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一种亲切又百搭的蔬菜。在菜市场和超市里,总是很容易买到红润可人的它们,拎回家放在冰箱里可以存上好几天,只要几分钟时间,随时能变出一盘热乎乎的番茄炒蛋……
等等,又要把番茄放进冰箱吗?那它的滋味可能要溜走了。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抱怨番茄失去了昔日的美味,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低温储存。此前,口味挑剔的人们就已经注意到,那些最有“番茄味儿”的番茄总是新鲜采摘、立即食用的部分,而冷藏过后,番茄的味道总会大打折扣。
而现在,哈里·克莱(Harry Klee)带领着他的研究团队揭开了这背后的原因。
品尝食物靠的不仅是味蕾,很大程度上,嗅觉才是影响食物“风味”的主要因素。咀嚼时从嘴巴中溢出的香气物质,它们经过所谓的“鼻后通路”被大脑感知,带来了丰富的滋味。
番茄的“风味”也是如此,在酸和甜之外,挥发性物质构成的香气也必不可少。在番茄中,与风味相关的挥发性成分是由氨基酸、脂肪酸和类胡萝卜素衍生而来,其中酶的催化反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而那些冷藏之后黯然失色的番茄,它们缺少的正是香气。构成香气的是一些容易挥发的小分子物质,比起糖类和酸,它们更容易流失。采摘之后,番茄里的细胞们依然活着,它们还会继续生产新的香气物质。但在冷藏的低温下,细胞内的“香气”产量就会急剧下降。
图片来自:RYAN TIR/FLICKR
研究者们首先分析了番茄在冷藏过程中不同成分的含量。结果显示,随着冷藏时间延长,番茄中的挥发成分含量显著降低,而番茄中的糖类(主要是葡萄糖和果糖)以及酸类(主要是苹果酸、柠檬酸)的含量并没有明显改变。也就是说,进过冰箱之后,番茄的酸甜依旧,但却少了几分“番茄味儿”。志愿者的盲评也显示,冷藏过的那些番茄在口味评分上确实显著低于新鲜番茄。
此外,研究者还用RNA芯片检测了番茄细胞中25879个基因的RNA转录水平。他们发现,在寒冷刺激之下,很多基因的表达都会发生改变,与挥发性物质相关的催化酶基因也是如此。
如果把冰箱里的番茄拿出来恢复室温,一些基因的表达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然而不幸的是,冷藏对香气的影响却很难恢复。那些与生产挥发性成分想的酶类,例如支链氨基转移酶(BCATs),它们在经过8天冷藏之后表达明显下降,而在1天的回温之后恢复也很有限。
这些变化也说明,脱离了植物体的果实并没有结束自己的使命,它们依然积极应对着外界环境,调整自己的代谢和各种生理功能,为种子的传播和萌发做好准备。(扩展阅读:摘下来的蔬菜还能长?因为它们还活着啊)
植物在遭遇不良的环境,如干旱、盐碱、炎热或者寒冷等,表观遗传学调控与生物的应激反应有密切关系。同样,作者在冷藏的番茄的基因组上发现了大量的甲基化水平的改变,其中主要发生在各种代谢相关的基因上。成熟抑制因子(Ripening Inhibitor, RIN)是果实成熟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转录因子(Transcript Factor),RIN及其靶基因在寒冷刺激下甲基化水平明显上升,可能与风味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改变有关。
这些调节机制有利于植物生存,但也让兼顾便捷和美味变得困难。从批发商、零售商到消费者,番茄的每一步运输和储存都广泛使用了低温冷藏,这很方便,但也让番茄失去了滋味。
这项研究的结果,并不是说你再也不能把番茄放进冰箱——损失点风味,总比看着它们烂掉要好。不过,了解了番茄风味损失的原理,我们可以进一步改善贮藏技术,让它们更接近新鲜采摘的品质。植物学家还可以改造这些温度敏感的酶,使它们更加耐冻,或者选育出天生缺少寒冷抑制的品种。
这些事,就交给科学家吧~~
让番茄在“进冰箱”和“烂掉”之间做选择的人,对番茄绝对不是真爱。
本AI劝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