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山浮生
来跟我一起打开脑洞,认识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北山浮生

特朗普上台背后:美国“脱实向虚”大法如何炼成?

北山浮生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24-11-12 12:57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上文:

《昭和米国物语》的文化梗:美日狼狈为奸文化殖民中国的那些事

讲了美日狼狈为奸,对中国进行经济文化殖民,让中国陷入了有史以来最危险的情况。

如果美日真的能齐心协力围剿中国,那彼时的中国还真的很难抵挡。 说实话,以“杜十条”(杜勒斯十条 诫命 )为指导思想的文化入侵虽然用心险恶,但不得不承认确实是很高明的计策,无孔不入,极难抵挡。 甚至完全拜倒在美日发达国家的光环之下,主动带路的也大有人在。

苏联的教训告诉我们,有形的敌人容易抵挡,无形的敌人最为致命。

实际上,当美籍日本人弗朗西斯·福山写下《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一书时,美日距离最终成功,也就一步之遥。


但是短短三十年后,美国中西部以及内陆地区,成为大片去工业化的铁锈带,愤怒的红脖子们居然跟硅谷精英实现合流,把特朗普送上了总统宝座。

铁锈带凤凰男万斯,成为特朗普的副手,更是炙手可热的“明日之星”!

本篇着重讲一讲,美日如何把一盘好棋走臭的?

不仅让中国逃脱必杀之局,得以绝处逢生,而且还让中美日之间形势倒转,变成了他们大门紧闭,我们不仅要开门送自由贸易,还要实现文化的反向输出?

复盘下来你会发现,美国似乎每一步都没有走错,但是综合下来却错得离谱!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这一恶果,不是在三十年前种下,而是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决定发动朝鲜战争的那一刻!


养狗无方,反被噬主

美国为了围堵社会主义阵营,先后投入到朝鲜和越南两个战场,却无一例外地 被中国拖住,耗费巨大却一无所获。日本趁机在经济领域做大,开始威胁到美国的基本盘——经济。

在美国大量战争订单的催化下,1953年也就是朝鲜战争正式停战那一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超过了二战前的水平。1955年,在美国的默许下,日本顺利地加入了关贸总协定(中国加入的时间是2001年),巨大的西方市场向日本打开,日本走上经济发展快车道。

美国希望日本经济发展起来,作为亚洲的民主标杆,来抑制共产主义的蔓延。但没想到日本如同坐上火箭一般的蹿升,首先威胁的是美国自己的资本主义经济。

当时美国国内棉花滞销,于是把棉花倾销到日本。日本企业向美国政府借款购买美国的机器设备,然后向美国出口棉纺织品,用所得外汇偿还债务。由于日本国内本来就没有棉花种植园,倾销并不会伤害日本的相 应产业,反而便宜的棉花原料导致日本纺织品价格极为低廉,反过来迅速占领美国市场。

1955年,日本棉纺织品对美国出口额比上年增长了1.9倍,其中二次棉纺制品出口增加3.9倍、女棉衬衫出口增加20倍。日本棉织品在美国棉织品进口市场中所占比例,从1951年的17.4%猛升至1995年的54.7%,1956年则达60%以上。

甚至出现著 名的“一美元衬衫事件”,打得美国货溃不成军。造成美国的很多纺织厂接连关门,工人失业。

美国当时还存在庞大的 织工业利 益集团, 对政府施加了巨大的压力,迫使艾森豪威尔政府在1957年和日本谈判,缔结了一个日本自主限制对美国出口棉纺织品的协议,时间长达5年。

为了反制日本,在1959年关贸总协定年会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猛烈批判日本,要求日本也开放市场。

迫于压力,1960年4月,日本内阁发布《贸易汇兑自由化计划大纲》,计划3年后达到自由化率80%。

为了避免本国产业在开放中受到冲击,1960年,日本制定了一系列扶植企业经营的“非市场经济”措施,包括:税收、折旧、企业融资等,再加上日本低廉的生产成本,以及从战前延续下来的人才储备,日本的钢铁、汽车、石化和半导体等产业依次崛起,在全球自由贸易体系中如鱼得水,国际竞争力无可匹敌。

