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被贴上泡沫、风口、照妖镜各种标签,对投资人来说,再不抢船票就来不及了?
/
文|
杨倩
编辑|
马吉英
今天,摩拜单车宣布再次获得D轮后新融资,自今年1月初至今,摩拜单车累计融资额已超过3亿美元。摩拜新引入新加坡投资公司淡马锡(Temasek)的股权投资,同时,此前领投摩拜C轮的高瓴资本再次追加投资。
摩拜单车联合创始人兼CEO王晓峰透露,
摩拜单车推出10个月以来,已进入21个城市,累计骑行量超过2亿人次。
从iOS下载排行来看,摩拜已经成为免费APP下载量第一名,领跑共享单车行业。
艾瑞咨询发布的共享单车市场研究数据显示,2017年第一周,摩拜单车APP(不含微信小程序)的 WAU(周活跃用户量)达584.9万人,是行业第二名的4.2倍。
而比达咨询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共享单车整体市场份额中,
ofo以51.2%的市场占有率,位居行业第一。其中,ofo城市覆盖数是第二名的3倍,单车投放量是第二名的1.6倍。
比达咨询报告称,ofo在用户体验、用户活跃度、用户留存率、城市覆盖度、单车投放量等各项指标均领先竞争对手。
双方都在摩拳擦掌,胜负仍是未定之局。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2月8日,ofo单车投放量已超过100万辆。而王晓峰在2016年12月初接受本刊专访时透露,当时摩拜的投放量已经超过50万辆。
去年9月,ofo投资人朱啸虎曾经宣称,共享单车大战的胜负将在90天内见分晓。现在看来,这一判断仍然为时过早。共享单车大战是一场融资、技术、运营、战略等全方位要素的比拼,与其说是百米竞速,不如说是马拉松更为贴切。
从产能方面来看,ofo和摩拜也都在布局。ofo背靠老牌自行车飞鸽和凤凰的产能,拿到C轮融资后迅速扩张至全国33座城市,以攻城拔寨之势在街头掀起“红黄大战”。
而今年1月23日,摩拜单车与与全球第一大科技制造服务企业富士康达成独家战略合作。
双方在单车设计生产、全球供应链整合等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此外,富士康也成为摩拜单车新的战略投资者。
国内鏖战正酣、未分伯仲时,两大巨头已经将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场。本次融资中,摩拜对新加坡情有独钟,新加坡国有投资机构淡马锡集团首次注资,投来橄榄枝,而从B+轮开始跟进的祥峰投资亦是淡马锡集团的全资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