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骑行夜幕的统计客
用数字揭开真相,揭穿谎言,通往理智富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华尔街见闻  ·  2025第一家造车公司破产 ·  昨天  
21世纪经济报道  ·  刚刚,果然爆了!网友:强到可怕 ·  昨天  
财经早餐  ·  【财经早餐】2025.02.04星期二 ·  2 天前  
洪灝的宏观策略  ·  2025年伊始,市场开始疯狂地囤积黄金和白银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骑行夜幕的统计客

30年,印度这样被中国甩在身后

骑行夜幕的统计客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8-07 21:25

正文

导读

历史的必然和偶然纠缠不清。俗话说,赶得早不如赶得巧。


曾经,中国的境遇,比印度还惨。我们 从超越印度到现在也只有三十年。


温故而知新,了解了在这三十年前后,中国是怎样逐渐从和印度基本不相上下的难兄难弟,发展到现在已经完全不是一个体量级别的选手的,你可能就会对这场“龙象之争”的真正走向有更好的理解。

1980年


1980年,班上的排名是:美国老大日本老二,苏联第三西德第四。前八名则是苏联+G7。


中国在全世界的GDP排名是第13位,比我们亲爱的好邻居印度三哥还要差那么一点点。

当年中国人口9.6亿,印度7亿,算人均GDP中国只有印度的71%。

但在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作了题为《目前的形式和任务》的著名报告,指出中国要加紧四个现代化建设。这被认为是中国三十年经济腾飞的重要里程碑事件。

英迪拉.甘地

(来源:百度百科)


而当年的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的女儿——“印度铁娘子”英迪拉.甘地再一次获得执政地位。

对权力极其执着的英迪拉把党政大权完全集中在自己手里,不遗余力地培养家族势力,安排自己的儿子上位,却带来了政府的腐败,底层民众的普遍不满和经济停滞。对于印度在整个八十年代的混乱和经济发展缓慢,她无疑要承担很重要的责任。

1981年



中国和印度的排名差距又拉大了一点点.....

但在这一年里,中国布局了下面两个影响深远的大动作:

在中国水电建设史上至关重要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合龙;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正式启航。

葛洲坝水利枢纽

(来源:百度百科)


1982年



中国排名上升了两位,达到了第11名,但依旧比印度差那么一点点......

这一年印度在首都新德里举办了当年的亚运会,这届亚运会中,中国运动员历史上第一次金牌总数超过日本队,位居亚洲第一。

这届亚运会有个耐人寻味的细节:全部体育设施和亚运村几乎全部是靠靠印度妇女用头顶运土来完成,人工建起来的,因此被誉为印度妇女用头顶起的亚运会工程。

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主会场

(来源:网易新闻)


1983年



中国的排名又上升了两位升至第九名,终于挤进了世界前十,变成了比印度强那么一点点......

1984年


GDP依旧是中国第九印度第十。

在这一年,中国和英国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正式签字。

同年在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上,许海峰获得了中国的首枚奥运会金牌。


锡克教圣地:金庙

(来源:新华网)

而印度当年则发生了震惊世界的“金庙事件”。

总理英迪拉.甘地为了解决国内锡克教徒与印度教徒的冲突确保赢得大选,下令军队进攻锡克教圣地金庙,造成646人死亡,4712人被拘捕。

当年10月31日,英迪拉在总理府被两个她的锡克教警卫开枪刺杀身亡,在国内掀起了又一轮宗教仇杀暴动。

博帕尔惨案的遇难者

(来源:网易新闻)

当年印度还发生了人类有史以来最惨痛的环境灾难事件——博帕尔毒气泄漏惨案,造成了2.5万人直接致死,55万人间接致死,另外有20多万人永久残废的人间惨剧。

而事故的责任企业拿出来的赔偿金额仅4.7亿美元,针对该事件的司法判决竟然在25年后的2009年才出台,涉事的8名被告中最高的也仅被判处2年有期徒刑。


一直到今天,当年的受害者仍然在坚持抗议和司法诉讼,但成效甚少。

1985年



1985年的世界GDP排位依旧是中国第九印度第十。

1985年《广场协议》的签订,导致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并导致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1986年



中国依然是世界第九名,但从GDP总量来说不升反降。并且被后来居上的巴西紧紧追赶。

80年代的后半期,是中国三十年发展期之中最危险的一段时期。


当时实施的价格双轨制、价格闯关等经济政策,引发了高昂的通货膨胀、大量银行坏账以及社会政治动荡。

(来源:互动百科)

1986-1988年,印度和中国曾经在边境上进行了自62年中印战争之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军事对峙。


