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留学杂志
《光明日报》直属期刊《留学》杂志社,是隶属38家中央新闻单位之一的国家级期刊。拥有半月刊杂志/两微/光明留学网及流媒体全矩阵,着眼于泛留学领域,洞见留学行业发展,深度报道国际教育领域资讯,助力BC端产教创融合。《留学》看世界,开视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史事挖掘机  ·  从秦朝到清朝 各朝代机构官制示意图 ​​ ·  昨天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  “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揭晓,河南一项目入围! ·  昨天  
天都新闻  ·  武王墩一号墓入选“中国考古新发现” ·  2 天前  
史事挖掘机  ·  1949年叶剑英请傅作义吃饭,对方多喝了几杯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留学杂志

《留学》杂志总第260期 | 中国大学,走向世界一流

留学杂志  · 公众号  ·  · 2025-02-05 08:00

正文


《留学》杂志总第260期

Studying Abroad


文末点击“阅读原文”或扫描二维码

均可购买杂志


卷首语


目录


速览


封面话题

中国大学

走向世界一流

节选:


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我国参与国际教育竞争、提升自身实力和影响力的重要举措。


自1995年“211工程”启动至今,中国已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道路上行进了近30年。从“211工程”到“985工程”再到“双一流”建设计划,伴随着一步步的探索,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世界大学排名快速提升,在高精尖领域的表现不断进步。目前,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已进入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一阶段,一流大学建设应该向何处去?


站在30年的节点上,回顾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历程,分析我国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大学之间尚存的差距,探究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无疑是有必要的。


......


本期“封面话题”,从厘清“世界一流大学”的概念出发,围绕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模式、成就、问题与方向展开分析,希望能够为我国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从追赶到超越:

世界一流大学内涵再探

节选:


关于世界一流大学的探讨由来已久。我国学者对世界一流大学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211工程”“985工程”相继实施之后逐渐升温,论题涉及世界一流大学的地位与作用、特征与评价标准、类型与模式、形成机理与发展道路、学科与队伍建设等。21世纪初,各种世界一流大学排行榜陆续推出,引起社会各界对世界一流大学的关注,激发了各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热潮,也助推了世界一流大学研究的国际化趋势。然而,就目前来说,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仍然无法完全适应世界一流大学实践的需要。在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各国竞相打造科教战略高地之际,继续推进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仍有重要意义。

中国如何建设

世界一流大学?

节选:


中国投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已有近30年时间,在建设成就不断累积下迅速实现了高等教育整体实力的显著提升,引发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当前,在已有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正逐步迈入内涵式发展新阶段,未来将致力于在质量上取得进一步突破。

路径选择:

关于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理性思考

节选:


随着以人工智能为引领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影响的日益广泛和深远,高新知识及其物化成果——高新技术之于国家的兴衰成败具有了不可逆转的决定性。尤其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当下,建设以知识创新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己任的世界一流大学成为各国占领教育、科技、人才制高点的不二选项。我国亦不能例外,必须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之于现代化强国建设所具有的引领作用和动力价值加以重视。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基础教育何为?

节选:


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特别强调要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目标,锚定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教育强国建设是一项涉及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系统工程,而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无疑具有特殊的带动作用。因此,党中央、国务院作出重大战略决策,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全面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这对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无疑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统筹推进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促进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有效衔接,既是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又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基石。


视界

高等教育国际化

助力巴西全球影响力提升

节选: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巴西作为金砖国家的重要成员、新兴经济体的代表以及全球主要经济体之一,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与参与度日益增强。由于地缘政治和自身发展的特殊性,巴西在提升全球影响力的过程中采取了“淡化硬实力、着力发展软实力”的策略。其中,提升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成为巴西的重要举措之一。

德国“第三条教育路径”:

接受高等教育的一次独特机会

节选:


如果没有高中文凭,是否有机会进入大学继续深造?德国“第三条教育路径”,即针对那些没有高中文凭、但具有2—5年职业经验和实践技能的求学者的一种独特的高等教育路径。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期,拥有高中文凭是德国学生获得高等教育的唯一途径,这被称为“第一条教育路径”。后来,对于无高中文凭但仍希望接受高等教育的求学者,德国设立了“第二条教育路径”和“第三条教育路径”。其中,前者要求学生先在成人学校、夜校或职业学校等进行补习并通过考试,一般来说,需要花费2—3年时间,这对于学生的时间、精力、财力都是一种挑战。由此,“第三条教育路径”的价值得以凸显。


