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地心引力工场
覆盖百万新媒体从业者的职场学习社群,每晚9:11,了解行业新动态,get运营新技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地心引力工场

工作3-5年,还不如新来的小姑娘晋升快,新媒体人的出路在哪里?

地心引力工场  · 公众号  ·  · 2017-07-13 21:11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昨天场妹刚给新人提了点入职建议,就有一个工作 4 年的盆友告诉场妹:


做新媒体没前途!


四年里,他虽然一直从事新媒体事业,换了三、四个行业,却没有一份他觉得能作为长期事业的,名义上是新媒体主管,却干着各种杂活。


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个例,场妹身边有很多人都是这样。那一瞬间,场妹听到了心碎 的声音。 难道真的像朋友说的,做新媒体人没前途,没出路吗?


自微信公众号产生至今已经近 5 年了,用微信公众号获利似乎越来越困难,唱衰者比比皆是。


前段时间,“咪蒙”,“毒舌电影”,“关八” 等知名大号被封,更加重了新媒体人的疑惑—— 做了 3-5 年,还在运营一个无名小号的我,真的有出路吗?


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你就离出路不远了。



在这个时候谈新媒体人的出路,隐隐透露的是对整个行业的忧虑,似乎在问:


我觉得新媒体行业已经走向衰落了,我要不要赶紧撤啊!


即使很多人唱衰新媒体,我们仍然见证了许多人的成功。 靠微信公众号起家的互联网企业有很多, 十点读书”,“胡辛束”,“一条” 等等,场妹觉得我们还是有希望的嘛!


这个问题的关键,其实是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没有核心竞争力,不管你去哪里,都是死路一条。


1


做好自己就不怕没出路


在新媒体这一行继续深挖,打造属于新媒体人的核心技能,你就会找到光。落实到行动中,就是把自己的公众号做好。


1、 专注内容,形成品牌


目前公众号已经超过 2000W 个,公众号内容同质化严重,质量不高。 内容多元化的上网体验分散了用户,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不刷微信,转移去刷 “知乎”,玩王者荣耀,追剧等。


在内忧外患双重打击下,想 留住用户,还是得专注内容。


如何做好内容呢?


(1)、 坚持原创,输出自己的价值观


前两年还有人通过转载内容变成大号,可现在这一招已经失灵了。成功的知名大号们哪一个是靠转载出名的?


在做内容输出的时候,你在做的其实是价值观的输出,把大部分用户的看法通过文字、图文、视频等表现出来,你就能得到认可。


(2)、 选题是基础


提到选题,大家都很喜欢追热点,没有经验的小白什么热点都追,而有一定经验的新媒体人,必定对热点有一个筛选过程。


我们追热点,最终目的还是为了研究用户的喜好,自己的用户感兴趣的热点才是我们应该追的。


傲娇如场妹,只追和自己公众号风格符合的热点。之前 “薛之谦唱安和桥” 的热点,很多公号讨论的是薛之谦和他前妻的故事,而场妹聊的是跟新媒体人 有关的爆款如何形成




(3)、结合自己特色,形成品牌


在文风,排版,留言互动等各个方面形成自己的固定风格,不断巩固强化自己在粉丝心中形象。


场妹觉 “ 经纬创投 ” 在这方面做的很好,活脱脱一个低调有内涵的创投人。


每篇文章标题上都有【经纬低调XX】;内容选择上不仅仅是创投类讯息,还关注粉丝可能关注的方方面面—— “你人生中最艰难的抉择是什么?” , “老外为什么觉得数学是对人类的精神虐待?”...从各方面照顾了用户的喜好。




一篇好内容的爆发产生不了持续的关注,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不可缺少。


每一步环环相扣, 持续不断地输出高质量内容才是公众号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2、 以用户为中心


判断内容是不是好的一个重要标准是用户看着会不会觉得走心! 关键是用户!用户!用户啊!


公众号要高阅读量,快速涨粉,还不是靠用户爸爸小手一点嘛!



把人拉来了只是第一步,用户留存才是艰难而又重要的一步。 好不容易通过内容,活动吸引来的用户,如何才能留住他,增加黏性呢?


关心用户的每一次反馈,把公众号不断调整成最匹配状态。


(1)、文章人格化,让用户有和你正在对话的感觉


场妹之前也提过, 人格化形象不是取个昵称这么简单 这个人格化形象,要来源于用户,又要永远与用户之间,保持着 15 度角。


就是那种 “我觉得你跟我是一类人,但你又比我厉害一点,不过我还是有机会成为你” 的感觉。


(2)、沟通要接地气,让他们感受到你的用心


用户留言要快速回复,除了快速精选留言,其它不适合精选的评论及后台留言也要及时回复。场妹就是这么做的。


有趣有个性的评论回复也是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之前 九字标题用了三个编辑的“ 新华社 ” ,小编的出彩回复,让公众号涨不少粉丝。



