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才子配佳人代表着最理想的爱情模式。
读书,读书,除了那功名利禄,还期待着如玉佳人红袖添香。她们
容貌出众、体态婀娜,且知情识趣、腹有诗书。
只可惜,在封建礼制的大环境下,她们或出现在风月场,或以妾的形式养于后院。
大多钟灵毓秀的女子一旦成了亲,就向贤妻良母发展;夫妻之间,相敬如宾成了典范;日常的琐碎好似成了浪漫最大的障碍,婚姻生活给人的印象也总是少了些趣味。
于是,历史上最出名的爱情故事多止于婚前,成了婚姻是爱情坟墓的极好注脚。甚至连古典文学中巅峰之作——《红楼梦》也未成幸免。
| 尧立绘插画《浮生·盟誓》
然而,就是有这样一个女子。她将平淡的婚后过得让人艳羡不已。
鲁迅说,
他觉得她是中国第一美人
。
林语堂说,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
。
她温婉秀丽、懂诗书,同时也爱吃臭豆腐;
她情趣高雅、懂生活,用的餐具是自己做的梅花盒;她女扮男装,和丈夫一起外出游玩。
她眼中无贵贱,与烟花之地的女子也能义结金兰;丈夫的朋友来了,她拔钗沽酒;家中无余钱,她还能挣钱养家……
曾经她的丈夫非她不娶;
后来她的丈夫说,
“来世卿当为男,我为女子相从”;
待她去世后,她的丈夫思她甚深。
将二人相遇-相知-相爱-相处-相离,尤其是婚姻生活的点点滴滴记录成书。笔墨之间,缠绵哀婉,真切感人,
却又温暖而治愈。
她就是陈芸,这本书是被人称为“晚清小红楼”
——
《浮生六记》
。
1877年,清末学者王韬的大舅子杨引传在苏州的地摊上,发现了这本书的残稿,后交于王韬正式出版。
当时陈芸的丈夫也就是《浮生六记》的作者沈复,去世都已有52年。
所谓“浮生”,取自李白诗句
“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
,正合沈复物是人非的无限唏嘘与怀想。
“六记”则是他人生记忆的六大版块:
闺乐、闲趣、愁苦、游浪、琉球和养生
。
因是残稿,琉球和养生均已散失,由后人增补。
| 沈复三十年游历图
而自面世后,这本书便受到众多文人的极致推崇。
书里有历史上最可爱的女人——陈芸(芸娘),书里有最为深情、真实的生活与情感,书里有落花流水的时光散漫、庭园梦境的从容静寂、布衣蔬食的晨光之美……
更兼沈复的清丽典雅之笔,文美、人美、情美、日常点滴皆为美。
“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
十三岁时沈复求母亲允了他的心愿。
“
少焉,月印池中,虫声四起,设竹榻于篱下。老妪报酒温饭熟,遂就对月光对酌,微醺而饭
”,
饮酒吃茶、赏月论诗,婚后他们有过最惬意幸福的时光。
“
愿生生世世为夫妇
”,
曾经他们有一对刻有这些文字图章,沈复是朱文,陈芸是白文,每一次书信往来都是誓言的宣告。
“
他年当与君卜筑于此,买绕屋菜园十亩,课仆妪植瓜蔬,以供薪水。君画我绣,以为诗酒之需。布衣菜饭,可乐终身,不必作远游计也
”,
困窘的日子,陈芸始终心有诗酒田园。
“
奉劝世间夫妇,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过于情笃。语云:恩爱夫妻不到头。
”
问世界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莫如是。
……
| 尧立绘插画《浮生·贫乐》
也不怪林语堂要大赞:
“
我真诚地相信,一个谦卑渺小的生命能快乐地过一辈子,是宇宙间之至美
”,
并多次推荐,广传于世。
而
对于爱好古典文化或是生活美学的人来说,这绝对是一本案头必备书。
| 尧立绘插画《浮生·欢聚》
无奈作为一本畅销百余年的书,《浮生六记》的版本之多,也令人咂舌,多达200多种。
今天小拇哥要为你推荐的这版
《浮生六记》
,是由知名诗人
周公度翻译的白话文+原文译注版,无需古文基础,也能完全读懂。
更值得一说是,这本书是
“亚马逊图书总榜畅销书”第1名
!
长按识别二维码购买
▼
2016年秋冬两季,诗人周公度隐居在沈复故里苏州,花了大半年时间将《浮生六记》译成现代白话文,
并
尽力真正保留古文韵律之美,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
其中,更是
纠正了历年版本中的160处常识性错误
,
新增1306条注释
,
融合了丰富系统的人文知识;
封面上的画,是新水墨画家张朝晖所作的“灵山系列”。
长按识别二维码购买
▼
书前还有人气插画
师尧立
依照书中情节创作的5幅插图。
版式清晰疏朗,印制精美。
真可谓
目前市面上最美的一版《浮生六记》
了。
作家
贾平凹
、主持人
汪涵
、诗人
何三坡
都一致推荐。
公度先生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他写的文字,意在言外,质地如云团又仿佛是玉。我喜欢的是,他文字中隐藏的内容,远比表面显露出的更为深远蕴藉,明晰准确。像我们头顶的夜空,寥廓无际却又在身边,让我为之喜悦,兴叹。
——作家 贾平凹
我们要学会用美的眼光,去发现周遭的一切。
——主持人 汪涵
这是诗人周公度三下江南,寻访旧迹,带回的晚清市井烟霞,更是一个诗人素静优雅的心境在体味人世伦常的哀矜。
——诗人 何三坡
文学史上最美的情书
最好的爱情笔记,清淡风丽的文笔
”晚清小红楼“《浮生六记》
值得最美的版本来珍藏
长按识别二维码购买
▼
《人间词话》,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又一部文学经典。
有人说:当你捧着一篇诗词,嘴上念诵,眼中含泪,心里震撼时……有个人在身后把手搭在你的肩上,说了句:“我懂”。这就是看《人间词话》最大的感受。
| 于非闇的作品
就如其中很多人都听过的三句: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大学者王国维,以大师的视角,将中国古词之美娓娓道来。
当你读到,当你读懂,你就明白其间种种,然后是会心的微笑,然后感到受益匪浅。
傅雷说:
“
中国有史以来,《人间词话》是最好的文学批评,开发性灵,此书等于一把金钥匙。
”
叶嘉莹说:
“
《人间词话》一书便恰好是可以导引现代的读者通向古代的文学、结合西方之观念与中国传统之心智的一座重要桥梁。
”