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院长发了一条朋友圈,内容是:有没有人愿意和老夫一起去看《超凡战队》,得到的回应是一片死寂
。
不过在一个人看完这场电影以后,院长必须为自己的行为道个歉。
怎么可以邀请朋友看这种电影!?
这是一部改编自日本经典特摄片《恐龙战队》(还有些别的译名),只是院长对特摄片的爱都给了奥特曼和小怪兽,这部电影的情怀牌在院长身上不生效。
单纯从电影角度说,确实不好看。(下文微量剧透,不过剧透又怎样,反正不好看)
▼
都说牛b的人都是相似的,而傻b的人就是各有各的傻b之处。
说的就是《超凡战队》的五个主角,都是一群loser。
作死葬送了自己职业生涯的明星四分卫男主,把闺蜜私房照公布出去的女主,傻呵呵的黑人技术宅,只会逃避生活的中国小哥,还有个别扭的蕾丝边。
五个人莫名其妙凑在一起炸了一次金矿,每人拿到了一块代表了超凡战士的硬币,身体机能得到了加强。
在进入了超凡战士的基地,接受了自己的使命,当然是保卫地球啊~
一番训练之后,却变不了身,去打坏蛋结果被吊起来打。
反派艾达女王一定是吃藕长大的,不然不可能这么丑。
之后团队之间内讧,再团结起来,迸发出超强的力量,把反派锤飞。
还是灰太狼那种被打到天外,喊着“我一定会回来哒”!
▼
剧情上的俗套其实并不是不可原谅的,想想漫威电影,总有相似的套路,却能让我们吃完一桶爆米花以后开开心心的回家。
看完《超凡战队》以后院长却一点都不开心。
说视觉效果,五个人变成以后和怪物打架,就像是个奥运体操表演团队。
反派召唤出一个用金子做成的大怪兽,听起来是挺厉害的,有种黄金圣斗士的感觉。
可这个怪兽身上的黄金是不断流动的。试想下一大坨黄黄的东西,还不断的蠕动,就像是一坨翻滚的大便。
除了视觉效果较差,这部电影还有感染力不足的问题。
超凡战士们最后披甲上阵,驾驶着各自的战车,出发和反派进行大决战。热血的场面加上经典的bgm,是很燃的,不过只燃了十秒。
之后又是各种乱打。
《超凡战队》无法给观众足够优质的观赏体验的最大原因,还是影片节奏的问题。
▼
说电影节奏的问题之前,大家先想想平时听的歌,院长拿出这首《煎熬》。
前面声音很低,娓娓道来的感觉,然后声调慢慢升高,像是“山雨欲来”,之后进入歌曲高潮部分,这一段院长还没见过有人能在KTV里唱上去的,最后声音渐缓,拉一个小长音,结束。
许多歌曲都是这样,有着明显的起承转合,电影也是如此。
一部电影,有开头的铺垫,过程中情节的发展,影片高chao时的激烈,最后风波平息,走向结尾。
观众看完抚掌而笑,出门以后对身边的人说:有点好看。
漫威系列经典的《复仇者联盟》就是个范例。
起:洛基出来搞事情。
承:复联众人凑在一起来要摆平这个事儿。
转:基地险些被锤爆,众人真正团结起来。
合:大决战打完收工。
《超凡战队》的问题就是,节奏紊乱拖沓,观众想看他们变身打怪,但就是死活不变身。
影片用了大量篇幅描绘超凡战队的成员形象,又花了不少时间在他们的磨合过程上,等到最后变身的时候,观众的注意力已经被前面的大量剧情消耗得差不多了。
集中精神看两小时?不存在的。
不过影片可能也预见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在音效上下了功夫。
冷不丁给你来个超大声,免得你看到睡着。
都说你永远都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换个角度说,就是你永远都哄不睡一个不困的人(除非下药)。
这部电影节奏凌乱,哪怕披着情怀的外衣,我也要说声“不好看”。
▼
《超凡战队》的问世,其实源自于好莱坞电影的一个普遍现象。
他们发现把许多漫画,动画,游戏,包括特摄作品搬到银幕上,可以赚钱。
于是就有了为人熟知的漫威系列,今年的《生化危机7》、《攻壳机动队》也都是如此。
除了票房,还有许多周边的钱也可以赚。
于是就有了小树人格鲁特这种萌物,可以卖模型哦,很贵的。
大把钞票滚进使得许多人纷纷效仿,不知不觉间已经成了一个大趋势。
《超凡战队》的出现,也是对之前种种作品成功模式的复制,想要分一杯羹。
角色上,黑人白人、亚裔和蕾丝边,悄悄解决了如今如多人声讨“电影白人至上”的问题。片中留下的彩蛋也为下一部埋下了伏笔。
不过院长看来,这种行为用四个字就能概括:
东施效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