1968年,日本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二经济大国。1969年,美国进口的钢铁有42%来自日本;进口的彩色电视机是90%是日本制造。

美国国内市场上充斥着“日本制造”。对应的,则是美国的相关产业大幅萎缩。


巴菲特崛起,制造业崩溃

日后大名鼎鼎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还是一家大型美国纺织品上市公司。 该公司是美国工业革命的活化石,它 也是整个美国经济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该公司传奇历程始于1790年,作为美国第一家纺织厂,伯克希尔公司在罗得岛州成立。该公司 可以说 真正的 老盎萨精英, 根正苗蓝的 星条旗。

三年 后,在美国国父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的运作下,一位英国纺织工人塞缪尔·斯莱特冒着上绞刑架的风险,偷渡到美国,在罗德岛与美国商人合伙建立了斯莱特纺织厂(the Slater Mill),将英国最先进的棉纺织工业技术带到美国。 克希尔公司等一批公司在其带动下进行技术革新,在美国北方形成了棉纺织业工业带,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变革,从而 开启美国的工业革命历程,

半个世纪后,正是这批棉纺织企业主的利益诉求,推动了共和党与南方展开内战,扫清了美国工业化道路上最大的障碍,推动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

1929 年,谷瀑布公司与伯克希尔合并成为伯克希尔精细纺纱公司。1948年,伯克希尔迎来了它作为纺织厂的最高光时刻:拥有员工1.1万人,营收高达2950万美元。1955年,伯克希尔与长期的竞争对手哈撒韦公司合并,正式变更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

本以为是纺织业霸主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没想到成为“业界冥灯”。就是在这个时间点,日本纺织品如同潮水般涌入美国市场。美国纺织业陷入深度衰退。

1962年,该公司股价由曾经14.75美元/股 ,跌至8美元/ 股。

32岁的犹太人沃伦·巴菲特, 已经是纵横股市十余年的老手,认为伯克希尔·哈撒韦作为美国纺织业的霸主,其 股价被大大 低估,于是大笔买入,然后——亏得一塌糊涂。

炒股炒成股东的巴菲特

1 965年5月,不信邪的巴菲特 式接手管理这家公司, 力尝试改变公司纺织业务的颓势,但未能成功 1975年,公司收购新英格兰地区的waumbec mills纺织企业以支撑纺织业务,几年后该企业也被迫关闭。在纺织业痛苦挣扎二十年后的 1985年,巴菲特终结了纺织事业的运营。 当年买纺织厂的投资几乎全部亏损。这笔投资成为了巴菲特为数不多的投资败笔之一。

巴菲特只好将 伯克希尔·哈撒韦转型为一家纯粹的多元投资公司,专注于金融和保险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1965-2022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年化收益率达到19.8%,市值增长率接近3.79万倍!如今的伯克希尔·哈撒韦成为世界上最有名望的投资管理和商业保险公司,2024年8月28日,市值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 ,成为美股第七家总市值超过1万亿美元的上市公司,股价高达42万美元一股。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发展历程,深刻反映着美国经济的状况:搞实业卷的要死还没前途,搞金融如同打开印钞机。

在这样的标杆效应带动下,美国精英阶层的年轻人视理工科为天坑,纷纷转向金融、法律、医学领域。剩下少数依然选择理工科的,则把目光投向西海岸的加州“硅谷”,第三次工业革命已在那里开始启动,造富神话层出不穷。

日后被称为火灾行业(FIRE,金融、IT、保险、房地产的缩写)的造富行业此时已经显露雏形,吸收了大量人才和资本。制造业成为没人关注的明日黄花。


美国耍赖,联中抗日


当时的美国精英阶层,还在关注制造业的也只有政客了,他们的驱动力是愤怒的失业工人手里的选票。

1971年,美国出现二战以来首次贸易赤字,总额15亿美元。相对于如今美国动辄几千亿的贸易赤字,这点钱实在是毛毛雨。但是当时引发美国举国上下的震动。美国人如临大敌,认为其贸易霸主地位遭到了严峻挑战。许多国会议员认为:美国正在遭遇其它国家不公平贸易的威胁。

