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出生那天,1980 年 9 月 12 日,他的爸爸姚志源在上海第六医院产房外来回踱步,心急如焚。孩子他妈还在产房里分娩,但他必须离开了。
那天晚上是九城运动会男篮决赛。距离上一次上海男篮在全国比赛里拿到冠军,已经 8 年了。这次九城运动会在上海举办,男篮志在必得,为此球队才特意把已经退役一年的姚志源召回队内。
刚过傍晚 6 点,上海体委派来接他的专车,已经到医院门口了。姚志源咬咬牙,以集体荣誉为重,坐上车直奔体育馆。
他刚走半个多小时,孩子出生了,10 斤 2 两。两小时后比赛结束,上海队成功夺冠。姚志源这才听说自己已经当爸爸了,扔下奖杯就往医院跑。
1
除了篮球天赋,姚明大概也从老爸老妈身上,继承了这种集体责任感。
2002 年 6 月 26 日是那年的 NBA 选秀大会。没有意外的话,大卫 · 斯特恩会宣布姚明当选新秀状元,姚明会站起身,在他 2.26 米高的头顶上扣上一顶休斯顿火箭队的帽子,拉开 NBA 史无前例的、属于亚洲人的个人英雄主义序幕。
姚明很想去纽约麦迪逊广场花园亲眼看看。但几乎在同一时间,王治郅滞美不归事件爆发了。
那年夏天,中国男篮陆续召回在国外打球的球员,全力备战世锦赛和亚运会。当时是 NBA 休赛期,没有正式比赛,但大郅想留在美国打夏季联赛提升自己,于是拒绝归队。
从来没有球员敢拒绝国家队召回。从第一个记者问领导“为什么王治郅不归队”,到“王治郅叛国”这样的标题出现在美国的报纸上,只隔了几天。
事情愈演愈烈,姚明去 NBA 的事情突然有了巨大的不确定因素。6 月 21 日,篮协宣布,姚明不会去选秀大会现场,留在国内专心备战世锦赛。
那是 NBA 举办选秀大会的第 36 年,还从来没有哪个(准)状元缺席选秀现场。NBA 的官方代表和亚洲分公司负责人,费尽口舌,没能改变结果。姚明给一直在美国等他的篮球名记杨毅发了条短信,“你自己去吧,回来给我讲讲”。
杨毅后来写过一本书(《火箭蹿升的姚明》,现在市面上很难找到,本文许多材料引用自此书),引用了姚明的话:
“念到我名字的时候,你就把话筒举起来,让大卫.斯特恩把火箭队的帽子扣在电话上。如果有美国记者想采访我,你就当中间人,采访一句就收他们10块钱。哈哈,想用我挣钱的人太多,你这一晚上肯定也不少挣。”
“想用姚明挣钱”的人太多,但姚明的母队上海东方是最猖狂的一个。NBA 引进一个国际球员时,该球员需要先行买断他和原俱乐部的合同。一般这个数字会在 200 - 300 万美金左右。
上海队第一次开口,3000 万美金。
“我没记错的话,我从小学进体校的输送费是30元人民币。”姚明对杨毅说。
姚明的妈妈方凤娣 1962 年入选上海女篮,到 2002,正好 40 年。一家人为上海篮球付出 40 年,换来 3000 万的一口价,心都寒了。姚明父母和姚之队的负责人章明基开始和上海队无休无止地谈判。实在没办法了,章明基撂下狠话,“大不了姚明不打了”。
在姚之队、上海市政府等多方压力下,上海队换了个代表谈判,松了口,1800 万美金。再砍,800 - 1500 万美金,分期,具体看姚明日后的收入。这个时候离选秀大会没几天了,姚之队接受了这个方案。
6 月 22 日签完合同,姚明的母亲面无表情地开完发布会,姚明去美国的事情,就只差篮协一份许可了。但这份许可也拖到选秀大会开始前十几个小时,才给到休斯顿那边——火箭队差点就放弃选择姚明了。
十几个小时后,选秀大会结束,姚明正式成为了 2002 年 NBA 新秀状元。他的第一份合同很快敲定,3 + 1 的 4 年合约,薪资总额正好是 1800 万美元。税后到手 900 多万,勉强够付上海队要的赔偿。
2
我想,过完那个 6 月,姚明应该非常理解滞美不归的王治郅。
中国篮球历史上最伟大的两个巨人,在几乎同时,感受到了中国体制给他们带来的巨大枷锁。不同在于,王治郅团队选择了最偏激的对抗方式。而姚明一家总是会选择适时的妥协和让步,尽量顾全大局。
这种集体责任感伴随了姚明整个篮球生涯。
几乎每年 NBA 休赛期,姚明都得回到国家队打比赛。原则上男篮需要每年打 12 年场商业比赛,这是他们签下的商业合同。2007年男女篮国家队支出 1800 万,只有 500 万是国家经费,其余部分都是靠商业比赛创收。为了提高比赛的门票收入,姚明会尽可能参加这些商业比赛。
如果遇到世锦赛、奥运会年,那姚明就彻底无法休息。2008 年上半年,姚明左脚应力性骨折,当时有两种方案,手术或者保守治疗,各有利弊。姚明告诉团队,选方案的第一要素是一定要赶上北京奥运,不惜一切也要打。
火箭 5 月打完季后赛,6 月姚明就回到国家队集训——幸亏是火箭常年不进季后赛第二轮。小组赛第一场,中国对上美国。开场刚 5 分钟,姚明就有一次飞身救球、一次造进攻犯规被詹姆斯撞倒在地,执行了数不清的挡拆,还要跟着美国队的快节奏两边折返跑。
别说这是一个 2 米 26 的亚洲中锋了,这种强度的比赛对任何职业球员这都是巨大的体能消耗。
