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第2年的第192天。
买了得到刘润全年通票,6月份上了一天线下,收获挺大,却总觉得不知道从哪里写起,就拖到了今天,转眼周日又是一期刘润线下课了,翻笔记本复习时,想想,还是写写心得吧。
01 从商品的本质,我发现了2个机会。
一开场,刘润就提出一个问题。
“什么是商业的本质?”
商业的本质就是交易。
公式:产品 + 交易 = 商品
比如说,你有一个橘子而我有一个苹果(产品),如果没有交易,我们就只能吃自己手上的水果。但是,因为交易,因为货币(一般等价物),我们就可以吃对方手上的水果了(商品)。这就是商业。
同时我们可以得出另外一个公式:
产品成本 + 交易成本 = 商品成本
1. 交易成本
刘润说,商业的发展,本质上就是商业效率的提高,而最终的目的就是降低“交易成本”,打造自己的优势。
举个例子,新零售就是提高了“人货场”之间的交互效率,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
接下来,刘润按照科斯的理论(Coase, R.H., 1937),把交易成本分解为了3个大维度。
3个大维度:
信息成本,信用成本和其他。
其中信息成本包括“搜寻成本”和“比较成本”;
信用成本包括:“测试成本”,“协商成本”和“付款成本”;
其他的则有“运输成本”和“售后成本”。
① “搜寻成本”:商品信息与交易对象信息的搜集成本
比如淘宝就是降低了商品的搜寻成本,搜索引擎就是降低了信息的搜寻成本。
② “比较成本”:商品信息与商品信息的比较成本
比如你想知道“哪个装修材料最安全?”,“哪个油最健康”等等,在比较的过程就会发生比较成本。而评测机构或许解决了这个问题。
③ “测试成本”:为取信于对方所需的成本
比如你想知道"一双鞋子是不是真的?",那么“第三方鞋子鉴定机构”或许就能解决了这个问题。
④ “协商成本”:进行相关决策与签订契约所需的成本
比如“签订合同”,就需要一式三份,由第三方保管一份。
⑤ “付款成本”:货币和商品进行交换的成本
比如“支付宝”和“信用证”就是降低了买家和卖家的支付信任问题。
⑥ “运输成本”:商品到达买家手上的成本
比如没有电商的时代,一个商品到达消费者手上需要经过库房→总代→省代→市代→经销商→消费者。但是有了电商之后,可能只需要库房→消费者,省去了中间所有的环节。
⑦ “售后成本”:商品信息与交易对象信息的搜集成本
比如有的公司对摄像头的售后是换新而不是返修,但是针对洗衣机,就无法做到换新,所以只能返修。
机会分析:
1.信息成本:
我们说供应链是社群团购的咽喉,其实背后的关键就是信息不对称。
如何打破信息不对称?
我们办活动,第1个作用就是打破产品信息不对称。
2.信用成本:
我们如何降低信用成本?
用企业和供应链平台来说,在行业活动中,展示自己的实力与观点等,有利于权利行业中的品牌位置,从而建立信任。
比如,有些品牌在机场附近,或是奢侈品店附近做广告,就是为了展示自己有实力。
而,在行业活动中,大的展位,也是展示自己实力的方式。
长期参加活动,也可以增加信任。比如,我们看到某些品牌的长期广告,并不是为了销量,而是为了经常爆光,让消费者在想买东西时,会看到他。
进了行业圈子,一般来说,在一个同行的圈子,大家的信任度也会更高。因为出了一点事,都可以会影响自己在这整个圈子中的名声。
所以:当下,我们的2个机会是:信息传递与圈子背书。
02 从商业模式的迭代,我学会的思考方式和发现的机会。
“伟大的机会,都源于巨大的结构性改变”
交易模式的创新,其实是交易结构(利益相关者)的转型。其中包括"消息不对称"和“信用不传递”两个方向的转型。
从最开始的“线段型商业”,发展到现在的“多中心型商业”,本质上就是连接效率的提高。从一对一,到一对多,再到多对多,最后发展到极致,就是万物互联。
① 线段型商业
“线段型商业”是最早期的商业模式,即一对一的交易。
在这个时期你买一个商品,会讨价还价,会货比三家,本质上就是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
假如你偷了一幅名画,无法当面和买家交易,这时候就需要一个黑市中间人,让他来撮合交易。这本质上就是解决了信用不传递的问题。
② 中心型商业
一对一的交易继续发展,就会变成多对一的交易,即中心型的商业。特点是链接效率越高,就越集中,而不集中的商业模式将会被慢慢摧毁。
比如一开始没有公路的时候,小区型的百货商店到处都是。后来有了汽车,修了公路,就诞生了城市级的沃尔玛这样的巨头(要致富,先修路)。再后来,互联网出现了,连接效率比公路更高,就诞生了国家级的亚马逊。(刘润把阿里比作世界级的商业,此处要有掌声——)
那是不是说以后只有大公司,小公司活不下去了?
不是,有例外。
服务业就永远无法被集中,因为一个人一天只有24小时,小公司永远有活干。
不过,服务业也可以集中。
以前一个人花60万可以上一堂刘润的商业课,但是今天有30万人在学刘润的商业课。
把服务变成产品,把时间的边际成本降为0,理论上就可以同时服务无数人。
③ 多中心型商业
中心型商业的问题在于,资源全依赖于单独一个中心,如果能多个中心同时获取资源,那么链接的效率就会大大提升,这种商业模式就是现在的“多中心型商业”。
目前市面上已有的一些例子包括:多中心型网络(P-CDN),多中心存储(迅雷)等等。
④ 全链接型商业
未来多中心型商业发展到极致,就是全连接型商业,即万物互联。
目前的雏形就是区块链技术。
机会分析
“伟大的机会,都源于巨大的结构性改变”
每次商业结构变革时,有三个阶段:结构变化,基本功,品牌化
如果把这个换到我们行业将有哪些机会呢?
基本功指的是什么?
系统化,合规化,人才培养。
所以,当下我们推的:社群团购第1堂课,即是满足基本功的需求。
品牌化,我们推出的项目是:百度预埋。
我们自己的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与个人品牌,一直在这样做,是比较轻的一种造品牌的方式,适合小规模创业者。
思考方式:
所有的思考,并不是从当下,思考未来;而是回到历史变革的那个点,考虑如果你在那个当下,你会怎样做出决定?为什么?
当你把历史的规律摸清时,你才能看到未来。
微商,做的是单品;社群团购打的是多品;
微商,自创品牌;社群团购,谁的品牌都可以卖;
社群团购,是延续了微商多中心型商业之后,又从产品,品牌等多个方向进行颠覆。
很有可能,社群团购产品品牌重要,平台品牌很重要,个人品牌也很重要。
3.个人,创业价值观。
1999年,刘润作为工程师加入微软,2013年,作为战略合作总监离开,在这所全球最好的企业“商学院”苦修近14年,接受非常严苛的管理、领导力、全球化视野和实战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