197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1974年贸易法》(the Trade Act of 1974 ),其中第301 条赋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Office of the United States Trade Representative,下称“USTR”)在总统指示下,针对外国不公平的贸易行为而采取相应措施的权力。该条款宣布 美国可以 单方面认定 其它国家的贸易行为是不公平、不公正或不合理的,并由此展开贸易报复, 这就是著名的“301条款”。

之后,美国国会又对这一方案进行了多次扩展性地修订,衍生出了特别301条款和超级301条款。

1.一般301条款:主要应用于具体的商品贸易中。如果美国认为某国违反了贸易协定或从事“不正当”或“不合理”行为,并对美国商业造成负担,就可以采取贸易制裁措施。它包括提高关税、限制进口、撤销或暂停贸易协定的优惠等绕过WTO争端解决机制实施的报复措施。

2. 特别301条款: 主要关注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准入。 它针对外国政府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或未能给予美国公平公正市场准入的经济体。如果某国被认定存在不合理或歧视性的知识产权政策或做法,美国可以采取相应行动。

3. 超级301条款:着重于重点国家的不合理或不公正的贸易做法。它是“暂时性”条款,须立法特别授权。超级301条款允许美国采取更强硬的措施,以应对特定国家的不公平贸易行为。

这就是“一定要对美国有利,否则就撒泼打滚耍流氓”条款及其加强版,以及加强版的加强版……

或者简称为“只许我打你,不许你打我”系列……

为了打击自己一手养大的日本和西德,美国不得不亲手撕毁了自己制定的自由贸易规则, 二战结束仅仅三十年之后,世 界贸易战硝烟再起。

在对日货进入美国实施配额管制的同时,1989年,美国对日本启动了“301条款”调查,迫使日本开放计算机、卫星、林产品等美国占据优势的市场,这就相当于把日本手脚捆住,然后对其进行一通暴打。

光靠耍流氓,只能逞一时痛快,美国还要寻求长久的解决之道,美国除了将半导体等产业向更容易控制的韩国和台湾转移之外,还把目光投向了中国。这是继二战美国联中抗日之后,美国第二次与中国携手抗日。

为了与物美价廉的日货竞争,利用中国的庞大劳动力储备,开发中国的潜在市场,被美国提上议事日程。但因为有 日本这个前车之鉴,美国对于中国格外警惕,仔细审视中国任何崛起的苗头,并将其扼杀在萌芽之中。

在特朗普上台之前,美国已经对中国展开了五次301调查,其中三次是围绕知识产权的特别301条款调查。 以当时中美之间的技术差距,知识产权成为针对中国量身定制的锁链,将中国限制在原材料和低端产品出口上。

中国为了融入世界市场,不得不一方面接受美国的各种刁难审查,一方面卧薪尝胆,苦炼内功,祭出了“韬光养晦”大旗。美国老爷说咋办咱就咋办,表现出一副逆来顺受的奴才模样。

甚至在入世前关键时期,美国使出了“轰炸大使馆”这一招,来试探中国人的底线。中国也正如两千年前的越王勾践那样,你端上来大便我就吃,官方除了口头抗议,没有任何进一步动作。

这让美国最终相信,中国人是不会反抗的奴才,是天生的顺民,在庞大的中国低端劳动力供给下,美国货将获得相对日货的巨大优势。同时又可以通过接触-遏制战略,改变中国年轻人的心智,实现对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

正如日后一系列徒劳无功的政治作秀一样,政客们的行动只是为了让选民觉得他们在行动,对于是否能够真正产生实际效果,无人关心。

美国政治精英得了面子,轮流得票上台;金融精英得了财富,各个赚得盆满钵满;中国得了里子,经济获得了健康有序的发展。

被抛弃的,只有美国的中产和底层。

在经济数字蒸蒸日上的美好表象之下,地狱之门已经开启,美国向着毁灭之路一路狂奔!