当时冲突的导火索是印度修改宪法,将东北边境的中国领土藏南地区(印度称阿鲁纳恰尔邦)正式纳入印度版图成为一个邦。

这种行为中国当然不能接受,当时情势比今天还要严重得多,形势最激烈的1987年上半年,双方都有一二十万军队针锋相对剑拔弩张。


1987年


由于国内大幅的通货膨胀,中国人民银行1987年将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从3:1大幅贬值到5:1。


中国的GDP(以美元表示)在一年里萎缩了10%以上,排名从第九名一下子跌到了第十二,直接再次被巴西,西班牙和印度甩在后面。

这也是印度最后一次在龙象之争中取得领先,距离今天正好30年。

这也是不少发展中国家的常态:与美元汇率的变化往往非常剧烈,在遭遇汇兑危机时不论GDP还是财富都很容易大幅缩水。

前排左一为拉吉夫.甘地

(来源:新华网)

印度从1985年英迪拉的儿子拉吉夫.甘地接位以后,逐渐放松其母制定的严格计划经济制度,保持了几年的较快经济增长。


最高的1987年印度GDP增长率达到了10%。因此在这几年里从数据上来看,印度是奋起直追并反超了中国。

广场协议之后日元持续增值,1987年日本GDP首次达到了美国的一半。但没人想到,这种异常火爆的繁荣背后实际暗藏隐忧。


1988年



中国的经济实力有所恢复,重新超过了印度,位居世界第十一位。

在基本的投资、土地和劳工制度没有明显变革的情况下,印度80年代中后期的经济复兴只是昙花一现,很快在1989年和1991年又出现了GDP增长率跌至0以下的严峻局面。

印度经济这种大起大落的现象,如果和中国进行数据比较就能清晰地看出:

1979-2015年中国与印度经济增长对比

(来源:知乎答主“秦蜀风雨”,特此致谢!)

整个30年里,中国的GDP增长率(图中青色线)基本一直在5%和15%之间,而代表印度的蓝线则上蹿下跳,既能飚到20%以上,也能低到负两位数。

而且尤其是世界经济全面不景气的年份,中国往往是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拉动逆势走强(如1993年、2001年和2008-09年),而印度在这些年份的表现则经常差得吓人,甚至经常会带来连锁反应——国内政治的动荡。

1988年12 月19日,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印度总理34年来首次访问中国,堪称两国关系史上的破冰之旅。

邓小平在会见他时指出,中印两国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经得住考验的。我们应当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准则。

邓小平会见拉吉夫.甘地

(来源:互动百科)


双方首脑的这次谈话缓和了敌对局势,也从根本上奠定了两国关系之后三十年的主基调。

1989年

1989年中国和印度仍然分别排在第11和12位。

1989年堪称二战至今,世界格局最为动荡的一年。没人能够预料到,苏联为首的共产主义帝国会崩塌的如此之快。

1989年11月9日,冷战的象征——东西柏林之间长达160多公里的柏林墙一夜之间轰然倒塌,象征着冷战的正式结束。

同年俄罗斯开始独立在世界银行的GDP计算中出现,所以你在表格上能够同时看到苏联和俄罗斯的名字。

(来源:铁血网)


同样在1989年,中国同样经历了一场严重的政治危机。当年中国的经济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拉吉夫.甘地1989年遭遇大选失利而去职,1991年他准备东山再起时却在竞选中遭到泰米尔极端主义者的刺杀。

尽管他仅担任了五年印度总理,但在任期间的一系列小规模经济改革举措,促进了印度信息产业的发展,为之后二十年印度红红火火的服务外包产业打下了基础。

1990年



1990年中国和印度仍然分别排在第11和12位。

中国经过了80年代末的政治动荡,1989-1990年国内出现了一种非常微妙的局势。


对于之后国家要往哪个方向走,大家都没有明确的认识,这在经济上的表现就是发展几乎停滞。这两年也成为整个三十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慢的两年。

在这一年里,中国举办了亚运会,伊拉克吞并科威特引发了海湾危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开始纷纷脱离,东西德合并,世界正在经历深刻的重塑。


1991年



1991年中国仍然排世界第11位,但印度的排名却一下子掉了四位,被韩国、澳大利亚、墨西哥和荷兰超过。

在印度经济史上,1991年是非常困难的一年,这一年由于世界石油价格飙升,印度爆发了严重的国际收支危机。

政府财政赤字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8.5%,外汇储备仅有10亿美元,只够维持三个星期的进口支付。印度不得不用黄金作抵押,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换贷款来救急。

纳拉辛哈·拉奥,1991-1996担任印度总理

(来源:维基百科)

这次危机让刚上台的拉奥政府痛下决心进行经济改革,进行以印度特色四化:“自由化、市场化、全球化和私有化”为目标的新经济政策,开始积极引进外资,扩大就业,减少贫困。

这轮改革的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一直到亚洲金融危机前印度一直保持了平稳增长,通货膨胀、外商直接接投资和外汇储备等关键经济数字也都呈现持续向好的趋势。

