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谷趋势 | 青岩
新华社北京8月28日电,据外交部消息,28日14时30份许,印方将越界人员和设备全部撤回边界印方一侧,中方现场人员对此进行了确认。
自6月26日印军在中印边界锡金段入侵中国领土到撤军,一共63天。
63天里,中印边界对峙成为仅次于朝鲜挑战联合国决议发射洲际导弹的紧张局势。
01
印度当务之急是安内
这次“入侵”事件能够和平收场,很大程度是得益于印度国内局势罕见的糟糕。
两个月里,从西北到东北,印度的大规模骚乱从未消停过。
朗洞对峙发生前后,印度东北方紧邻锡金和中国朗洞地区的西孟加拉邦发生骚乱。军民“打”成一片。这场骚乱具体发生地是以产印度红茶知名的大吉岭地区。为了控制局势,印度向骚乱地区增援了一支和入侵中国规模仿佛的部队,并对当地实施断网。
东北方向还没有消停,西北方向又乱了。进入8月,哈里亚纳邦、旁遮普邦与首都新德里周边的德里地区进入暴乱时间。两个多星期,共发生300多起骚乱,导致近40人死亡,数百人受伤,上千人被抓。
首都周边,暴乱水准都要高一点。电视台、报社、公交车站、商店、车辆……都被纵火、攻击,逼得印度政府在6个城市实行宵禁。最紧张的时刻,印度甚至对哈里亚纳邦实行总断网。
这些邦折腾得欢,印度共产党的活跃地区——阿萨姆邦和那加兰邦也是印度长期的不安定因素。
国内大闹,边境小闹。
除了和巴基斯坦有意无意的走火。整个8月,武装人员发起了不少于6次针对印度兵营、警察机构的袭击。8月27日的袭击,制造了印度国家安全部门近一年中最惨重的一次伤亡。
看一下印度地图,印度整个北方几乎就没有消停的地方,这样的局面让印度还怎么和中国在边境对峙下去?
所谓的通过和中国的对峙甚至局部冲突,来凝聚印度国内的人心推进改革的说法,此时此刻就更显得可笑了。
如果真打起来,而且打得稍大一点,这些地区别说凝聚人心,不趁机作乱就算不错了。
至于更复杂、更深入的“改革开放”——比如,莫迪一直希望推进的允许外资大型零售商进入印度市场,这是一个可能招致印度全国性反对的举动。去过印度的都知道,印度零售基本以小店为主,大型超市进驻简直就是直接要他们的命。
没听说当代有哪一个成功的改革是在一小半国土动荡的情况下成功的。现在,印度无论是改革派,还是保守派都要有一个稳定的国内环境。
02
越离不开中国越要折腾你
虽然印度政府一直坚持只有“一个印度民族”,但印度的确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而且其复杂性让任何一个英明的统治者都会头痛。
没有人能说清楚印度究竟有多少个民族,最保守的数据是一百多个。说212个、314个、450个……也有。
如果要研究一下印度的国家认同问题,比如有多少人认同印度是祖国,最后的答案一定会很有意思。印度是一个联邦制国家,但其内部连接松散,所以也存在着不少的闹自治、闹独立的力量。
然而,如果就此认为印度是一盘散沙那就大错特错了。
印度的统治核心非常稳固,他们有很强的精英意识、国家观念以及民族自豪感,而且大都受过高等教育,有比较强的辐射力。
由于三百多年的殖民统治经历,印度精英和英国统治者最接近,在独立自主的过程中,他们也自觉不自觉被殖民扩张所潜移默化,比如当年英国人的“大印度联邦”的狂想,就很得包括印度国父尼赫鲁在内的印度经营阶层的喜欢。
这一点,从印度对待锡金、不丹、尼泊尔的做法和态度,以及对待西藏的暧昧就可以体现一二。
而在扩张遭遇挫折的时候,这个核心很有一种不认错、不吃亏、输人不输阵的精神。比如,对于1962年的那场战争,这个阶层中的绝大部分认定那完全是中国的错,有那么一部分人一直保有从哪里丢的就要从哪里找回来的想法。