尼克松巧解美元危机

输血奶大的日本和西德,反过来进攻美国经济基本盘,美国在贸易战节节败退,加上朝鲜和越南两场战争造成的巨额军费,美国经济遭遇重创。

上世纪六十年代,相对削弱的美国经济无力承担稳定美元汇率的责任,美国财政部相继两次宣布美元贬值。 各国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制。 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瓦解,美元地位下降。 欧洲各国的许多人一度拒收美元。

在伦敦,一位来自纽约的旅客说:“这里的银行,旅馆,商店都一样,他们看到我们手里的美元时流露出的神情,好像这些美元成了病菌携带物一般。”在巴黎,出租车上挂着“不再接受美元”的牌子,甚至乞丐也在自己帽子上写着“不要美元”。

更要命的是,各国贸易保护主义纷纷抬头,国际贸易大幅下滑,失业率上升,国际左翼运动风起云涌,掀起一轮高峰。这不禁让人想起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状况。如果美元秩序就此崩溃,也许世界又会重新走上高筑贸易壁垒并最终走向世界大战的老路。

危急时刻,尼克松上台成为美国第37任总统,成为挽救大厦于将倾的“中兴之主”。 从朝鲜战争到越南战争,美国连续两次在中国手中吃瘪的事实,让尼克松这位现实主义者认识到,继续陷在越南战场,只不过让美国把血流干而已,徒劳无益,必须立即止损。

美国总统尼克松


尼克松成功说服华尔街,同意美国摆脱越战并与中国修好,中国倒向西方阵营使得美国摆脱了战略窘境,美苏之间攻守之势逆转,并为苏联的最终垮台埋下了伏笔。从此,美国政府放弃了与中国的军事对抗,更加依赖通过“杜十条”对中国进行思想渗透和和平演变。

关于“杜十条”,参见 《昭和米国物语》的文化梗:美日狼狈为奸文化殖民中国的那些事

尼克松的文集叫做《1999不战而胜》,书中有句话,体现了其核心思想: “当有一天,中国的年轻人已经不再相信他们老祖宗的教导和他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美国人就不战而胜了。”

60年代末70年代初,失业、通货膨胀和美元危机是美国经济的三大严重问题。尼克松就任之初,试图沿袭保守自由主义的立场,减少政府对经济的 干预,限制经济增长速度,削减政府开支,但未能缓解通货膨胀,反而加剧了失业。

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总统突然宣布,今后美国停止将外国人手中的美元兑换成黄金,从而单方面改变了长达25年之久的国际货币机制。从手段的决绝与干脆上来说,这的确是一场“货币战争”,而且是闪电战——没有和任何盟友商量、没有经过议会辩论、没有透露任何口风。

就在两年前竞选总之时,尼克松还公开表态:“管制?天哪,不!那意味着定量配给、黑市、不公正的行政管理。我们绝不赞成管制。”

尽管调门唱的高,但 胀+ 逆差 + 现实,教会了尼克松做人。作为一名1938年加入共和党,并且曾经当了两任共和党政府副总统的老 党员,尼克松的表态近乎于“叛党”。

尼克松的如意算盘是通过切断美元与黄金的联系,缓解黄金储备的压力,同时能让美联储摆脱黄金的镣铐,放开手脚解决经济衰退问题,实现高就业率和经济增长。同时,美元贬值可以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为此,尼克松还打出了一整套“新经济政策”组合拳,目的在于对外维持美元的经济霸主地位,对内控制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回升。它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1971.8.15—1971.11):冻结工资和物价,禁止外国用美元兑换黄金并增收10%的进口附加税;

第二阶段(1971.11—1972.12):对工资和物价实行管制,把年通货膨胀率控制在2~3%,工资增长率不得超过5.5%,同意将美元贬值7.89%,并取消10%的进口附加税;

