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探客Tanker
极具深度的科技行业分析自媒体平台,汇聚国内外最前沿的科技产品,同时关注智能硬件创业领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探客Tanker

从放牛娃到清华校长,考研3次,读博7年,却做出诺奖级科研成果

探客Tanker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6-09 18:06

正文

| 有趣·新鲜·有料 |

添加   kejizhushou  内部福利等你


01


2016年9月有中国诺奖之称的“未来科学大奖”结果揭晓,薛其坤获得“物质科学大奖”!



杨振宁对科研成果的评价是:“这是中国本土首次诺奖级的实验,也是第一次在本土实验的基础上,发表出了诺奖级的科学论文。”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个耗时4年的实验不但是薛其坤的一个学术巅峰,亦是他人生的一个缩影。


从一个农村放牛娃,到发现诺奖级的实验成果薛其坤的一切成就都源于他不断遭遇的挫败。

02


薛其坤出生于蒙阴农村,小时候家里穷,农忙时不上课,父母平时都忙着下地种田哪有时间管你读不读书?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薛其坤顺利考进了山东大学。


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曲师大物理系一心想报考哈工大的研究生,结果高等数学只考了39分。


落败的他憋了一口气回到学校一边教书一边苦读。两年后,报考中科院物理所,这次更惨,物理只考了39分。



连续两次落榜对他的心理打击非常大,周围人也劝他别固执,可他还是鼓起勇气考了第三次,终于考入中科院物理所。


人家读博士,5年,他却花了整整7年,甚至在硕士毕业后一两年,他一度想放弃自己的科研生涯。那时身边许多人下海,每天看起来都特别充实,薛其坤却不知道该做什么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当时,薛其坤在北京读研,妻子和孩子在山东生活,他想给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可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看到人家都过上稳定幸福的生活,自己的前途在哪儿都不知道。


突然有一天,导师陆华的日本同学来华访问,相中了薛其坤,便安排他去日本留学,他的人生才由此迎来转折。薛其坤对日本的岁月记忆犹新“那时候,每天就是三件事,吃饭、睡觉、搞科研。有时困得坐在马桶上都能睡着。”


在日本学界樱井利夫治学以严格著称,这位导师要求薛其坤一周工作6天7点来实验室,11点之前不许离开,不管刮风下雨,必须准时到达。


图:薛其坤在日本


语言不通,作息严苛,让薛其坤感觉异常孤单跟家人通电话,几乎要落泪。有一次,上幼儿园的儿子在电话里给他背刚学到的课文:“我是中国人,我爱自己的祖国…”听着儿子稚嫩的童音,薛其坤忍泪振作了起来。


他起早贪黑做实验,实在感到疲倦了就躲进厕所里小眯一会儿。功夫不负有心人,1995年他取得一个科研上的重要突破,导师樱井利夫奖励他去美国,做一个20分钟的学术报告,结果这20分钟的学术报告,又给他逼出一项技能。


图:樱井利夫


薛其坤的英语口语非常差,甚至没办法完整说一段话,他就把演讲一字一句抄下来,专门找了一个房间,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训练,从头到尾,模拟了80多遍!


他不但纠正了发音还把演讲进度控制在秒上,连每一个单词做什么手势他都练习到位。果然,报告结束时,现场爆以雷鸣般的掌声,所有学者都前来祝贺他,当时那份成功的喜悦就像夏天喝冰镇啤酒一样舒爽。



03


回国后的薛其坤已经完全像变了一个人。20年间,他没休息过一个完整的假期和周末。


每年,平均工作时间在330天以上,每天,工作时间在15小时左右,年平均工作时间,高达5000小时…


厚积薄发的他35岁晋级教授;41岁,成为中国科学院当中最年轻的院士之一。20年如一日的坚持,如果没有对学术的专注,没有与科研成果的较劲儿,这种生活就会苦不堪言,但薛其坤感到无比快乐。


长达4年时间里,薛其坤带着自己的团队不断尝试,不断失败,1000个样品,反复测量,一次次不顺利、调整,再测量…



薛其坤的吃苦精神深深影响团队里每一个人,大家甚至会比他还要早到实验室,夜里战斗到12点之后才离开。


遇到挫败、委屈和心酸,薛其坤常常给团队打气说:“全世界都试图攻克这个难题,我们必须要抓紧时间!科学发现特别是重要发现,只有第一,没有第二,我们只有冲,没有退路!”