但拉奥的改革并没触及那些真正阻碍印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国大党作为大地主大资本家传统食利阶层的代言人,也完全没有推动彻底社会改革,解决真正阻碍印度发展的农业、土地和劳动政策的动力。因此印度的经济发展遇到顺风还能发展的不错,一刮逆风就完蛋。


(来源:搜狐新闻)

在负责经济改革的朱镕基副总理的推动下,停滞了几年的进一步改革开放重新开始走上正轨。在这一年,中国的人均GDP也超过了印度。

同年美国发起沙漠风暴行动痛打了萨达姆,华约组织解散,苏联彻底解体告别历史舞台。

1992年



1992年中国的GDP排名上升了一位位居世界第十,而印度仍排在第十六位。

这一年在中国历史上有特殊的意义,年初邓小平南巡,先后来到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视察,沿途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对于重新起步的改革开放进程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来源:百度百科)

改革的加速在经济上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当年中国的GDP增长率就走出了持续几年的泥潭。

而印度则还在90年代初汇兑危机的恢复期,经济发展未有明显提升,也就是从这时开始,中国开始把多年的难兄难弟印度彻底甩开。

1993年


1993年中国还是世界第十,印度还是世界第16.,但两者之间的差距已经开始迅速拉大。

至今仍脍炙人口的电视情景喜剧《我爱我家》就拍摄于1993年,你从中还能生动地感受那个大变革时代社会各个阶层民众的喜怒哀乐,以及当时社会的世间百态。

1993-1995年的日本达到了历史的极盛,GDP达到了美国的三分之二,中国的十倍,论人均GDP则超过美国,是中国的近100 倍。


《日本可以说不》作者,日本著名右翼分子石原慎太郎

(来源:搜狐新闻)

当时的日本人的民族自尊心极度膨胀,像《日本可以说不》这种书籍极其畅销,但他们没想到,等待他们的将是一场持续二十多年直至今日还在困扰日本人的大停滞。


1993年,中国申办2000年奥运会的努力遭遇挫败,以很小的差距惜败给悉尼。


申奥失败后泪流满面的何振梁和杨澜

(来源:人民网)


1994年



中国的经济改革带来的红利在整个90年代表现的非常明显,1994年中国排名上升两位达到世界第八。

而印度则还上升一位排名第十五,马上要超越休克疗法失败,国势以自由落体速度flop的俄罗斯了。

在这一年里,欧盟正式诞生,世界逐渐结束了80年代末开始的急剧动荡,开始了新的一轮比较和平比较稳定增长的节奏。


1995年



1995年,中国仍然排名第八,印度仍然排名第十五。但这一年,中国的GDP达到了印度的两倍。

在这一年里,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中国也开始了入世的努力。

也是在1994-1995年,全国开始推进中央地方分税制、全面国有企业改革、涉外税制改革等一系列关键举措,改革开始真正触及中国经济体制深层的痛点。


1996年


1996年,中国再上升一位,达到世界第七,并且在这个位置上停留了好几年。而印度这年也上升了一位,列世界第十四名。

这实际上意味着中国已经脱离和加拿大巴西西班牙韩国等三流国家的竞争,进入了世界经济发展的第二集团,开始追赶英法意这样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1996年爆发了台海危机,中美之间在海上发生了军事对峙。这一年后来也被不少人认为是中国近三十年来,仅次于89年的危险年份。


1997年



这一年的GDP排名仍然是中国第七,印度第14。

这一年对中国有特殊的意义,“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当年去世;香港回归;亚洲金融危机开始;三峡大坝截流,这几件影响深远的大事都赶在了这一年。

(来源:新华网)

受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在1997-1998年间进入了一个相对的低潮期。


但由于中国实行的比较谨慎的金融政策,中国的金融和经济没受到直接冲击,并且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决定对于危机的平息起到了关键作用。

而为了应对危机采取的扩大内需刺激增长措施,则成了之后十年中国关键增长期的主要动力。


1998年



GDP排名中国依然第七,而印度则上升两位达到第十二。

1998年印度人民党上台,瓦杰帕伊出任总理,整个90年代一直比较安静的印度人突然搞了个大新闻:

1998年5月11日开始,印度在48小时内连续进行了五次核试验。

印度的突然行动引起了南亚的核军备竞赛,巴基斯坦从5月28日开始进行了6次核试验以示报复。

主持印度核试验计划的“印度导弹之父”卡拉姆博士

(来源:大河网)

印巴两国直接违反《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疯狂举动引起了全世界的批评和制裁,但在几年内制裁就被取消。目前两国基本都被公认为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日本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彻底走上了衰退的道路,由于日元汇率的急剧下跌,日本的GDP这两年里就跌了相当于一个中国的量级。