第三、四阶段都以限制工资和物价增长率为目标。1973年又将美元与黄金的比价贬值10%。

美元与黄金不 能自由兑换,对于美国人不算困扰。因为早在1933年小罗斯福颁布的《紧急银行法案》,要求所有美国人向银行交出金币、黄金券和金条兑并换成纸币或银行存款。任何私藏黄金者,将被重判10年监禁和25万美元。该法案直到1974年才被废止。换句话说,当时美 国人手里根本就不存在任何合法的黄金,所以美国国内美元与黄金兑换的问题,也就无从谈起。

但在美国以外的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尼克松的“金融闪电战”引起了一片混乱和惶惶不安。西欧各国外汇市场宣布停业一个星期,在8月23日重新开业时,市场仍然笼罩着一片疑惑的气氛,人们不知所措,不知道是该买入还是卖出美元。

“美元的神话破产了”,“美元已从货币宝座上摔了下来”,“尼克松不得人心的措施是他的绝望挣扎”,“美国的脓疮破了”,欧洲的报纸上充斥着这样愤怒的标题。西方各国政府、经济和金融界、学者一边倒的抨击美国为了摆脱其自身的危机而采取的这种损人利己的措施。

与此同时,美国又借中东局势动荡之机,利用中东产油国 对安全的需要对其威逼利诱,将美元与石油捆绑,建立起“石油美元”体系。

从“黄金美元”到“石油美元”, 美元的发行不再受黄金储备的束缚,也就彻底跟美国自身的工业脱钩,绑定于美国对中东产油国的控制之上,也就是美元本质上是基于美国的军事实力。

随着美国财长 约翰·康纳利的傲慢宣言 “美元是我们的货币,也你们的麻烦”, 绑定于军事霸权之上的美元, 成为一种真正的金融霸权。美国的 金融-军工复合体的双头结构,正式成型。

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这两场非正义战争,已经彻底摧毁了美国军队乃至整个美国的精神内核。

在此之前,美国人是真心相信“昭昭天命”,美国人的使命就是要拯救世界,给世界人民带来自由和幸福。在此信念支撑下,美国良家子组成的军队也是悍不畏死,跟武士道精神的日军打得有来有回。

但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之后,战争意义变得虚无,整个美国的社会价值基石被无形中摧毁了。美军不再是为了推广普世价值,而为金融霸权服务。那么从军的目的,除了捞钱,还是捞钱。美军从美国精神的图腾变成贪腐重灾区,精神的腐坏还进一步从美军向全社会蔓延。

如果不是与 中建交和建立石油美元霸 这两 板斧,美国很有可能崩溃在苏联之前。 当时,一些政治经济学者,已经开始公开讨论美国模式的失败,日本模式才是世界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尼克松除了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之外,更是美国的“大救星”。

然而,这两项措施对于美国来说都是“双刃剑”。 在帮助美国摆脱眼前的危机的同时,给美国埋下了长远的祸根。

将中国纳入西方阵营,使得三十年来经济被封印的中国,终于能够融 入全球市场,获得了发展的机会。美国自己产业走向了脱实向虚,大规模对外产业转移之路,其中大部分转移到了中国。在若干年后,中国成长为美国最可怕的对手,也必将成为美国的最终掘墓人。


克林顿妙挥双刃之剑

美国在与日本的贸易战中虽然不断耍流氓,但仍然屡战屡败,到最后战火烧到汽车上时,美国人再也坐不住了。

自福特以来,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并且长期拥有引以为傲的汽车 工业,“汽车王国”这顶桂冠,一直是美国最看重的荣誉,如今却被日本人夺走了,无疑是动了美国人的“逆鳞”。

美国跟他爹英国一样,打不过就直接掀桌子。

善于玩金融的美国,决定采用金融武器来收拾日本,打赢这场关系到国家气运的贸易战。他们 将目标转移到汇率上。汇率的频繁波动,对于周期长,环节多,利润微薄的制造业是致命的。美国资产阶级纷纷从将资本从制造业抽离,投入到赚快钱的金融业。制造业则被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国外。

