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IT时报
做报纸,也懂互联网,这里是《IT时报》(IT Times)微信版。作为上海一份IT类周报的新媒体产品,这里汇聚了关注全球IT业的魔都资深IT记者。我们追求原创独家新锐,以及读视听多种表达方式。ps. 使用IT产品有问题?留言与编辑互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小北的梦呓  ·  接入AI之后,跨境搞钱的速度飞快 ·  22 小时前  
小北的梦呓  ·  接入AI之后,跨境搞钱的速度飞快 ·  22 小时前  
楼主说楼市  ·  曾经以为在做梦,现在真的来了 ·  2 天前  
楼主说楼市  ·  曾经以为在做梦,现在真的来了 ·  2 天前  
环球物理  ·  【物理科普】“薛定谔的猫”到底是什么?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IT时报

上海数字之都大赏

IT时报  · 公众号  ·  · 2021-04-15 21:29

正文

图源:上交会

30秒快读

1

在今天(4月15日)开幕的第八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上,“智能化”““数字化”成为参展企业的共同主题。

2

在上交会看未来生活场景 ,云端有“大脑”,地下有“智慧”,上交会探索数字化转型,让城市“更新”。

3

一草一木与人“对话”,26000多公里的地下管网全部上云,上海城市的“神经元”被激活了。

人口多、流量大、功能密,和大多数超大型城市一样,上海也面临着城市治理方方面面的难题,“数字化”是破解城市治理难题的良药。


城市如何“智理”?在4月15日开幕的第八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上,“智能化”““数字化”成为参展企业的共同主题,科技创新、城市更新、专业技术等五个展区展出的数字技术和应用场景正在以“数治”激活城市的“神经元”。


值得一提的是,“城市更新”展区是往届上交会“智慧城市”展区的升级,探索解决超大城市治理和发展难题,让创新成为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最大动力。


“智慧大脑平台”实时监测,收集的数据为决策者提供判断依据;在我们脚下的土地里,一根根管道也被加持了“智慧”。


如果说,生活数字化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那么治理数字化为城市正常运转增加了一道“智能保障”。越来越多的公共数据被获取、共享、应用,意味着这些数据的价值得到释放。


城市在更新,城市会更新。

01

一草一木与人“对话”

绿树漫漫,鸟鸣枝头;流水悠悠,鱼翔浅底;波涛滚滚,江鸥高鸣……

图源:上海崇明

长江口的横沙岛虽然是崇明三岛中最娇小的一个,但它不仅是“世界级生态岛”的一张亮丽名片,还有一个“生态智联大脑”,近千个“生态神经元”布局在横沙岛上,感知着当地的水、木、林、气状态。


这背后的“生态智联大脑”由上海电气数智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搭建,“和BAT搭建的智慧大脑不一样,生态智联大脑垂直于生态环保领域,实时分析建模,随时感知横沙全岛的生态数据变化。”上海电气数智生态总经理雷景峰告诉《IT时报》记者,降碳是“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的总抓手,生态保护如果没有数据进行支撑,达不到要想的效果。


《IT时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屏幕上显示着水、气、林、土每个监测点位的各项生态指标,一些数据也在不时更新,这是一草一木在和人“对话”,还有“大字报”——生态环境指数。


水中的触点一般位于河底,监测溶解氧、水位、水温、PH、电导率等水质指标;土壤中的触点就埋在农田等各处,监测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电导率等指标。每10分钟,传感器中搜集到的生态数据就会被打包自动发送到数据中心,可以实现少人值守甚至无人值守。


指标一旦出现异常,“大脑”会立刻告警,并预判走势和原因。《IT时报》记者在屏幕上看到,某条河道触发告警之后,该条河道在屏幕上便显示出红色以及其可能影响的水域,还列出了若干种原因分析,包括哪一种原因的概率较高。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数字化,数字化治理能更精细地保护生态,改变以往重建设轻运营的问题。”何为重建设轻运营?雷景峰说,很多乡镇都建了污水处理厂,却没有起到很好的排污效果,是因为后续运营没有跟上。有数据支撑,就能实现长期有效运维的效果。

02

当能源被赋予智慧

图源:pixabay

在我们生活的城市地下,一根根错综复杂的管道盘根错节,天然气管、水管等支撑着人们的正常生活。不过,这些管道有时也会“捣乱”,因为施工而被损坏,造成漏水漏气。


能源,也需要数字的助力,伴随着“新基建”范畴的逐步拓展,城市能源数字化转型将成大势所趋。


“城市能源‘数字化一张网’就是服务能源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上海隧道工程展台一位工作人员告诉《IT时报》记者。


上海隧道工程展台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白色沙盘,“裸眼”看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些建筑物的白模,但在这位工作人员手上的iPad里,沙盘上伫立起一座国家会展中心。


点击屏幕上的“点亮管网”,区域中每一根管道都亮了起来,点击国家会展中心,页面就会跳转至中央广场,并显示出国家会展中心每一层的管路情况。工作人员点击了某一层的厨房区域,这块区域的天然气管道实景图跃然显示在屏幕上。

图源:IT时报

“利用AR技术,数字化一张网沙盘实现了智能巡检,可以大大提升效率,燃气管道竣工验收或者管道发生问题时,也可以利用这项技术验收或检修,并且上报问题,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该工作人员介绍说。


在一些老城区,开挖路面都需要根据原先的图纸,但效率不高,有了“城市能源数字化一张网”后,地下管道数据可以直观地呈现在屏幕上,避免挖断管道。


实际上,不仅是上海隧道,很多传统企业都在用数字化为能源赋能,比如上海燃气也在提升“智能管网”能级,利用北斗高精度定位、信息感知等平台,实现实时巡线侧漏等智能应用。


图源:IT时报

“以前管道发生故障,检修人员要进行地毯式排查,现在故障范围大大缩小,排查速度也大幅提升。”上海燃气展台工作人员告诉《IT时报》记者。


目前,不少省市开始探索打造城市“智慧能源大脑”,比如山东省济宁市上线“电力数据看济宁”平台系统,旨在积极推动大数据与能源行业融合创新,有的地方政府已率先将其纳入“新基建”重点建设项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曾公开呼吁,要加强能源应急管理,建设城市能源大脑。

03

数字,让老建筑“重生”

老建筑,是上海的一道风景线,也是上海的财富。 所谓的城市更新,要让老建筑也焕发出新活力。


苏州河畔千疮百孔的四行仓库记录着炮火纷飞的历史,但这堵遍布弹孔的墙面因为被填堵粉刷,让参观者感受不到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激战。

图源:上海发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