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反思张家界“两个菜要844元”风波 ... ·  昨天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瘫痪老人被抬至银行办业务 ... ·  2 天前  
安徽省人民政府网  ·  安徽新增2个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  2 天前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胖东来就产品掉色等情况致歉、学生家属举报学校 ... ·  3 天前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治未病”“救急病”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

州市看点 | 楚雄州创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  · 公众号  ·  · 2025-02-05 19:00

正文


近年来,楚雄州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以整县推进为主路径,按照“健全机制、强化保障、提升效能”的“333”治理思路,全面深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截至2024年底,全州累计完成944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治理率达87.49%,位居全省前列。





“三有标准”建机制,实现长效运维管护

坚持先建机制、后定模式,实现全州农村污水因地制宜、有效治理。


一是有具体的配套政策。 制定出台《楚雄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农村污水治理专项规划》等政策文件,科学制定治理率目标,指导帮扶各县市制定符合县情实际的治理方案,推动任务目标细化、确保目标措施化、行动化,为全州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全域治理提供强有力的政策“驱动力”,实现“整县推进”拓展到“整州推进”大踏步迈进。


二是有科学的治理模式。 建立农村生活污水现状底数清单、治理任务清单、问题设施清单“三项清单”,将全州1079个行政村12026个自然村,按照生态敏感程度、不同区域、不同村庄类型,科学选定纳入县城污水处理厂处理、集镇周边纳管处理、环境敏感区一体化设施处理、非敏感区“小三格”+“大三格”集中预处理后资源化利用、非生态敏感区山区半山区分散单户“小三格”预处理后资源化利用5种模式开展治理。坚持分类施策、因地制宜,科学合理选择治理模式。


三是有高效的治理思路。 坚持“生态化”“资源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思路,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推行“小三格”+“大三格”建设和简易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污水分户、分区、分片收集处理后用于周边就近农地、林地、园地灌溉,既降低了处理成本、又补充了旱季生产用水,实现了花钱少、效果好、群众喜的目标。如:元谋县“三水三网”共治,污水收集处理后回用高效节水,实现污水变节水收费运行机制,获得省级推荐在生态环境部会议上做典型经验交流发言,南华县整县推进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全域治理在全省会议上做典型经验交流发言。




“三种框架”强保障,不断夯实治理根基

以从户到村的全域化、观念提升的自主化、社会资源的整合度3个方面为重点,构建全州农村污水治理系统推进的关键突破点,不断夯实治理根基。


一是搭建“自下而上”的立体式全域治理框架。 结合农村生产生活实际,围绕“看不到污水、闻不到臭味、听不到怨言”的治理目标,制定“一户一策”治理计划,进一步完善“一村一图”治理方案,坚持“全域治理”,实施统一的污水处理标准和措施,不落下任何一个少数民族、不放弃任何一个少数民族村落,构建从农户、到村庄的自下而上的立体式治理框架。


二是搭建“共治共享”的互动型正向反馈框架。 通过倡导全民节约用水、形成良好用水习惯,鼓励群众积极参与“收污水、美环境”行动,从源头上减少污水乱排乱倒现象;搭建村民参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方案设计、工程建设、运行维护和成效监督平台,坚持让群众在共商共建共治共享中有更多的参与感、幸福感,让治理解民忧、得民心。通过农村污水治理,村庄巷道、沟渠污水消失了,臭味不见了,村庄环境变得干净整洁,群众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村民自治热情高涨,从“政府要治”悄然变成“村民想治”,正向反馈机制逐步形成。


三是搭建“共建共治”的多元化资源整合框架。 积极发动乡镇和村组干部、村中能人巧匠、乡贤、退休干部教师“四种力量”共同参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献计出力。通过政府项目支持一点、社会资本投资一点、村组两级筹集一点、社会力量帮扶一点、群众投工投劳折资一点的“五个一点”方式整合人力、物力和财力。据统计估算,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户均需投入财政资金约0.8万元,通过多元筹资,户均投入需0.15万元至0.5万元区间,节约了财政资金投入,真正实现“花小钱、办大事”。




“三方联动”增效能,提升污水治理水平

通过“大事政府干、小事集体干、家事自己干”,明确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政府、集体、群众”三方责任,各尽其职,合力推动。


一是部门协作共参与。 州级各职能部门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县(市)党委、政府统筹,协同乡镇、村组和各方面力量积极投入农村污水治理工作,形成了州委政府统一领导、部门推动、县市主责、乡镇主建、村民参与、社会支持的工作格局。


二是基层带动共治理。 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县、乡制定单位和干部联系包保机制,抽调基层经验丰富、懂技术、能吃苦、能战斗的同志深入一线,摸底、走访、现场调查,走遍村村寨寨犄角旮旯、访遍千家万户,倾听群众诉求,带动群众参与,探索创新治理模式。开好村组党员大会、户长会和村民代表会“三场会议”,发挥党支部发动、党员带动、群众主动“三个作用”,让治理方案问计于民,让治理成果问效于民,真正的依靠人民、服务人民。


三是示范引领共发展。 以“牟定模式”为标杆,楚雄州各县市立足县域经济、生态、农村环境现状,科学制定试点方案,全面推进全域治理。元谋、武定、南华列入云南省第一、二批20个整县推进试点县,率先完成整县推进试点任务,顺利通过省级考核验收,全体获评优秀 。全州获得省级试点县市个数和奖补资金均居全省第一。依托整县推进实践优势,高起点谋划楚雄州农村生活污水“整州推进、全域治理”试点项目,聚焦治理质量再上新台阶,争取向全省推广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楚雄经验”。

来源:楚雄州生态环境局


编辑 | 岳艳娇

审核 | 马冉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