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京报传媒研究
传媒圈里圈外,新闻台前幕后,这里大概是离新闻一线最近的地方,给你不一样的视角,新闻从未如此有趣。关注我们~~~因为你除了帅,还有脑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ZOL中关村在线  ·  2024机圈热门技术总结:AI入端、纯血鸿蒙 ... ·  21 小时前  
EETOP  ·  中国考虑调查苹果税! ·  昨天  
EETOP  ·  国产GPU成功部署DeepSeek! ·  2 天前  
ZOL中关村在线  ·  尼康Z50II拍摄体验:拍照和视频功能均衡的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京报传媒研究

因“救人迟到”的教师,靠舆论翻身?

新京报传媒研究  · 公众号  ·  · 2024-06-19 19:47

正文

文 / 王可(新京报传媒研究院)

遭受不公?或许舆情可以补偿你。

01
“因公迟到”仍遭处分


俞莉老师一定想不到,5月的一次“因公迟到”,会在6月掀起这样大的舆论浪潮。

据网传的“关于2023学年春季学期儿科教师上课迟到事件的查处通报”文件显示:5月10日上午第1-2节,2019临床医学(英语授课)班级《Pediatrics》课程由儿科俞莉老师授课,学生反馈上课铃响但授课老师未按时到达教室。


根据通报,俞莉授课迟到原因是:上课前,俞莉到达科室,查看其分管的患儿病情。其间患儿出现双侧瞳孔反射稍迟钝、颈部置管处渗血等情况,疑似脑出血,遂进行紧急处理。俞莉因情况紧急未能及时报告教研室,处理完紧急状况后,于8:29赶回到教室。


俞莉授课迟到被认定为教学差错,处理结果为扣发5月奖金2000元、在全院范围内通报批评、取消本年度考评评优评先资格并提醒所有人“以此为戒”。



通报发出后就登榜热搜首位,这样的连锁反应无疑是超出了当事学校和教师本人的预料的。


此后舆论的关注逐渐聚焦,该新闻在网上迎来“一边倒”的反馈,“不买账”成为大众对于教师“因公迟到”仍遭处分的主流声音。

02
“舆情”意外补偿


俞莉老师可能原本已经接受了这样的处理结果,但强大的社会声援以及南方医科大学面临的集中谴责,或许 从“舆情”的角度对当事人做出了补偿。


在新闻事件的传播中,当法律或规则无法完全满足公众对于事件的情感和道德判断时,舆论会进行 “补偿性”的反馈。 某种程度上,这既是社会深层次正义感、公平性的集中体现,也是舆论作为呈现社会集体意志、助力社会共识形成的核心价值。


发生在2016年的“江歌案”曾引发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案件嫌疑人陈世峰最终被日本警方以故意杀人罪和恐吓罪判处有期徒刑20年。


案件审理过程中,江歌的母亲江秋莲对案件的第三方,即陈世峰的前女友、江歌室友刘鑫提起了民事诉讼,要求其对江歌的遇害负责。经过多次审理,2022年12月30日,山东省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二审判决,驳回刘鑫的上诉,维持原判。刘鑫被判决赔偿江秋莲各项经济损失及精神损害抚慰金共计近70万元。


网络及媒体对于案件的讨论持续了数年之久,而从始至终,公众对这起事件中的杀人凶手陈世峰的声讨强度,远低于另一名“主角”刘鑫。


从法律角度,客观上造成了恶性案件发生的“第三方”刘鑫,在事发后拒绝为警方作证,甚至和江歌妈妈“反目”,几年后生活重归平静甚至直播带货,对公众来说,巨大的情感落差在舆论中形成了强大的“补偿”和“反馈”,集中的表现就是针对刘鑫的“口诛笔伐”和“人肉”。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舆论的“补偿”规律一旦被利用,再加以暗示和诱导,就会令整个舆情事件的走势遭到人为驱动,向好或向坏的风向,对公众来说,往往只是一念之间。


震惊全国的 “杭州保姆纵火案” 自案发以来,屡次引发全网讨论, 但舆论关注的焦点很快从案件本身 “跑偏”。


被自媒体账号带节奏的案情分析,逐步从“纵火保姆的犯罪行径”发散到“消防是否得当”“政府隐瞒真相”“消防体制问题”等负面讨论, 淡化了该案“保姆故意纵火杀人”才是主因这个讨论前提, 进而将该案的悲剧全盘归结于体制问题。

03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