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希望孩子能开心”这是句假话。
首先这个题目有点绝对,不代表所有情况,别较真。
在我们课里,有一个50多岁的妈妈因为孩子的问题而来。这个妈妈说,孩子24了,总是不开心。高考距离清华差了几分,调剂到了一个普通学校,痛苦了三个多月走不出来。
最后放弃了国内的学校出国,申不到美国好学校所以申了加拿大,觉得非常耻辱。希望通过狂命地学习一雪前耻,想申研美国top50,但是只能申到top100,非常难受。24岁了还没有一个像样的男朋友特别不开心……
妈妈解释说:我的孩子非常虚荣,盲目地有高目标,又实现不了,所以很痛苦。我总是劝她人活着应该中庸,快乐就好。她就是非要追求过高目标。看到孩子这么焦虑、自责、懊恼,作为妈妈真的很心疼,很着急却帮不上她。所以来上课求助了。
听完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对这个妈妈感到既生气又可怜,对孩子充满了心疼。妈妈自己意识不到的潜意识,口口声声为孩子好,“我只是希望他快乐”,就会步步把孩子逼向绝境。
我问这个妈妈:你是不是特别容易感觉到着急。
她说,外人都觉得我脾气好,但我对家里人就是特别着急,尤其是对孩子。
然后我又问:孩子是不是对你报忧不报喜。
她说,是啊。孩子特别依赖我,心情不好了就要跟我说。然后我就会想办法安慰她,帮助她。
于是每当她发现孩子不开心、挫败、懊恼的时候,她就比孩子更着急。
每当妈妈看到孩子不开心的时候,她的生理反应是:高度集中注意力、情感投入非常大、非常关注。我问妈妈,你在做别的事情时有这么集中注意力过吗?
她说,没有。显然,这个妈妈这一生做的最专注、最投入、最用心的事情,就是对孩子的不开心感到着急和想帮助了。
但是当孩子开心的时候,妈妈做了什么呢?会看见孩子的开心吗?会表达出来吗?会为她感觉到开心吗?
当孩子感受到开心的时候,妈妈不怎么关心,不怎么表扬,甚至想“不联系我最好”,这样妈妈就可以做自己的工作了。但是这个妈妈对工作的投入和用心远不及此,所以就对工作就没那么着急,所以别人都觉得她耐心大,性格好。
一个人之所以不着急,是因为没怎么用心。而着急,是因为太用心。
你发现了吗?
当孩子不开心的时候,妈妈是很用心的,很关注的,情感浓度很高连接很深的,比孩子自己更当回事。当孩子开心的时候,妈妈是不用心的,忽视的。你说你到底是希望他开心呢,还是不开心呢?嘴巴上说一套,动作上却是另外一套。
对一个人来说,如果妈妈对我们有两个态度:一个是情感浓度很高很关注,一个是不怎么关注很忽视。他会自动选择哪个呢?
每当孩子不开心,妈妈就比孩子更着急。每当孩子开心了,妈妈就忽视。然后孩子潜意识里就习得了:原来,当我懊恼不开心的时候,我妈妈就很关注我啊。那我怎么才能沮丧很不开心呢?
我只要树立超出我能力的目标,跟非常优秀的人比,我就可以感觉到沮丧了。
发现了吗?妈妈嘴巴说上你不要往上比,不要有不切实际的目标,你中庸些就好了,要往下比,要有现实的目标。但是行为上却是:如果你这么做了,我就可以不理你了。如果你不这么做 ,我就很关注你。
所以是妈妈一步步逼着孩子走向了“我不能开心的”。因为在孩子的潜意识里:开心=被妈妈抛弃。
-02-
妈妈的自恋和孩子的忠诚
妈妈没有为孩子的开心感觉到骄傲的能力,她只有为孩子的不开心感觉到着急的能力。所以她就只能对她擅长的部分发挥,就是不停地用“我来帮助你”的方式来强化孩子的不开心。每当孩子不开心的时候,妈妈的眼睛都亮了,她的舞台来了,展示自己的机会来了,集中火力、高度专注的进行安慰表演。相反孩子开心的时候,妈妈是什么都做不了的。
孩子都是忠诚的,他的潜意识会告诉自己怎么做妈妈就可以注视自己。孩子需要这个注视,所以他就会把自己搞得越来越不开心,以换得妈妈的开心和注视。
妈妈需要完成自己的自恋。妈妈潜意识里有个信念叫做“一个好妈妈应该让自己的孩子过得开心”。所以每当孩子不开心的时候,她的这个自恋就被打击了,她就要急着把孩子掰过来,不允许孩子体验不开心。
如果妈妈自己都不允许自己不开心,她就没有承载不开心的能力。当孩子不开心的时候,她就承受不了,要及时要制止。
这个妈妈中间说了一句话,证明了她的自恋:我不敢说我是最好的妈妈,但是在北京的妈妈们的平均值中,我绝对问心无愧,做了妈妈能做的一切。
我想,你是多需要证明自己是个好妈妈。以至于需要孩子提供给你一个舞台,让你证明。孩子一旦开心了,你的舞台就没了。你也就开始失落了。
孩子对妈妈最大的爱就是:我愿意成全你,牺牲我自己。
因此孩子不开心,是妈妈的需要。妈妈需要这个过程来感觉到自己是有用的,是跟孩子有连接的。
妈妈自己不能独立,需要依赖孩子给予自己价值感。孩子需要非常大的动力才能冲破妈妈的依赖。如果孩子没有这个能力,就会不断给自己制造问题来满足妈妈。
-03-
“我只是希望他别拖拉”
如果孩子拖拖拉拉,这个毛病最常见了吧。妈妈是怎么逼着孩子一步步拖拉的呢?