1999年


GDP排名中国依然第七,而印度则下降一位排名第十三。

印度在这一年则和宿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爆发激烈武装冲突,持续了一个多月才平息。战争的威胁对其经济发展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

2000年


千禧年中国排名再上升一位达到第六,把意大利挤了出去,正式开启平均每两年赶超一个的疯狂节奏。

而印度仍然呆在第十三的位置非常稳定。中国的人均GDP在这一年超过印度的两倍。

而美国此时经济总量是中国的8倍,人均接近40倍,如果你这时跟一个美国人说中国在十几年之内就能挑战美国的地位,他估计会把你当成精神病人。但历史的发展就是这样的魔幻。

2001年



2001年的中国已经马上就要赶上第五名法国,而印度仍然在第十三的位置上徘徊。

2001年4月1日发生了中美撞机事件,不少人以为中美之间又会爆发一轮军事对峙甚至冲突。


但几个月后的9.11事件和小布什匆忙发动的阿富汗伊拉克两场战争,再一次给中国崛起创造了历史机遇。

911恐怖袭击堪称苏联解体至今对世界局势影响最大的事件

(来源:凤凰网)

1999年年底,中国和美国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条件达成一致,中国于2001年11月18日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1999年12月27日,美国正式宣布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对外开放的加速给中国的经济腾飞又插上了一根翅膀。

2002年



2002年,中国经济超过了法国名列第五,这时的中国经济已经是印度体量的近三倍。而印度也终于上升了一位,不再是千年老十三。

2002年1月1日,欧元成为欧盟11国的唯一货币。欧元区成立后欧元的汇率相当坚挺,带动使用欧元的法德意等国的经济数据水涨船高。


欧元区成立之初曾被全世界寄予厚望

(来源:百度百科)

但这种汇率调整带来的增长显然是不可持续的,而且损害了欧洲的制造业,对这几个国家的经济实际上负面效应大于正面。

在当时中国平均每年10%以上的GDP发展速度面前,英法德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没撑几年就纷纷被甩在身后。

2003年


2003年中国的排名反而掉了一名,原因就是上面说的欧元升值效应,而印度仍然位列第十二位。

2003年以胡锦涛和温家宝为首的执政团队接棒,中共第四代领导集体正式形成。

当年三月美国打了伊拉克,4月占领巴格达,12月逮到萨达姆,全世界都惊叹于美军的雷霆战力,但谁也没想到这场战争的最大得益者会是根本没参战的中国。

主导了伊拉克和阿富汗两场战争的小布什

被公认为美国历史上做的最差的几位总统之一

(来源:网易新闻)

2003年全球爆发了SARS危机,疫情以中国最烈.全国几乎所有学校要么关门隔离,要么干脆放了一个多月的假。因此这一年可能在不少同学的印象里都很深刻。

2004年


2004年,中国仍然是第六,而印度还是第十二。

这一年,印度人民党的总理瓦杰帕伊提前举行大选,却意外失利主动辞职。国大党的曼莫汉.辛格接任。

曼莫汉.辛格,2004-2014担任印度总理

(来源:新浪财经)


从1998年到2004年执政的印度瓦杰帕伊政权,除了一上台引爆核弹的大新闻之外,其他时间一直在默默埋头发展经济,和包括中国和巴基斯坦在内的邻邦交好。

从印度经济发展曲线上也能看出,那几年是印度这三十年里少有的,不上蹿下跳比较稳定的年份。

阿塔尔.瓦杰帕伊,1998-2004年担任印度总理

(来源:南方网)


2005年

2005年,中国超过法国上升一位到第五,而印度却因为韩国和巴西的繁荣而下降了一位列第十三。这一年的中美经济总量对比大约是1:6,人均比近30倍。

从2004-2005年开始,美国感到中国的上升势头太快需要遏制,于是开始炒作人民币升值问题,但效果并不理想。

2005-2006年,印度的经济增长率一度高于中国,中印和当时同样经济发展速度亮眼的俄罗斯、巴西、南非一起被称为“金砖五国”,就是那几年开始有的说法。

(来源:视觉中国)


2006年



2006年,中国再次超过英国名列第四,而印度则又掉了一名列第14位,此时的中国GDP总量已经是印度的近三倍。

包括陈大夫在内的很多人现在回想起来,对于那几年发生了什么都几乎毫无印象。


只记得日本一直在停滞,美国一直在打反恐仗,中东一直在各种袭击,欧洲在干嘛谁也搞不清楚。至于印度.....估计他们自己都没搞清楚。


(来源:沪江网)

而中国则开了挂一般一门心思地攒GDP,三峡工程、青藏铁路等一堆大工程则一个个地宣布竣工,而大家都不记得它们是啥时候开工的。

总之,回头看才发现,那真的是中国发展的黄金时代。

2007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