说出了一句五味杂陈的感叹。
对于丈夫,勇气也在继续。
惟命是从的她早已“死”去,和丈夫对峙,讨论名存实亡的婚姻。
她打破看似幸福的舒适圈,因此换来丈夫的和解。
时代的价值观是她妥协的原因之一,更多来自内心的愧疚。
因为自己的过失,女儿意外离世,她觉得这是一种对丈夫的亏欠。
于是,一味的迁就和忍让,让她迷失了自我,也失去了丈夫的尊重,和对等的亲密关系。
亏欠的终结,来自丈夫的出轨,当他们回到同一水平线,Beth Ann有了反击的勇气,同样,也让她拥有了底气。
看似在对抗小三,她却在一次次反击中变得强大。
添置新衣,做了美容,甚至重新弹起热爱的钢琴,找到曾经的自己。
相比之下,出轨的丈夫依旧狼狈和自私。
自我也许会因为种种原因迷失,一旦被重新找到,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你的光芒。
女人的底气,就是最好的反击和气场。
女人的底气,到底是什么?
底气,到底是什么?
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
有人希望成为职场女强人,认为权利和财富是自己的底气。
就像唐晶,即使没有了贺涵,生活也可以依旧高光。
也有人想成为《都挺好》里的大嫂,舍弃职场,回归家庭,把一切都照顾得井井有条。
只是,当我们离开职场家庭,没有过往的成就,你是谁?
如果陷入沉思,你的底气是什么?
姚晨为了孩子,在事业巅峰回归家庭。
这样的选择,她一做就是两次。
袁泉在有了孩子后,渐渐淡出荧屏荧幕,选择并不高光的话剧舞台。
《简爱》,一演就是10年。
很多人说,这并不是值得炫耀的事,凭什么为家庭而牺牲掉事业的,永远是女人?
姚晨说,她并不为自己的决定后悔,因为这是她的决定。
事实上,也有女性做出完全相反的决定。
在王珂遭遇商场的致命打击后,刘涛选择了复出。
于是,我们听到的全是吹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