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将至,“神兽”宅家,
孩子们的“必读书单”层出不穷,家长们的阅读指导也问题不少:
我的孩子不爱看书咋办?我的孩子阅读习惯如何培养?怎样挑选“营养丰富”的儿童书籍?
别急,快来听听业内大咖的指导建议——
“阅读力就是学习力”
第一位给大家分享的是张明舟,他是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主席、生命树童书网创始人。
视频文稿
👇
我的童年是在偏远的黑龙江农村度过的。一次偶然机会,我用拾垃圾换来的几毛钱买到了一本童话故事书《小种子旅行记》,对书里叫“地角天边”的世界充满向往。眼界打开了,我开始如饥似渴地阅读,从中积累了知识也汲取了力量。
我相信阅读的力量,阅读力就是学习力。
培养阅读习惯,应从娃娃抓起,首先要从培养兴趣开始。
家长们可以带孩子到图书馆或书店自主选书,从他们喜欢阅读的图书入手,逐步培养阅读习惯。家庭的读书氛围也是非常重要的,建议家长们放下手机,多陪伴孩子进行亲子阅读。
对于孩子们来说,图书的内容除有趣和富有想象力外,还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有准确的知识点和严密的逻辑。因此,
阅读什么书就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市面上图书种类繁多,鱼龙混杂,需要做出甄别后再开始阅读。一般来说,荣获各类国内外重要奖项的图书是经过专家们严格筛选出来的,值得信赖,如国际安徒生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等。此外,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分年级书单,兼顾趣味性和年龄分阶,可以参考。
“阅读本身应该是快乐的”
“精神膳食营养也要平衡”
第二位给大家分享的,
是儿童文学作家、接力出版社总编辑白冰。
在他看来,阅读,应该是快乐的——
戳此收看👇
视频文稿
👇
如何为孩子选择合适的书籍,我建议家长要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注孩子喜欢什么样的图书。
首先满足孩子的阅读需求,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引领提升。如果不关注孩子喜欢什么,经常给他选择不喜欢的书,孩子就会对阅读产生逆反心理。阅读是儿童的一种权利,我们要尊重他们选择的权利,同时引领他们逐步阅读经典作品。
二、引导孩子阅读不能急功近利。
阅读过程中不要给孩子提过多问题,不要把“快乐阅读”变成“应试性阅读”,否则也会让孩子对阅读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本身应该是快乐的,家长和老师应该把每一次阅读都当作游戏来设计和创意。
三、精神膳食营养也要平衡。
比如阅读图画书,既要读引进的,也要读原创的,既要读文学类、艺术类的图画书,也要读玩具类、认知类、创意类的图画书。
四、要读经典。
在尊重孩子选择、考虑孩子阅读兴趣的前提下,让孩子阅读经典图书,从小走近经典,这对他们审美能力、鉴赏能力的提升,以及人格世界、情感世界的构建极其重要。
“读一遍书经历三遍旅程”
第三位给大家分享的,
是咱们的
泉灵老师。
她会跟大家聊一聊,孩子读一遍书的过程中,经历的三次旅程——
戳此收看👇
视频文稿
👇
什么才是正确的阅读方式?千万不要以为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多读几本书就够啦。培养孩子的阅读效率,一定是有科学的阅读方法的。
我这里特别推荐读一遍书经历三遍旅程的方法——
读者旅程、作者旅程、阅读者旅程。
“读者旅程”,
就是在读一本书的时候,要在书中记录下有疑问和感悟的地方。俗话说无笔墨不读书,所以要把疑问和感悟标出来,这样可以更有效率地提取重点信息。
“作者旅程”,
就是在阅读过程中,不要像是完成一个任务,读完就没事了,而是要体会作者的创作手法,比如他是怎么制造悬念的?故事为什么到这里要反转?作者为什么在这里揭晓谜底?
“阅读者旅程”,
就是要在阅读中学习作者的创作手法。学会了这些方法,不光阅读效率提高了,而且完全可以用在写作中,这样作文还会差吗?
随着科技发展,阅读已不仅仅是捧着书本,数字化“云阅读”渐成主流。“掌阅课外书”平台数据显示,近年来新增用户量、活跃度及时长都有明显提升,主要用户年龄集中在7-10岁,有声书、名家讲故事等内容大受欢迎。专家建议,“听书”能够让眼睛得到暂时休息,可作为一种补充阅读方式。
读书贵在坚持。长期从事一线教学的湖南长沙枫树山小学语文老师谢飞宇,建议孩子们日有所诵、日有所练、日有所获,每天坚持至少阅读40分钟,寒假期间至少读完两整本书,并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交流。“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获取知识、了解世界,也能够锻炼孩子的思维,让他们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思维体系。”
阅读看似平常事,却是关系到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大事。还等什么?快和孩子一起拿起书来,探索更广阔的的世界吧!
出品人:赵承
监制:邬焕庆
统筹:吴晶、王敏
记者:史竞男、胡浩
参与采写:胡梦雪
编辑:刘媛媛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