在我们课里,我曾经问过一个妈妈:如果你的孩子从此不拖拉了,上学非常准时,睡觉非常准时。你想要的,只说一遍,甚至一遍都不用说,他都做到了。你会有什么心情呢?
妈妈说,很开心啊。很满意。
那,你还会跟孩子说话吗?
会啊。
那你会说什么呢。会表扬他吗?还是会找出他其他做得不好的地方。
妈妈通常会选择后者。会对孩子做好的部分视而不见,然后继续找出孩子没做好的部分来。也就是即使他改掉了拖拉的毛病,你也还是会找出下个毛病来的。
因此你发现,妈妈真正想要的并不是孩子改好,而是想要“找到一个地方好指责、挑剔你下”。今天撞到了是你的拖拉,你要是敢改,我就敢找出你别的毛病来继续指责挑剔嫌弃你。
那感觉就像是:扳子、鞭子,选一个。反正你今天是必须要挨打的,因为除了打你我不知道还能怎么跟你交流了。你在逼着他选一个工具挨打。他就只好就近选择了,那就拖拉吧。
每当孩子拖拉的时候,妈妈就骂、批评、指责、着急。你发现这时候的妈妈,是注意力高度集中、非常专注、非常用心的。但是孩子偶尔不拖拉的时候呢?
妈妈要么视而不见,要么不满足而用更高的标准来指责他。
因为妈妈的眼里,只能看到孩子的不好,看不到孩子的好。只能看到他的拖拉,看不到他做得好的部分。即使看到了,也不说。
发现好的时候,默不作声,悄悄忽视。发现不好的时候,高声表达,极度关注。你说孩子这时候会做什么呢?
批评、挑剔、嫌弃孩子,是妈妈的需要。因为妈妈需要一个舞台,来展现自己流利的口才。
孩子的潜意识里感受到的是:如果我做好了,我妈妈就不管我了。反正我怎么也做不到妈妈的要求,干脆就表面上跟着她一起着急好了,这样我们起码有了一起干的事。
孩子拖拉,是妈妈的需要。然而孩子和妈妈都不知道他们的潜意识里发生了什么。这是个自动化的过程。
-04-
怎么办呢?
好就忽视,坏就关注。
首先从停止这个循环开始。停止从允许自己开始。当妈妈允许自己不开心、允许自己拖拉迟到的时候,对自己宽容的时候,对孩子的宽容才能真正开始。如果你不能接受自己不开心的样子,不能接受自己迟到的样子,你就见不得身边亲近的人这么做。
不要说什么迟到不好、不开心不好之类的话。没人让你一直不开心一直迟到。一个正常人,就是在不开心和开心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的度, 在拖拉和准时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的度,而不是活在两个极端里。
允许自己不开心,自己才能真正开心。允许孩子不开心,他才能真正享受开心。
第二,减少负强化。
先讲一道题。如果把你丢在荒岛里度过余生,两个选择:一个是就你自己在那儿,一个是放你的敌人在那儿。你会选哪个呢?
你会选择敌人。因为糟糕的关系也比没有关系要好太多。
如果你盯着他不好的部分一直挑剔,这也是一种关注。比起没有关注来,即使是负面的关注,人也会要的。因为人首先需要客体,然后才是好客体。
所以你可以:当他不开心、拖拉的时候,你就不要管了,任他发展。这个过程中,妈妈需要的是克服自己的焦虑。因为你接纳不了自己的那部分正在出来。他需要自己去承担拖拉、不开心的代价,社会会给他真实的反馈,他会根据社会的反馈自动调整自己的行为,而不是根据你的恐吓调整自己的行为。
虽然你也可以强迫他不拖拉,但是动力完全不一样。社会给他反馈,他会自己慢慢学会怎样是好的。你给他强迫,他反而永远学不会。
正如吃饭,你嚼好了喂他,是你觉得方便。他的经验里没有体验过不方便,所以他不会觉得你是在为他好。但是除非你让他自己去体验怎样的饭是硬的,需要用多少力度。不然他永远学不会吃饭。
第三,增加正强化。
对于他开心、不拖延以及其他做得好的地方,给与专注、真心、情感浓度高的夸奖和赞美,给与正向强化。
而这部分,则来自于你是否能为自己做:你是否愿意欣赏下自己的开心呢?你是否愿意欣赏自己的准时不拖拉呢?你有表扬过自己做得这么好吗?还是对自己的好也视而不见?
当你有了为自己感到开心的能力的时候,你就有了为他感到开心的能力了。你就能真心说出来,而不是随便说说了。
结束语
▼
孩子最想要的,只是有效关注。不是什么开心与否,不是什么拖拉与否,不是什么别的。
当我做不好的时候,你就非常关注我。如果我做好了你反而忽视我。那我为什么不越做越差呢?
注意我说的是有效关注。有的妈妈觉得自己给了很多关注啊。实际上是给了很多无效关注,这个会产生叛逆及其他副作用。我们有机会再谈。
丛非从,一个好玩、深邃又实用的心理咨询师,研究关系、情绪和成长,著有《原来,懂比爱更重要》、《你是在恋爱,还是在发神经》等。他的微信公众号是congnotcong,赶紧去把你落在那的灵魂捡回来吧~
公众号回复关键字“领读包”
查看往期30本共读书目合辑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入共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