如果暂时拿不到,也一定要从别的地方找平衡。这次边境对峙,印度在双边贸易上动作很多。63天里,据不完全统计,印度共对近一百种中国产品征收反倾销税,还开始对中国电子信息产品进行审查。
就在印度撤走前几天,印度政府要求多达30家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和网络浏览器开发商配合进行安全检查。这已经是半个月内的第二次了。
有的时候,不得不让人感叹,幸好中国还有那么多产品可以让印度泄愤。否则,三哥是不是会憋出内伤来。
03
印度依然是中国的新兴市场
事实上,印度早就是反中印自由贸易的急先锋了。
2017年上半年,中国商品共遭到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发起的37起贸易调查,其中印度发起的调查数量为12起,占了三分之一。
从1997年开始,中国成为印度反倾销调查的头号目标国,这块“金牌”中国一下蝉联了20年。
当然,印度在这个问题上也拿到了一块金牌——在全球对华发起反倾销调查国中,印度牢牢占据第一位。从1995年到2009年,WTO成员国共启动了3675次反倾销调查,其中761起涉及中国,印度一国发起了131起。
然而,即使有这么针对中国,中国还是快速超越了美国、阿联酋成为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2016年中印双边货物贸易为695.2亿美元,中国对印度出超为516.9亿美元。更为重要的是,在印度的日用品中,中国制造的份额占到70%。
经常在网上发起抵制……货运动的中国人,在这一次对抗中吃了点哑巴亏,因为在中国的印度产品太少——就是些珍珠、棉花、矿物等等,实在没什么可抵制的。
朗洞对峙的和平解决是一件幸事,算得上是双赢。中国的金砖峰会可以不必因少了印度而遗憾——即便“金砖”这个称谓越来越成色不足;印度也有了台阶,还可以专心处理国内事务。
不过,以印度的脾性以及印度在边境地区的行为模式,“朗洞”类似事件不知道是否还会出现,毕竟跑到别国领土上道义负担太大,但“班公湖”类似事件则还会继续上演,当然更经常的则是继续两国军队的“拥抱”戏码。
中国在印公司要准备过一段时间的冬天,主要体现在政策变动以及日常经营活动会受到来自政府、民族主义者的骚扰,而且许多正常的经济纠纷都可能因为民族主义而变得复杂。
对此也不用过分担心——印度是一个即将在人口数量上超越中国的大国,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能够满足印度最大多数人对美好生活想象的质优价廉的商品,只有中国能够大量供应,所以看准了商机并研究透了印度市场的中国企业依然可以享受印度红利。
如果大型超市可以进入印度,中国供货商更是可以简化与印度小商贩打交道的麻烦,反而可能更容易搭其他外资的车进入印度市场。
印度的改革也会继续推进下去,虽然它的步伐可能比较慢。巨大的人口红利,会始终让投资者对这个巨大的市场心存念想。
印度是一个没有经历过深刻的土地革命的国家,安于现状的中小地主将会成为改变这个国家面貌努力的一大障碍。作为联邦制国家,地方的各有盘算,也会影响印度中央政府的雄心。
莫迪在很多方面没法借鉴中国的经验。而且,他的任期有限,没有人知道,他的政策是否会被延续。
只要不发生激烈的战争,印度的经济就会一路地走下去。那将是一个长期上扬的曲线。它会利好能坚持下来的投资者。
唯一的需要提醒是,中国投资要努力避开那些民族矛盾尖锐的地区;在印度的精英地区当然更好赚钱,但你得有一颗大心脏,在面对一次又一次精英的抗议,你要有能坚持下去的勇气和技巧。毕竟,中国没几个经营者在国内经过这样的历练。
冬天过去就是春天,虽然印度热带季风气候每一次春天都不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