所以范甘迪说,“姚明应该学对国家队会说不”。但莫雷说随他去吧,“不让他回去打国家队,相当于不让他打篮球”。
北京奥运过后那个赛季,姚明左脚再次骨折,需要报销一整年。这次伤病让姚明基本告别了赛场。火箭球迷气疯了,痛骂中国国家队使用姚明太狠。球迷论坛上做了个统计,半数球迷认为姚明报销是国家队害的。
姚明后来说,“国家队任务增加了风险,但我不后悔”。
翻译一下就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
同样是“单飞”的顶级巨星,这是姚明和李娜的根本不同。李娜从一开始就没有对体制的约束妥协过。李娜从 11岁 就开始反抗教练,罢练,结果被罚站到第三天才开口道歉。20 岁因为对国家队的训练方式不满,她留了一封信就走人了。2005 年炮轰举国体制、和网管中心主任孙晋芳针锋相对,法网夺冠不感谢国家,前年向纽约时报吐槽国家队逼他们服用激素。
姚明的特别在于,他既不像李娜那么张牙舞爪,也不像刘翔那么听天由命。他也不像邓亚萍,在体制内几十年,游刃有余,从思维方式到行事风格都被完全同化。
姚明跟体制保持着安全的距离,适时妥协,也适时伸张——比如去年带着 18 支 CBA 俱乐部做了中职联,一副以下犯上倒逼改革的劲头,甚至公开吐槽“篮协没法沟通”。但这种极偶尔的激进,更像是姚明的某种策略,毕竟领导其实从 2015 年就开始酝酿姚明做主席的事了。就像 2002 年 CBA 总决赛天王山之战赛前,姚明对着媒体使劲嘚瑟,说“八一队老啦,没法跟我们拼了”。
整个中国体育圈,跟姚明最像的,大概只有郎平。但即使郎平也曾经因为替郴州官员背上“到处要钱”的黑锅,愤而脱离体制跑去美国读书。而且郎平迄今为止为中国体育所做出的伟大贡献,也仅限于竞技层面。
只有姚明往前多走了一步。
3
北京去年确定了近年来最大幅度的中高考改革。2020 年开始,北京高考不分文理,改为 3 门必考 3 门选考。家长们呼吁的“英语降权”没有发生,倒是把听力改成一年两考,2021 年开始还要考口语。
北京高考改革一直雷声大雨点小。突然迈这么大的步子,是因为 2013 年新上任的教工委书记苟仲文。传说今年 60 岁苟仲文,注重实地调研,执行力强,有这个年龄官员少见的干劲。
两个月前,这位苟仲文走马上任体育总局局长。然后这两个月里我们看到:足管中心宣布正式撤销;李玲蔚破格当选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局长为了留郎平亲自长谈三小时……当然还有“体育总局局长钦点姚明当篮协主席”。
所以,并不是姚明想当主席,是总局要姚明当主席。篮协主席向来是等额选举,这次的唯一候选人就是姚明。徐济成老师说了,这件事是“中央指方向”。
这件事情其实早有迹象。去年 4 月姚明牵头的“中职联”跟篮协谈判破裂,篮协随后给出的改制方案是:成立一家新 CBA 公司,20 个俱乐部每个占股 3.5%,篮协占股 30%。姚明认为这是换汤不换药,篮协在联赛里的话语权依然是压倒性的。所以他说,“我不会同意加入这样的 CBA 公司”。
但 5 个月后他就被“招安”了,当上了这家新 CBA 公司的副董事长。
从那之后,姚明已经不是“改革”者了,而是“被请来执行改革”者。
接受这个邀请也是一场巨大的赌博。2019 男篮世界杯在中国举办之日,也就到检验这届篮协班底之时。这两年的窗口期,你可以尽情大胆尝试,CBA 管办分离、延长赛程,缩短国家队集训时间、球员召回制改为邀请制,但只要 2019 年男篮大败,这次改革就会被定性为失败。
前功尽弃之外,姚明还会被钉在耻辱板上。在失败面前民众是善忘的,没有人会记得姚明在 CBA 俱乐部估值节节攀升的时候放弃了上海队老板的身份,迎难而上。
就像这些年所有人都在骂信兰成不作为、骂他把前任篮管中心主任李元伟的改革尝试打回原形。没有人记得信兰成从 2009 中国男篮兵败天津之后,狠抓青年队,建立了 U16 - U19 的四级梯队,带出来郭艾伦、赵继伟,还有去年差点去了 NBA 的周琦等。
但风险再高,姚明也不会拒绝。他这辈子都没有对体制说过不;实际上他们一家人,三辈子,都没有过。当他逐渐变成一种精神符号时,说“不”的成本又逐渐变得更高。张佳玮说得好,姚明的存在本身就“暗示着一种新的中国形象——开放、融合、资本的彼此妥协”。
如果去年姚明做过的尝试,证明了美式英雄主义在这片土地上无法生存,那姚明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一种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中式英雄主义。
在钦点姚明当篮协主席那天,篮管中心主任信兰成就坐在台下。苟仲文没留情面,专门说了这么句话:
“我们现在不是举国体制,是举中心体制。中心主任选对了,项目就好了;中心主任选错了,就都瞎了。”
只希望 2019 年,不会有人说:
我们现在是举协会体制,协会主席选对了,项目就好了,协会主席选错了,就都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