薛其坤知道:实验的成功与否关系到的不只是个人,还是国家的科研荣誉。


最终,团队发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个实验成果一旦应用将改变电子的运动轨迹降低热消耗率,加快运行速度大大提高电能的利用。研究成果将推动新一代低能耗晶体管、电子学器件发展必将加速信息技术革命进程掀起一阵阵科学风暴,改变一个又一个行业乃至人类的生活方式。


在未来的某一天,超级计算机,将可能只有iPad大小;智能手机内存也许会超过目前最先进产品的上千倍,除了超长的待机时间还拥有无法想象的快速。



而除了专攻科研,身为清华大学副校长,培养优秀学生也是责任之一。执教18年来,他带出了17位博士后,72位博士和3位硕士。很多学生走上了教育的道路,成为清华、北大等高校的教授把科研的火种传递了下去。



04


在执教的过程中,他要求学生有“工匠精神”,要不顾一切追求极致“必须要把功夫用到细节上,来不得半点马虎。”


有一位学生要根据几年科研成果写一篇非常重要的论文,结果,薛其坤一看就晕了:“这个学生英文写作水平,居然跟我的口语一样差!”



他把论文发回给那位同学:“你先认真地修订10遍,每改一次,存一个新版本。”第二天,他收到学生邮件发现有两个文件,隔存才1分钟那可是七八页的论文啊!这下可把他给气坏了!


他马上把学生叫到办公室,从语法错误,到句间逻辑一个词一个词带着他改“回去之后,你继续改,第一遍查语法,第二遍查用词,第三遍查段落间的逻辑联系,第四遍看整个行文的思路…”



从每篇论文的标点符号,到操作仪器时的手法习惯,他对所有学生都如此严苛。教育学生,薛其坤重在品格,收弟子至少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必须真的热爱科研;第二,学会跟人相处、合作。


“不真心热爱,你就吃不下来那份苦。好的科研团队才能催生出,一流的科研成果和科学家,做科研不能‘单打独斗’。即便你将来不做科研,与人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也是你终身受用的素质。”



虽然自己的学生里,也有人中途选择放弃,最终去了别的行业发展。对此,薛其坤表示尊重:“只要你勤奋、执着、专注,就不会在世上一事无成,理想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他真正做出一番事业,我愿意衷心地祝福他们。”


在高校培养人才方面,面对钱学森“大学无大师”之问,他说:“中国基础科学培养薄弱,要出民国那样的大师,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对于世界各大学的排名,他认为那只能做一定参考:“大学的核心在于学生,重在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培养的不只是科研人才,也可以是其他方面对社会有用的,有正能量的人才。”


这一次荣获大奖,奖金高达100万美元。当被问及如何支配这笔钱,薛其坤曾幽默地说:“自己会拿来改善生活吧。”言外之意,对科学家的处境,薛其坤还是希望能更好。


“我愿意期待将来某一天,做科研,也能成为年轻人的偶像。它不再是和贫困、枯燥挂钩。你不能让一个人饭都吃不饱,而去奋不顾身地参与科研。


这个世界上的偶像有很多种,不一定非要是唱歌、演戏,每个职业都能成为偶像,年轻人对偶像的崇拜,也可以变得多元化,科学家,也能有光彩。”



这不仅是对于科研学者对每一个行业都是如此,干一行、爱一行,投入一生,这才是一个正确的职业态度!像薛教授这样的科研工作者,默默耕耘,一生如匠人却偶尔还要为生计发愁,相比之下,他口中多少偶像,他们拿着高价天酬,随便一次出境,顶普通人几十年。可是他们有多少人,是正确对待自己的职业呢?

05


两会期间,宋丹丹和陈道明都曾严肃地指出过这个问题:“现在的很多演员啊,根本没有正确的职业观,你破一点手就到处嚷嚷,可你挣得就是这份钱呐。”



《人民的正义》热播时,爆出整个剧组老戏骨片酬还不如一个鲜肉演员高,可是那些敬业的宁肯自己花钱置办行头到头来却分文不取,去塑造人物形象的老演员都说:“真的不想跟他们对戏台词也不背,就念12345…这是一个演员该有的素养吗?”

一个民族的进步依赖于每个行业的进步,而一个行业的进步需要这个行业里每个从业人员,拿出百分百的热情投入到这个行业里,真心实意地为它努力、奋斗。这不需要每一个人都像薛教授那样死磕,但至少我们应该树立:一个正确的职业观念。工作纯粹沦为生存工具,人也无异于沦落为牛马。


成功有千万种,并不是赚得盆满钵满,受人景仰才是成功。像薛其坤教授一样,一事一生,匠心对待,从事业中汲取快乐同样是成功的一种。


来源:艺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