(3)、社群得用起来,要有门槛且活动常组织,线下的关系更铁


组建社群很容易,拉群之后的运营和维护才是重点,不然很容易会变成僵尸群


很多公众号如 “十点读书” 都有清晰的入会制、群规以及淘汰制,这样可以保证社群的活跃度。


(4)、时不时得做点线上线下互动,参与感很重要


“十点读书” 林少曾透露,他们在30个城市建立了线上线下的 “十点读书” ,除了线上交流,会员也可以相约在线下书店、咖啡馆等地方聚会交流。


保持和用户多元化互动,让用户养成每天看你公众号文章的习惯。


3、 转化率比 10w+ 更重要


阅读量和涨粉需求满足后,无论是个人号还是企业号运营者总会面对转化率的问题——即 “ 有效流量  ”。


现在很多人还在追求 10w+ 爆款,然而高阅读量 ≠ 高转化率。一篇文章即使达到 10w+ 阅读量,宣传的产品没人买账,那就是失败的。


追求转化率比 10w+ 更重要,要深刻意识到这点 ,才能找对正确方向。 追求 10w+ ,不是说不好,我们要谨防的是为了追求 10w+,盲目跟风追热点的现象。


追热点也要跟自己平台特色结合,这样在保证阅读量同时才能保证转化率,实现盈利。 如果你能为企业带来稳定的收入,还怕没有出路吗?


以上 3 点是场妹不成熟的小建议 。做到这些,你的微信公众号运营会上一个台阶。 在把公众号做好的过程中,你的能力也会提升, 升职加薪不就水到渠成了嘛!


场妹觉得这是一条晋升路径:只负责内容的新媒体运营 > 负责转化的新媒体运营 > 靠转化赚钱 > 积累对于行业的经验 > 带领新媒体团队做转化 > COO 。




2


三个可能的转变方向


也许有一天,你想尝试新媒体以外的行业,继续提升自己。


那也不用怕,咱们 新媒体人身经百战,各种技能满点, 随便挖掘一项技能,就能顶起一片天 。可以做哪些尝试呢?


1、平行方向专家


咱们新媒体人拿着一份工资,却干着品牌宣传,产品运营,市场营销的多项活儿,只要在一方面深度挖掘,就可以成为那方面的负责人,带一个小团队了。

如果你能结合品牌特点为企业宣传推广,优化形象,就可以成为品牌宣传负责人了。


做微信运营的时候, 你最终还是为了更好地为自己运营的微信公众号这个产品服务。 基于把产品做好这一目的上,一个新媒体人做的事儿与产品经理无异。


在很多公司里新媒体运营属于市场公关体系的,所以应该清楚市场线平常是做什么工作,转换的只是渠道载体而已。


2、创业


很多新媒体人在职场磨炼了一段时间,掌握了内容创作,用户运营,活动策划等全方位的技能,熟悉了一个新媒 体公司运作全部流程的时候,容易遇到天花板。


如果继续在公司也不能获得更好地成长,那不如跳出来单干,自己创业


深夜发媸的徐老师曾在一家报社实习,一边实习一边还顺手开了自己的公众号,一不小心把自己的号做大了,开始自己组建团队,做全职自媒体人。


根据「深夜发媸」最新公布的数据,目前公司旗下的几个公众号,拥有近 200 万粉丝,年阅读量过亿,在时尚类自媒体排行 TOP 3,服务近千家国内外一线品牌。


当然,出来创业不只有成为自媒体人这一条路子。 有新媒体从业经历的人,天然对热点,潮流趋势有敏锐的嗅觉,如果深耕某一垂直领域,更容易成功。

3、投资人


从很多媒体人成功转型做投资的案例看,对新媒体人的出路有一定可借鉴价值的。


不管是新媒体人还是媒体人,一直都是社会热点最先接触、传播者, 对各行业信息了解更全面,对整个社会的风向有一定把握,因此对一个公司是否有投资潜力的眼光比较独到


媒体人转型做投资成功的案例很多。


高樟资本创始人范卫锋曾经是 证券时报 担任投资总监, 第一个新媒体天使项目就投出了 蓝鲸传媒 这样的新媒体佼佼者。


浙商创投联合创始人 华晔宇 成功投资华策影视、贝因美、华数传媒、普路通、东方时尚等 100 多家优秀企业,涉及文创产业、现代服务业、高端消费品、TMT等多个行业。


创客 100 基金创始人 曹健 曾是《IT时代周刊》创始人兼总编辑,他是新闻人跨界投资的典型代表。 在四年时间,他看过 2000 多个创业项目,投资过 8 家早期企业, 投资回报平均在 3 倍— 5 倍之间,最高回报达到了 8 倍。


当你积累了一定的资源,有独到的投资眼光的时候就可以尝试看看做投资,也许你会成为下一个投资界大佬。那时候,请一定记得给场妹投钱~


——


最后 场妹想说,这也许不是微信公众号发展最好的时代,但也不是最坏的时代。


新媒体人出路在哪里?


当自己修炼足够成熟, 拥有核心竞争力时, 就会有强大的底气去面对可以发生的改变,因为场妹知道,路在脚下,需要自己走。


只要有心,慢慢理清思路,我们仍然能从中找到机会。 留下来,让我们一起参与时代。


如果现在的你还不够强大,你确定不来跟场妹一起学习吗?



没看够,点 阅读原文 试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