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交通安全形势总体平稳,事故死亡人数、较大事故数实现“双下降”,但个别地区的交通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尤其岁末年初、节假日等重要时间节点,更是道路交通事故的高发期。此外,重点车辆动态监管难、外省输入性风险管控难、农村集体出行风险防控难等仍是亟待破解的难题,酒醉驾、毒驾病驾引发恶性事故风险依然存在,汽车辅助驾驶功能广泛应用也给交通安全管理带来新的挑战。
经过长期实地调查研究,浙江交管部门整合政府、高速业主、社会企业等多方数据资源,创新打造了“浙里安行·护航平台”。据了解,该平台为公安部试点任务,10月起在全省范围正式推广应用。
长期以来,各地依靠监控视频、加装传感器等进行交通险情监测,存在成本高、覆盖范围小等缺点,特别是遇到夜间、下雨、起雾等情况,效果大打折扣。此外,这些异常事件预警信息通常在交警部门和业主单位内部流转,广大驾驶人难以及时接收到信息。目前,地图导航、高速公路运营单位、公安交管部门应用在高速公路上的信息系统产生极具价值的海量数据,而且当前大数据分析技术已相当成熟,这使得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全路段进行险情监测成为可能。
在杭州,实现了工程车、电动自行车“一大一小”车辆和重点宣教群体在线化精准管理;在湖州,“高速公路交通险情监测预警”模型得到实际运用,为高速公路行车提供精准安全的护航服务;在金华,“车道路图安全引导系统”应用于路面,高速公路次生事故防控难题得到有效缓解……依托护航平台构建的“情指行”一体化平台,在全省各地被广泛运用。
据悉,
“
高速公路交通险情监测预警”模型荣获第四届全国公安交管大数据建模比武全国一等奖(第一名)。“我们汇聚多源数据,运用大模型、大数据分析技术
建立交通险情监测预警模型,汇聚地图导航、高速公路业主单位、道研中心以及交警自有的事件数据后,通过三层模型研判发现交通险情,从而实现实时监测预警并秒级触达地图导航平台,对后方通行车辆进行及时预警,提供精准安全的护航服务。”浙江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科技管理支队负责人说。
据了解,自2024年
8月“高速公路交通险情监测预警”模型依托“浙里安行护航平台”投入使用以来,全省共自动触发交通险情预警181500余次(其中高危险情64000余次),平均触发预警用时仅5秒;通过电子导航地图对途经车辆同步进行高危险情提醒1760万余次,干预处置车辆3246辆,消除违法行为687起。该模型无须布设路侧感知设备、无须增加路侧信息发布设备,就能做到异常事件的秒级感知、秒级预警、秒级发布,核实后准确率达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