观海听潮

我所经历的

芬兰课堂

节选:


我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法语专业,之后从事了近20年的中法文化交流事业,直到2019年开始接触芬兰教育,在芬兰的一所以体育为特色的高中工作。这所学校算是芬兰的一所老牌体育高中,成立于1949年。它不仅提供普通的高中教育,还是芬兰国家队的训练基地,会举办一些全国或全球性的比赛和会议,并为芬兰和来自全球的学生提供体育教育和营地教育。我在营地教育部门负责中国和亚洲市场,为短期来芬兰的孩子们提供纯正的芬式教育和活动体验。来到这所学校后,我也有很多机会考察其他学校的芬式课堂。

多样美国:

城市的性格与特色

节选:


我所在的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位于芝加哥附近的一个小镇上。说是附近,其实前往芝加哥单程就需要近三个小时,而且路上几乎都在横穿玉米地,所以,我们学校也有个很贴切的外号——玉米地大学。


与芝加哥的繁华喧闹不同,香槟是个安静、闲适的小城。与国内相比,这里几乎没有什么夜生活可言,人们下班或者放学之后都早早就回了家,街上常常空空荡荡。这里随处可见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的标志。橘色和蓝色是学校的代表色,也是这座小城最常见的颜色。城里的很多人都是学校的学生或者职工,也有一些人毕业之后就留在了这座城市工作。我有一次打车去机场,就遇到了我们学校的校友。他是中国人,本职工作是一名机械工程师。只不过,因为喜欢开车和与别人聊天,所以每天早上会跑一个小时的计程车。他和我聊起十几年前刚来美国学习的时候,这座城市的人口比现在少许多,也没有很多中国学生和中餐。而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亚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抚慰广大中国学子对家乡口味的思念。


圆桌论坛

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

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节选:


2024年秋季,义务教育“新课程、新教材”全面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提出要“使学生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我们勾画了国家层面的育人“蓝图”。如何将其落地转化为学校的“施工图”?这要求我们结合各自学校的办学历史,科学分析学校课程发展的现状,编制学校课程实施方案,明确育人目标。


思想库

专业伦理培养:

保育专业不可缺少的一课

节选:


专业伦理源于英文“Professional Ethics”,强调某专业团体的成员之间,以及与社会其他团体成员互动时应遵守的专业行为规范,是评判专业是否成熟的重要指标。幼儿教师专业伦理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于其履行岗位职责、维护专业声誉、满足社会需要有着重要价值。幼儿教师在践行专业行为时,需要处理师幼、师师、亲师等多重关系,当这些关系发生冲突或者矛盾时,专业伦理能够帮助幼儿教师明晰正确的价值取向,促使其用伦理规范指导和处理各种关系,进而提升幼儿教师教育与服务的质量。幼儿保育专业学生成长的主要方向是幼儿教师,其专业伦理水平关系着幼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实践

知行合一,

发展学生的道德素养

节选: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是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基石,它如同一盏引路的明灯,引导学生探索真理、感悟美德。为了使思政课教学更加生动、更加深入人心,教师既要在理论上深耕细作,让“小思政课”成为启迪智慧的钥匙;又要勇于创新实践,借助各类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大思政课”成为滋养心灵的甘露。近年来,青岛市即墨区潮海中心小学(以下简称“潮小”)将少先队活动和道德与法治课程相结合,知行合一、双管齐下,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的发展与道德水平的提高。

校家社协同,

共筑“心天地”

节选:


上海市卢湾高级中学围绕“科学教育树人,人文精神立魂”的办学宗旨,以“人文与科学同行,育心与育人共进”为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深化落实协同育人,积极探索“三自”心育模式,致力于筑就呵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心天地”。

多元课程,

点亮学生的科学梦

节选:


加强科学教育,培养青少年的科创精神和科学素养,是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基础支撑。在“双减”背景下,江西省吉安县海尔希望小学不断探索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实践路径,通过夯实国家课程、普及物理科学、做强精品社团、扎实科学阅读,提升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科学思维。


图说


风向标

让跨学科学习

真实发生


节选: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提出:原则上,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以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学科知识的整合发展,通常围绕一个中心主题、任务、项目或问题开展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有助于促进知识融通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大兴南校区基于新课标要求,整合语文、数学、英语、美术、劳动、体育等多门学科,就跨学科主题学习展开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学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