金融战的魔盒就此开启,美国的去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速。

19 85年,也就是广场协定签订的同一年,被誉为“现代营销学奠基人”之一的《哈佛商业评论》主编,美籍犹太人西奥多·莱维特(Theodore Levitt),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概念——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

该理论认为,在跨国商品和服务贸易以及国际资本的流动下,各国的经济正在渐趋紧密,只要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就能取得发展。如果谁拒绝全球化,谁就会被抛到全球经济发展的列车之外。

不发达国家接受了来自美国的产业转移,大量投资注入,厂房拔地而起,GDP加速上涨;美国国内抛掉低利润环节的包袱,专注于研发、市场、金融等高利润环节,财务报表自然也是十分漂亮。

通过全球化,世界各国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再也没有战乱与纷争,人类逐渐同化成为一个和谐幸福的共同体。亚当·斯密在两百年前提出美好设想,似乎正在成为现实。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 是为了配 合美国的金融霸权,进行全球金融洗劫所创造出来的“伪经”。

美国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的金融资本,放水养鱼的目的不是让鱼过得越来越好,而是主子需要的时候可以猎杀。

海洋文明的本质,仍然是古老的渔猎思维方式。

广场协定之后,飙升的汇率让日本制造业遭遇重创,随后拉爆了日本的金融泡沫,日本经济从此一蹶不振,到现在已经失去了四十年,不仅没有止跌,还有加速下滑的趋势。日本和苏联接连倒下,释放的天量浮财吹起了史无前例的互联网繁荣泡沫,让美国不仅满血复活,而且创造了美国历史上最强也是最后一轮的经济大繁荣。

这场经济大繁荣也让世界各国相信了“经济全球化”的美好故事,纷纷加入到经济全球化的大潮当中。

日本金融崩溃释放出来的红利消耗殆尽后,一场新的全球化引发的危机正在悄悄酝酿。它首先侵袭的就是,那些刚刚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亚洲国家。

1993年,比尔·克林顿就任美国第42任总统,此时美国正深陷经济疲软,财政赤字与外贸赤字双赤字并存的局面,为了解决困境,克林顿政府首先变革的就是美元政策。

比尔·克林顿

这就意味着,美国金融资本的狩猎季节到了!

1995年4月20日,在美国财政部长鲁宾的主导下,美国与7国集团的其他成员联手共同干预外汇市场,美元对西方主要货币出现了大幅度升值,到98年中期美元对日元升值85%,对德国马克升值37.3%。

美元在短期内的大幅升值,导致全球资金迅速流向美国,美国从世界收集到资本,同时也让过分依赖出口的东南亚国家和地区陷入了危机,由于东南亚经济体的货币几乎都与美元挂钩,美元急升带动了这些经济体的货币急速升值,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大幅下降。

1995年第二季度开始,印尼、韩国、泰国等国家的出口迅速下跌,出现了巨额外贸逆差。另外,投资在这些国家的外资也纷纷回流美国,短短几个月内这些国家的外汇储备急剧减少,到1996年,印尼国际收支账户的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韩国为5%,马来西亚为6%,泰国为9%,他们已经没有实力来抵御西方金融大鳄的猎杀了。

金融大鳄挥舞着利刃,狩猎狂欢即将上演!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克林顿政府打造的这把利刃,不是镰刀,而是一柄双刃剑。

万一有硬茬将其弹回来,可是会伤到自己的!

(未完待续)


连载系列: 文明的冲突与共生


  1. 为何LGBTQ话题在西方具有高度政治敏感性?——(1)
  2. 天启宗教中根深蒂固的殖民基因——(2)
  3. 只要舆论战搞得好,没有什么黑白不能颠倒——(3)
  4. 子宫才是征服世界的大杀器!——(4)
  5. 忽悠+精神胜利法,走遍天下都不怕!——(5)
  6. 如何遏制民族劣根性?——(6)
  7. 想要避免内战?美国唯有以毒攻毒!——(7)
  8. 伊朗国父居然被以色列人视作救世主?——(8)
  9. 大国危机的祭品:夹缝中横跳的悲剧——(9)
  10. 双标到无法自圆其说,那么就直接无视?——(10)
  11. 美国距离“刺杀凯撒”还有多远?——(11)
  12. 为什么说美国就是“新罗马”?——(12)
  13. 耶稣居然是颜革的始作俑者?——(13)
  14. “躺平式共存派”几乎成了一种准宗教——(14)
  15. 犹太人是怎么被西方世界选做祭品的? ——(15)

  16. 从饭圈大战到“颜革”祭品 ——(16)

  17. 颜革祖师爷与自学成才的“群体催眠大师” ——(17)

  18. 人类历史上影响最大的谋杀案 ——(18)

  19. 太民族的宿命:文明“血祭”的牺牲品! ——(19)

  20. 为了圆谎,必须血祭整个 太民族! ——(20)

  21. 金融与军工复合体组成的畸形帝国将如何崩溃? ——(21)

  22. 西方为什么那么喜欢伪造历史? ——(22)

  23. 罗翔翻车:中国“伪史陷阱”背后的骇人真相! ——(23)

  24. 精英阶层民族意识瓦解酿成滔天巨祸 ——(24)

  25. 骇人听闻!美国政坛深处隐藏的嗜血邪教 ——(25)

  26. 梦回中世纪!安倍被刺背后的邪教鬼影 ——(26)

  27. 魔幻韩国:犹太国的同父异母兄弟 ——(27)

  28. 加强版“萝莉岛”!如何用银趴和赎罪券操控人心? ——(28)

  29. “黑暗MAGA”:美利坚的现实版黑神话! ——(29)

  30. “吹牛老爹”银趴:通过性传播的黑暗权力之网 ——(30)

  31. “恶之花绽放的土地”:活得抽象,死得随机! ——(31)

  32. 活人献祭!现代国家为何发生这种惨剧? ——(32)

  33. 朝鲜半岛,战争一触即发! ——(33)

  34. “带路党”成为国父,是一种什么体验? (34)

  35. 人至贱则无敌?“三姓家奴”登顶总统的血腥征途! ——(35)

  36. 如何“挽救”崩坏的美式民主?不如试试军事政变? ——(36)

  37. “自由世界”大溃败:韩国成为倒下的第一块骨牌? ——(37)

  38. “杨笠”事件背后:为何极端女权肆虐东亚? ——(38)

  39. 东北不光有雷锋,还有犹太人 ——(39)

  40. 多亏毛泽东,中国才没有变成大号“加沙” ——(40)

  41. 统治世界的阴谋?犹太人的超级献祭! ——(41)

  42. 要么不要脸,要么不要命的日本人 ——(42)

  43. 丑陋的日本人:“躬匠精神”背后的民族劣根性 ——(43)

  44. 拥抱混乱与死亡:日本政局为何如此抽象? ——(44)

  45. 昭和米国物语:百年文化侵略与绝地反击 ——(45)

  46. 日本发家秘诀:投靠犹太资本,勾结中国买办 ——(46)

  47. 特朗普确实赢麻了,那美国呢? ——(47)





西方文明相关:

爆炸的寻呼机,燃烧的黎巴嫩,疯狂的以色列

大猜想:犹太人很可能会认祖归宗

向犹太人举起了屠刀的始作俑者,居然是这个国家?

以色列司法改革为什么踢到铁板上了?

预言:美国将成为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家

小萨勒曼的野望

伊朗对中国来说意味着什么?

美国刺激伊朗,会触发“大过滤器”毁灭人类吗??

伊斯兰乱局、英国脱欧、欧盟解体等等居然是源于同一件事!

一个牧师引发的土耳其货币危机,到底意味着什么?

阿富汗战争结束,世界反而变得更危险?

波斯第一帝国——另一个时空的“中国”

美国精神的朽烂:从弥赛亚到索多玛

日韩生死劫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